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藝萍
摘 要:課程資源是新時期課程改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合理開發(fā)和利用資源是課程改革順利實施,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新課程給了我們廣闊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空間,如何利用好本土資源,有效推進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實施呢?
關鍵詞:本土資源;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性;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7-106-01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無疑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然而這道“亮麗的風景線”怎么也亮麗不起來。怎樣全面有效的推進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實施,使農村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逐步走向“常態(tài)化”,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項任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難點。
一、選題貼近生活,培養(yǎng)豐富情感。
小學綜合實踐課是一種自由靈活的教學模式,著重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興趣,注重情感教育與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掌握相結合。學生的學習內容主要來源于兒童生活實踐經(jīng)驗,以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選取課題,建立與生活目的的聯(lián)系,使學生產(chǎn)生情趣,這是維系學習的原動力。因此,選取學習課題時,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相關聯(lián),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合搭起一座橋梁,使它們得以溝通。家鄉(xiāng)有一座建于清初的土樓——聚奎樓。這座土樓的規(guī)模結構、建筑藝術堪稱閩南之冠。這些獨特的資源,為我們開展綜合實踐校本活動——“家鄉(xiāng)的土樓”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們去土樓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體會、感受土樓的建筑藝術,這毫無疑問的比課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說服力,從而讓學生感受家鄉(xiāng)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懷。
二、立足生活,豐富實踐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fā)與實施要以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或體驗為基礎,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拓展學校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主動地參與社會生活,并服務于社會,成為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這也是現(xiàn)代化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1、關注時事新聞?,F(xiàn)代社會是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也是信息的時代。學會收集、整理信息,可以使學生耳聰目明,頭腦靈活,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為了讓學生在這方面得到鍛煉,我們要求學生在家里,從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wǎng)上等多種信息渠道收集信息,擇其重要的兩三條新聞,寫在“每日信息”摘錄本里。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收集、整理信息的活動中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不但拓寬了知識面,開闊了眼界,提高了閱讀和習作的能力,而且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養(yǎng)成了關心國內外大事的好習慣。
2、收集農諺。農民群眾的語言是生動活潑、寓意深刻的。諺語、歇后語、成語在勞動中被廣泛運用。我們要求學生虛心地向自己的長輩學習,收集這些生動的語言。把“農”語收集到自己的摘錄本上,下面是學生收集的一些本地農語:“ 云跑東,太陽紅?!薄把嘧拥惋w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薄?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薄⑶易⒁庖龑W生將這些語言運用到生活中去觀察和體驗,使得學生體會淳樸的“農”味。
3、體驗勞動的快樂。根據(jù)實踐活動本身具有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原則,結合學生家庭特點,要求學生多參與生產(chǎn)勞動和家務勞動。在勞動中學生學會了給植物松土、除草、施肥,及時施藥防治病蟲害等。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傳統(tǒng)的農活,同時也體驗到了勞動的艱辛、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三、親身體驗,用心感受生活。
小學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社會,我們不能局限于學校,而要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的活動網(wǎng)絡,全面實施教育。讓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qū)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讓學生個性自由飛揚。例如:綜合實踐課《家鄉(xiāng)的土樓》,教學時我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確立子課題:土樓由來調查組、土樓歷史調查組,土樓建筑藝術調查組,土樓文化價值探索組等。同學們自由選擇活動小組,深入到土樓現(xiàn)場進行采訪調查,從生活實際中積累素材。通過親身的體驗、觀察、調查,分析等活動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探究及搜集資料的能力,也學會了討論與合作的方法。
四、課余拓展,感悟生活。
小學綜合實踐課強調有意義的學習,注重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掌握與情感教育相結合,著重陶冶情操,培養(yǎng)興趣。學生的學習內容主要來源于兒童生活實踐經(jīng)驗,因此,選取學習課題時,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相關聯(lián),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橋梁,使它們得以溝通。例如,我校區(qū)不遠有一條小河,以前河水清澈見底,可現(xiàn)在河水發(fā)臭發(fā)黑,蝦兒魚兒全不見蹤影,河面還有很多漂浮物。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保護家鄉(xiāng)的小河”的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通過調查,查清河水污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對策。通過這種社會性的調查活動和參與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 ,了解社會的現(xiàn)狀,認識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 , 讓學生體會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熟悉各種社會資源,融入社會,感悟生活。
如果學校是一池清水,那么本土生活資源就是浩瀚的大海。知識來源于生活,讓教學活動面向本土生活,就能使活動如生活般色彩斑斕、充滿樂趣。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的個性在實踐中得到張揚,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實踐中得到提高。雖然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索是一段艱難的旅程,但我堅信,有諸位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綜合實踐教學一定會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綜合實踐課堂效率》
[2]《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高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