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初中美術課程按教學活動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在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美術課程整合的教學實踐中,根據(jù)不同學習領域的特點,積極地進行一些創(chuàng)新嘗試和探索,將錄象編輯技術靈活運用在美術傳統(tǒng)技法指導,突破電子白板教學局限;將網絡與初中美術欣賞類課堂充分契合,讓學生自主探究更開放;將電腦美術設計軟件恰當運用在創(chuàng)作類課堂,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將網絡交流平臺引入學習評價與成果展示,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中學美術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多媒體在學科課程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重大變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進程。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既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捆綁運用在教學中越多就越好,也不是利用現(xiàn)有成功案例形成模式熟練套用即行。而是教師根據(jù)學科需要,充分運用智慧,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整合要體現(xiàn)課程的綜合性和多樣性,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的整合,改變了美術課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強化了學生的多種體驗。因此,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美術課程整合,改革傳統(tǒng)教學、構建高效課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已成為了廣大美術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一、將錄象編輯技術靈活運用在美術傳統(tǒng)技法指導,突破電子白板教學局限
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發(fā)展,電子白板越來越多的走進了中小學教室,教師的教育方式和教學工具也因此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交互式電子白板結合了傳統(tǒng)的教學與當前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可以實現(xiàn)眾多教育資源的靈活整合,使老師能出色地展開呈現(xiàn)、展示、交流、互動、合作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極大地滿足了美術教學直觀性強的需要;新型的多點觸摸電子白板則改善了交互式電子白板只能單用戶操作、多人協(xié)作互動的劣勢,能夠多個手指對照片、數(shù)據(jù)及影像進行縮放、移動及旋轉等,讓美術白板教學更隨心所欲,充分互動的課堂也更精彩。
美術教學離不開技能技法的演示與指導。教師當堂集體演示與指導,因為能讓學生進行最直觀的體驗而必不可少。有時可以說:教師進行課堂集體技能技法演示的優(yōu)劣,是區(qū)分美術課堂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
然而在實際的電子白板美術課堂中,“造型·表現(xiàn)”活動領域的許多技能技法演示,只能采用傳統(tǒng)方式呈現(xiàn)。如:中國畫、書法、素描、泥塑、篆刻、工藝制作等,由于工具材料和技能技法的特殊性,運用電子白板直接示范無法做到或導致變味,也無法讓學生體驗到這些藝術的真正魅力。同時,技能技法演示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應該簡短有效,才能讓課堂有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體驗與創(chuàng)作。因此,如何整合信息技術解決以上問題,成為了困擾美術教師的難題。
其實,教師如果能夠根據(jù)需要靈活運用錄象編輯技術,將演示過程制成視頻在電子白板上播放,這個問題不僅迎刃而解,而且可以收到最佳示范效果,事半功倍。
二、將網絡與初中美術欣賞類課堂充分契合,讓學生自主探究更開放
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美術欣賞類的學習活動應達到以下目標: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了解中外美術發(fā)展概況,學習多角度欣賞和認識美術作品,掌握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審美能力。
在當前的美術欣賞類課堂中,為達到這一目標,老師們通常是制作、運用傳統(tǒng)多媒體課件或電子白板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呈現(xiàn)故事、展示圖片,引導學生觀看、欣賞圖片,然后是小組討論、交流探討,最后學生談認識、感想。課堂教學目標也基本上可以通過應運課件來達到。當然,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借助電子白板,隨時連接英特網搜集資源。但是,這種信息鏈接是基于老師的需要而非學生自己。同時,課件所容納的信息量非常有限,教師在課件中先入為主的教學主線設計,也讓學生自主學習或多或少受到限制。
通過實驗,我讓學生在課堂中實現(xiàn)自己上網收集資料、開闊眼界,大受學生們的歡迎,教學效果也明顯提升。將網絡終端建立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更自主地探究知識——這是一個沒有界限的課堂,學生通過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輸入作者或作品的名字,海量的信息就可以任自己暢游。網絡與初中美術欣賞類課堂充分契合,追本逐源,信息化的美術課堂會更加有趣味、更理想。
當然,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初中生辨別是非能力有限,將網絡終端交給學生手中,不是讓學生失去監(jiān)控隨意東闖西撞,而是在教師提出學習任務情況下,學生分小組帶有目的去搜索、篩選、交流有用信息,完成任務。
通過課堂實踐觀察,我發(fā)現(xiàn):在利用網絡學習中,根據(jù)學生能力的強弱每四人一小組進行搭配,最為科學有效。
三、將電腦美術設計軟件恰當運用在創(chuàng)作類課堂,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電腦美術設計軟件能產生豐富多樣的視覺效果。從簡單的Windows畫圖、金山畫王,到神奇的ACDSee、Adobe Photoshop、PowerPoint、Flash等軟件,不僅能達到傳統(tǒng)繪畫工具所具有的效果,同時擁有一大批值得嘗試掌握的新工具,帶給學生全新的體驗。尤其是在電腦上進行圖片的各種處理、平面設計的嘗試,學生可以進行色彩的任意轉換、畫面的自由組合、圖文的超級鏈接等等,不僅效果理想、操作方便,而且妙趣橫生,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天性,充分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四、將網絡交流平臺引入學習評價與成果展示,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學科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習成果展示可以充分展現(xiàn)學生個性風采,起到內在激勵作用。然而,在日常美術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作業(yè)評價往往受限于課堂時間的有限,只有部分“有代表性作品”得到青睞;學習成果的展示也往往只有課堂賞評、校園櫥窗展示、美術競賽、校外展覽等形式。但這樣的機會通常屬于美術學習的佼佼者、特長生,其他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并不多?,F(xiàn)代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可以營造開放的、公平的、便捷的、交互的評價展示平臺,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桂木.美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