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金
新課標之數學教學的課程觀,新課標重視過程、重視創(chuàng)新、重視個性、重視數學思維和教學方式,同時也提出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和老師的平等關系。就如何把這些新教學理念運用到工作中,簡單闡述幾點看法與觀點。
新課標教育方式思維意識更新隨著人們對教育程度的重視及很多教育學校都進行課程改革,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在講新課改,似乎新課改已經成為了一種風尚??墒菫槭裁匆M行改革?怎么改革?很多老師和家長都不能理解,也有的家長認為新課改,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壓力;也有老師困惑,是不是現在的學生學得東西多了,但是學生的整體素質卻下降了,難道這是新課改的問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新課改絕不是一種時尚,我們不能因為都在追求而自亂陣腳。在對一種學習體系進行改革以前,我們要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什么是新課改?新課改的目的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共同探討。
一、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數學可以是說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定性的把握,是提升人的抽象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初中數學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更要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大膽地創(chuàng)新,因為時代在變化,競爭也日益激烈,如果不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就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F在的社會是需要人才,但是更需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這就使得我們必須對其進行課程改革。
傳統的課程只有教師與教材。現在的課程改革后,打破了傳統的模式,教育情境與教育環(huán)境構成了一種類似于生態(tài)系統的鏈條。也就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和研究數學理論的來源,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不單純地是傳授知識,而是學生的學習引路人,幫助學生指引方向,學生根據老師指引的方向,去發(fā)現路上的美麗風景,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接受知識,以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育”。
二、課程改革的觀念
課程改革說白了,就是一種觀念的改變,這種轉變不但在于教學的形式,更在于教師的接受程度。如果教師在心里抵觸這種改革,在教育過程中就根本沒有辦法去真正地實施。傳統的教育模式,是知識的傳授為主、單項的傳授過程。而現在我們要倡導的學習方式,是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的機會,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有選擇性地對教學材料進行儲備,學生可以通過與老師的交流,體會到知識的范圍,并有選擇性地對其進行整合。數學教育新教程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學生理解、學會和掌握新的知識并不像“填鴨般被塞滿”,而是一種重構,在他已有知識、經驗和觀點上的重構。以上這些變化,必然引起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而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對學生的正確全面評價,又能體現教育的客觀性,達到教育的量化標準。因此,適時地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是我們面對新課程改革首先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如何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跟上新課改的腳步
1.教會學生學習:新課標數學教學的側重點
傳統的教學只側重結果。新課標不僅側重結果更加側重過程,還側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數學教育方式等。
(1)教會學生如何提高數學閱讀能力
老師要讓同學知道,什么是數學閱讀,指導學生閱讀的方式和方法。教授學生怎樣提出疑問,通過閱讀、思考、分析、訓練,弄清楚知識原理,學會例題分析和練習題的總結歸納。
(2)重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數學中的公式,在學習過程中都是安排由淺入深,前面的公式在運算的過程中,可以推導出下一課的公式,并且這些知識點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怕浪費課堂時間,片面地追求提高學生對方法的運用能力,應該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概念的形成過程和探索過程,告訴學生,讓他們體會公式的來源,這個過程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2.新課標之數學教育過程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情感交流
教實質上是老師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學實質上是學生自主獨立的建構自己的知識系統和發(fā)展自己的潛能,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實質就是交往互動。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學生不能只做聽眾,必須動起來,要動起手來操作數學,動起筆來推演數學,動起腦來思考數學,發(fā)現問題,質疑權威,動起口來講數學與同學老師討論數學;數學教學要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合作交往,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fā)展,使學生學會交往,逐步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
數學教學的過程也是老師和學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老師必須把自己的情感無聲地注入事業(yè)中,自己讓自己的知識豐滿了,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也只有自己的學識淵博了,才能激發(fā)學生對自己的崇拜之情,進而把這種崇拜變成學習的動力。
3.如何體現數學教育的個性
與傳統的教育方式相比較,新課標更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他們認為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每個人的觀察角度不同,因此,教育不能整體劃一。不能忽視每個人的個性發(fā)展,數學教育要以人為本,就要關注他們的個性,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一切為了發(fā)展學生。這就需要有一個尊重的大環(huán)境,只有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中,給予學生自信。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新課標認為,學生應該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接受知識,如果帶有負面情緒不但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更不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不利于以后學生人格的發(fā)展。使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的過程。當然,數學教師更加要注重學生潛能的發(fā)展,把學生比作衛(wèi)星,老師就是火箭,老師這個火箭要把每個學生送到恰當的軌道上去。
4.新課標要求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希望,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發(fā)展,就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潮流。新課標在創(chuàng)新上非常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也是為什么要提倡新課標的原因。創(chuàng)新不是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是要在理論基礎上對知識的一種升華。數學教學應該成為學生創(chuàng)新的一種基礎能力,鼓勵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時候,大力鼓勵學生用更為簡單的方式去解決同樣的問題,向權威挑戰(zhàn)。
5.新課標之重視思想品德教育
數學教學要用數學家探索數學的精神去熏陶學生,培養(yǎng)他們熱愛數學,培養(yǎng)探求的精神,以我國兩千年的偉大數學成就去培養(yǎng)學生,引導他們對數學的熱愛,對數學家的崇拜之情,正確地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
總之,隨著時代的進步,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利用好手中的這把新課標利劍,才能健康地、穩(wěn)定地推行課程改革,教師也只有不斷地努力學習,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有所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曉紅,李楠.淺析數學教育改革下的教育方法.新課程改革,2014,(3).
[2]王彤,洪曉麗.初中數學教育改革下的教育現狀.教育論壇,2012,(02).
[3]王思遠.初中數學思維模式的轉變.教育話題,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