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欽
【摘要】本文結合已立項的省級課題“數字化校園的構建與有效利用的研究”的子課題“網絡環(huán)境下英語教學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相關內容進行研究,探索數字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活動,尋找高中英語教學與現代數字技術的最佳契合點,使高中英語教學環(huán)境信息化,教材內容信息化,學習過程信息化,從而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并通過課例來說明如何充分利用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優(yōu)化高中英語教學及對數字化學習模式的探索。
【關鍵詞】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 優(yōu)化 高中英語教學
李克東教授認為,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就是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和學科課程的整合就是指將學科課程學習的內容置于數字化學習的技術環(huán)境和理論環(huán)境之中,數字化學習資源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和課程素養(yǎng)“雙贏”的一個重要策略。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The CEO Forum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認為,通過把數字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式,將數字化內容有效地與課程進行整合,創(chuàng)造數字化的學習環(huán)境,把數字資源和學習方式納入學生的學科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的各種形式,實現對信息技術的充分運用,使學生能夠使用探究、合作、富有創(chuàng)意和生動的方式進行學習,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教育目標。那么,如何實現他們之間的整合呢?筆者認為,數字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要將數字化學習資源、數字化學習工具以及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融合到課程教學系統(tǒng)的各個要素中,掌握、運用數字化學習方法,構建數字化學習模式。
一、優(yōu)化學習資源,激發(fā)學習興趣
杜威先生說過:“興趣是生長中的能力的信號和象征。……興趣顯示著最初出現的能力?!币虼?,對所學知識的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我們深知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增長智慧的動力,是激發(fā)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源泉。根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思想(即教學環(huán)境信息化、教學內容信息化、學習方式信息化)我在英語課教學中運用數字化教學環(huán)境,注重對具體的英語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優(yōu)化學習資源,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向預定教學目標前進。保持注意的心向、認識傾向、探索的心理,進而形成學習動機。
例如在講解Australia一課時,我用電腦先向學生展示kangaroo和koala的視頻資料,然后自然過度到它們的原產地-Australia,介紹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由于直觀明顯,學生自己就總結出了in the south/to the south/on the south的位置關系,而且由于課程圖、文、音并茂,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極高,很多知識是自己提煉總結出來的,所以印象深刻。
又如上Body Language一課,我采用影像資料導入,讓學生欣賞卓別林的《城市之光》。學生會不時地爆發(fā)出笑聲,課堂氣氛異常熱烈。老師可在此時趁熱打鐵,導入主題。
1.Can you understand this film? How?
2.What kind of ways can you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3.What do you think “Body Language” means?
二、創(chuàng)新教學結構,激勵自主學習
何克抗教授指出:當前中小學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建構“主導—主體”教學結構。我們知道教學結構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的一定環(huán)境中展開的教學活動過程的穩(wěn)定的結構形式。數字技術進入高中英語課教學,我們充分利用數字化平臺和數字化資源,發(fā)揮其認知功能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協(xié)作、創(chuàng)新工具等功能,創(chuàng)新教學結構,運用“主導—主體”理念,采用“L-from IT”方式“L-with-IT”方式(即“情境—探究”、“資源利用—主題探究—合作學習”基本模式)再結合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演譯出靈活多樣的方式。
如人教版高中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中的 Saving the earth一課用多媒體和網絡支撐,把英語搬進網絡教室,采用“L-from IT”方式,即“情境—探究”、基本模式,創(chuàng)新了課堂教學結構。 本課主要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設計問題情境,采用“任務驅動”方式。
1.情境導入。播放教師預先制作的 PowerPoint ,說明學習目標、內容、方式和流程。 隨機進入型自主學習 通過觀看說明,明確任務和要求。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學生形成學習動機。
2.個體探究。教師提供與課題相關的網址供學生瀏覽。
[抓住學生興奮點布置任務一]請你在瀏覽過程中回答教師提問:“ Which problem is the most serious?” 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學生自主搜索網絡資源,能對主題作簡要介紹。力求新穎、獨特,有說服力。 學生了解網上所有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教師應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在不打擊其積極性的前提下,鼓勵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網絡資源來理解課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互動 交流 學生瀏覽網站。
[任務二]教師引出論題:As a student what will you do to save our earth? 競爭型協(xié)作學習:(1)小組討論 (2)上網瀏覽查找。在交流的同時,學生選出代表小組來展示討論結果,教師予以肯定的評價。通過交流,大家一下子對拯救地球有了全面具體的了解,感觸頗深。 協(xié)作探究提供和諧的合作環(huán)境,引導學生探究問題。
[任務三] 進一步理解主題,由二部分組成。(1)設置四個問題:(略) (2)網上測試(任選兩篇):小組協(xié)同合作學習 針對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自主思考,分工合作,上網探究,協(xié)同解決。并在 BBS 中發(fā)言,作為小組的研究成果,以文字的形式展示成果??偨Y方法 設置跟蹤懸念式情境,及時總結。 大家是如何獲得這些信息的?能否總結出篩選信息的方法? 拋錨式自主學習 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及時總結有效的學習方法。 信息的重組和加工體現了學生的信息組合能力和獨立閱讀能力,也是一個信息反饋的過程。 深入開展辯論 網上提出論題,讓大家討論。
[任務四]引導學生分析成果,提出深層次的討論:Is it necessary to buy a private car? Why?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予以點撥。
通過上述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討論,學生對拯救地球有了深入了解,在這基礎上,采用辯論方式的討論,提高會話能力。 創(chuàng)設層層深入的問題情境,質疑問難,由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教師幫助梳理,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學由疑開始”等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擴大知識領域,激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
語言是一種活的東西,它是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變化著的。而教材是教授語言的一種有效的載體,任何一部好的教材都難免存在一定的局限,這些局限源自各方面。而以多媒體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則可通過課件的制作,充實不足,彌補缺陷;特別是以多媒體計算機與網絡環(huán)境,它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和網絡的連接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能按超文本,超鏈接方式組織管理學科知識和各種信息,補充與課文相關的背景材料,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又能大大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實現了課內外的溝通,大大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火花。
2001版的人教新教材每個單元的第一個步驟就是Warming up,目的是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大膽思考,作用是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補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識,啟發(fā)學生對有關話題的思考。如高三unit1的六個吉尼斯紀錄的小測驗,如果光猜就會失去Warming up的目的了,關鍵是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好能初步講出吉尼斯紀錄的來源、內容、意義等。又如Unit4 Green world 中的Warming up,既然講到了花,就可以讓學生講出他們知道的常見花的英語名,要讓他們明白英語不是為學而學,而是學以致用。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做到這些,如果不查閱相關資料,那么他們從課本上了解的相關信息就非常有限,而且現在因特網的普及使學生可以輕易的獲取相關的內容信息。通過每單元的學習不但讓學生學到了英語課知識,也有了上網查尋相關方面的知識信息的意識,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技能逐漸遷移到其他領域,從而擴大了知識面。
四、注意學法探究,激勵鉆研精神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為了用不著教?!痹诟咧杏⒄Z教學中,重視學法指導,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人類社會已進入終身學習的社會”,讓學生愛學、會學、學好,并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是新世紀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學英語教師必須擔負的責任。因此,教法必須為學法服務,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英語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掌握信息時代英語學習方式”因此,英語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堅持主體性、自學性、操作性、協(xié)作性、循序性的原則,結合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教學過程,安排必要的訓練,指導學生獨立探求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如SEFC1A Unit10 The Olympic Games 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主題研究——合作的模式。結合課文內容,把導入做成Flash動畫文件和音樂文件,由我國和部分國外著名運動員的風采、北京申奧的宣傳畫面組成。然后引入主題研究,專題研究分五個問題,你知道奧運會的歷史嗎?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有那些?上屆和前幾屆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取得了什么樣的成績?為什么許多國家要爭辦奧運會?2008年奧運會有什么新面貌、新氣象?這樣起到“拋錨”的作用,既確定當前的學習內容。讓各小組分工協(xié)作查找有關問題的答案,(教師只給他們一些提示,如一些搜索引擎網址等)然后結合課文內容,編閱讀提綱,小組討論,代表匯報綜合各組員的想法,統(tǒng)一思想后,小組選派代表用英語寫下自己小組的看法,并利用課外時間合作制成Powerpoint幻燈片??傊⒁鈱W法探究,幫助同學構建自己的學習思維模式,學會利用數字化資源,進行自主發(fā)現學習和合作討論式的學習,這對他們后繼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與摸索,我深深地認為,網絡是信息的海洋、包羅萬象的課本 , 把數字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的整合實現英語學習與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雙贏”,也就是它開發(fā)數字化英語的教學;使學生掌握數字化學習的方式;構建數字化學習模式,進一步優(yōu)化了高中英語的教學,提高了學習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克東.數字化學習(上、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J].電化教育研究.2001.
[2]王躍.數字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三種途徑[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3.8.
[3]南國農.信息技術教育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電化教育研究. 2001.8.
[4]苑永波.信息化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比較[J].中國電化教育.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