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榮
在近幾年語文高考古詩文的鑒賞題中,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手法多次作為主要內(nèi)容而受命題者的青睞,因而,幫助學生準確地掌握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手法,是高考語文教學中詩歌復習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北宋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強調(diào):“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這就是指詩歌作品中的虛實結(jié)合手法。虛實結(jié)合就是指現(xiàn)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在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具體來說,所謂“實”,就是指詩歌作品直接呈現(xiàn)出的部分,是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事、實物、實像、實景、實情、實境;所謂“虛”,就是指詩歌作品沒有直接呈現(xiàn)但適當暗示出的部分,是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的那些虛像和空靈的境界。在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中,虛與實是相對的,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jù)為實,假托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顯者為實,隱者為虛;有形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為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虛實是古人論述文章時常用的概念,實寫是對事物進行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是指側(cè)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在詩歌賞析中要正確把握,準確分析。
細細品讀古典詩歌作品發(fā)現(xiàn)在古典詩歌中,虛實結(jié)合的例子是很多的。古詩中虛實結(jié)合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眼前之景為實,想象虛構(gòu)之景為虛
如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边@些詩句,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與實情,是“實”。而“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兩句則是半虛半實。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三句,是想象之景,屬虛寫。如唐代詩人陳陶《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三四句“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xiàn)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嘆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zhàn)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么深厚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又如張籍的《涼州詞》:“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弊x這首詩的初步感知:這是一首描繪色彩厚重的西北邊塞風光的邊塞詩。前兩句是實寫,邊城傍晚時候下雨,大雁在遠處低飛,雨中剛破土的蘆筍好像爭著生長,這是詩人所看到的眼前景象。整個畫面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有一種動態(tài)感。后兩句以虛為主,虛中有實。長長的駝隊行進在廣袤的沙漠上,駝鈴叮當清脆入耳。最后一句是詩人的猜想,或詩人引發(fā)的聯(lián)想,如何見得呢?“應”字就表明這一點,它凝聚了辛酸而沉痛的感情。那些駱駝長年行走在茫茫的大漠中,馱著白絹,大概是駛向安西去的。讀到最后一句,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駱駝在大漠中行走的畫面,更能引發(fā)我們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
二、現(xiàn)實之景為實,想象之境為虛
如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鼻叭涿鑼懷矍八姡菍崒?,第四句以“銀河”來比廬山瀑布,為虛寫。詩人猶嫌未足,補上自己的想象:可能是銀河水從九天之上落下來了吧。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耙墒恰倍种档眉毱罚涸娙嗣髅髡f得恍恍惚惚,讀者也明明知道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更為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已經(jīng)孕育了這一現(xiàn)象。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云霞煙霧之中,瀑布就如從云端飛流直瀉,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lián)想到像是銀河從天而降。又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寫赤鼻磯所見到的實景,而“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則再現(xiàn)了火燒赤壁這一歷史畫面,顯然不是發(fā)生在眼前的實景,故屬虛寫。
三、形象為實,抽象為虛;有限為實,無限為虛
又如李煜的《虞美人》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寫愁緒的句子,愁緒本是很抽象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作者卻用比喻、夸張的手法,將它化為浩渺無際的“一江春水”,洶涌澎湃,不可遏止,寫出了“愁”的廣度和深度,化抽象為形象,化虛幻為真實,讓人輾轉(zhuǎn)反思,感慨萬端。
再比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前兩聯(lián)寫實,詩人初聞蜀中大地“收薊北”,意味著盤踞八年的“安史之亂”老巢被摧毀,作者禁不住“涕淚滿衣裳”,這是悲極而喜而又喜極而悲!他回頭看看與自己一同飽受戰(zhàn)亂苦難的妻子兒女,她們哪里還有愁容?遂卷起詩書,與家人同喜同樂!“收薊北、涕淚滿衣裳、卻看、漫卷詩書”都是突然之間“喜欲狂的生活真實!后兩聯(lián)寫虛:我們“放歌”、“縱酒”歡慶勝利,共慶失土的收復;我們煥發(fā)青春,返老還童,與年少的兒女作伴還鄉(xiāng),告別流離失所的生活。詩人雖然此時身在異域,思緒早已沿著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峽入長江,再出巫峽至襄陽,轉(zhuǎn)向洛陽還故鄉(xiāng)。
四、側(cè)面為實,正面為虛
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以實景實象反襯旅人孤獨凄涼的心境。又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痹娙诉€鄉(xiāng)的暢想曲,節(jié)奏輕快和諧,地點轉(zhuǎn)換讓人目不暇接!此時作者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瀉千里!假如沒有這兩句虛筆,一路實寫到底,就難以表現(xiàn)詩人乍聞勝利消息時的喜極心情和急欲趕路返鄉(xiāng)的愿望!此詩之所以被譽為“杜甫生平快詩”,關鍵之一在于虛實妙和。虛寫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貞《藝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闊者半必細,一實者一必虛?!?/p>
詩的形象思維方式要求寫詩講一點模糊性、朦朧性。詩不能太實,太實很難給人留下想象的余地。詩也不能太虛,太虛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花,讓人摸不著邊際,見不著真意。寫詩應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結(jié)合。清朝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說得很精辟:“文章非實不足以闡發(fā)義理,非虛不足以搖曳神情,故虛實常宜相濟也?!辫b于詩詞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詩人謀求虛實結(jié)合,虛實相生,趣味、詩韻俱存,使其內(nèi)涵豐富,外延無邊。
總的來說,詩歌中運用虛實結(jié)合手法,可以使作品的結(jié)構(gòu)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可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有時能形成強烈的對比,有時能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詩歌的主題。
(杜 榮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寧遠中學 ?7430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