封華
【摘 要】
作文教學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途徑,也是釋放其心情的出口,它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心理狀態(tài),增進我們對其的了解。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作文教學要積極倡導“返璞歸真”,讓我們一打開學生的作文本,就能透過文字,感受到他們稚嫩敏感的心靈。
【關鍵詞】
小學作文 課堂教學 小學生
近幾年,作文改革不斷深入,老師家長愈來愈重視寫作,想方設法地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卻在長年累月的訓練中離目標越來越遠。歸根到底,老師家長是為了迎合應試制度去“模式化”教學,導致學生迷失自我,虛假的東西一抓一把。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要回到原點,鼓勵學生“我手寫我心”,讓作文教學返璞歸真。
一、回歸自然社會,尋真素材
“造化鐘神秀”是杜甫在《望岳》中寫的一句,意為自然中充滿了神奇美妙的東西。這就啟示我們寫作要回歸自然,和自然中的萬物進行溝通,細細觀察生命的開始結束,用自己的雙眼尋找素材?!跋笱浪笔降膶懽髦粫杀螌W生的眼睛,迫使其在一次次寫作中絞盡腦汁、生搬硬套、抄襲借鑒,重復使用別人的思想,自己永遠沒有創(chuàng)作。我們讓學生回歸自然,就是讓他們踮起腳尖,看到更多觸碰心靈的東西:早秋的殘荷、初夏的晚霞、深冬的鵝毛雪以及早春的寒意都會讓他們所感觸,因為他們有看見,曾經真實地展現(xiàn)在眼前。每年秋天的時候,我都會組織學生去秋游,讓他們一睹秋景,把自己有感觸的景物記錄下來。學生就會寫葡萄架上成串的果實、半黃半綠的葉子、紅得發(fā)燙的柿子、依舊挺立的松柏等。學生置身于生機勃勃的自然,素材就像源源不斷的泉水涌過來。
自然是素材的發(fā)源地,學生所處的社會也有很多的素材。我們有時會抱怨學生的作文題材很老套,不夠新意,這樣的問題其實不能責怪學生,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在平時的作文指導中過于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另一方面是學生長時間呆在學校,基本和社會是隔絕的。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就要轉換教學觀念,鼓勵學生走進社會,多與社會環(huán)境溝通,積累素材。學生可以觀看《新聞聯(lián)播》、閱讀歌會總新聞報紙,或者走出校園、家門多去了解社會,收集四面八方的素材,讓自己寫作文時有素材可用,有話可說。
二、表達樸實個性,寫真語言
寫作是學生內心世界的呈現(xiàn),他們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真實地反映出來,希望讀者能與自己感同身受,這是真正的“我手寫我心”。但是,很多老師忽略了這真實的美,要求學生“美化”語言,將原本樸實個性的表達改得“濃妝艷抹”,學生不喜歡也沒有辦法,長此以往,他們就摸清了“門路”,贏得了高分,也失去了自我。
孩子是天真無邪的,他們的語言充滿了童話的色彩,既耐人尋味又讓人眼前一亮,有時候不符合語言規(guī)范,沒有美感,我們也不能否定他們,要給予尊重,鼓勵其在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在批改作文時,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句子“花兒是媽媽最美的臉”“夏天來了,池塘渴的把水都喝光了”“被云遮了一半的太陽今天生病了”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我會試著理解學生的想象,保護他們童真的心,幫其做一些修改,讓意思更通順。有時我在想,學生這樣的個性寫法真的挺好,規(guī)范的語言到處可見,“物以稀為貴”學生的創(chuàng)意很寶貴。語言寫真不僅在于個性化,也在于樸實的表達。一篇文章的辭藻很華麗,的確能體現(xiàn)作文水平,但不是唯一標志,樸實的語言一樣能編織出好文章。比如《一夜的工作》一文,是作者描寫周恩來總理的夜晚工作的。全文語言都很樸實,卻把周總理生活簡樸的形象寫得很到位。其中有一句“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數(shù)得清顆數(shù),好像并沒有因為今夜多了一個人而增加分量”就是畫龍點睛之筆。
三、結合教材訓練,求真話題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細選過的,含金量很高,在表達、主旨上都很突出,我們在作文訓練時可以充分運用,引導學生借鑒教材是如何觀察事物、表達情感的,結合其中的話題進行訓練,幫助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比如,在教學《少年閏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探究文本得知閏土的形象被幾代人記住不是因為他的性格特點,而是魯迅先生選擇描寫的閏土在海邊做的事是大家童年曾經有過的趣事,每每讀起總會讓人想到童年,感同身受。抓住這一點,就可以讓學生借鑒,在寫作時考慮讀者的情感和生活經歷,借助文字,與其產生共鳴,更容易感染讀者。之后,我就讓學生進行銜接寫作,著重外貌描寫,借一兩件事來描寫你身邊的伙伴。此外,教材中的文章在遣詞造句、篇章結構也很出色,我就指導學生模仿訓練。在上《威尼斯的小艇》時,文章安排是以總分的結構片段式的描寫訓練,我就引導學生以校園生活為話題,以總分的結構創(chuàng)作一篇文章,學生在教材的點撥下,寫得不錯。
四、盡情展現(xiàn)自我,抒真感情
創(chuàng)作是圍繞自我精神的實踐活動,一切都要從自身出發(fā),真實地表達感受,展現(xiàn)真實的自我。在作文教學時,我們引導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注重自身的體驗、感悟,盡情地釋放,與讀者分享內心情感。
學生作為社會一員,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有自己的看法和情感態(tài)度,但是將這些話題搬上考試,就會影響學生的判斷,受縛于應試制度,受制于考試題材、范圍,學生很多時候為了保險起見,追求理想成績,不得不迎合閱卷老師的心理,寫出一些口是心非的話。如果學生能沖破這些阻礙,勇敢地跟著自己的心寫,他們的作文絕不會是別人的復件。記得有一次作文布置,我布置的題目是《助人為樂》,第二天收上來的時候,全班近一大半的同學都寫了類似的事件:扶老人過馬路、幫鄰居下雨收衣服、借同學文具等,千篇一律的作文讓我覺得時光倒流,回到了我的學習年代。學生這樣的編造、敷衍,會讓他們的寫作靈感快速枯竭,為了避免相同事件發(fā)生,我們要鼓勵學生勇敢地抒發(fā)真感情,并且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用心、用情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總之,作文教學是細工慢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顯著效果的,我們要引導學生植根于自然、社會,收集真素材,在表達上力求個性樸實,用簡單的文字抒發(fā)真情實感,勇敢地展現(xiàn)揍我,在創(chuàng)作中釋放性格、收獲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