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彬
(內蒙古科技大學 文法學院,內蒙古 包頭014000)
蒙古族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的主要少數(shù)民族,蒙古族預科班在自治區(qū)的各個高?;旧隙加?。蒙古族預科班的學生大學之前的教育都是采用蒙語授課,漢語是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進行學習的,很多語法習慣沿襲蒙語,漢語表達不夠流暢。此外由于地域差別,造成漢語學習基礎差別大。
為了了解預科班學生漢語水平和漢語學習的情況,我們從問卷和作業(yè)兩方面入手來調查。問卷以內蒙古科技大學2014級蒙古族預科班學生為例,對他們學習漢語情況進行了調研。目的是摸清預科班學生學習漢語的時間、學習漢語的途徑,為教學改革提供基礎數(shù)據。問卷發(fā)出150份收回148份,無效卷4份,有效卷占問卷96%。
1.根據調查表的設計,從學習時間、學習途徑、課后復習三個方面對內蒙古科技大學預科學生的漢語學習進行分析。下面就蒙古族預科班學生漢語學習情況予以分析:
表1內蒙古科技大學2014級預科班學生每天學習漢語的時間(被調查學生總人數(shù)144人)
表1顯示,內蒙古科技大學蒙古族預科班學生課外學習漢語問卷調查結果。課外學習漢語的人數(shù):除課堂外不學習40.3%,1小時32.6%,2小時18.7%。兩小時以上僅占8.4%??梢钥闯?,學生學習漢語的主動性不強,缺乏積極性和興趣。
表2預科學生課后漢語學習的途徑現(xiàn)狀調查(被調查學生總人數(shù)144人)
表2顯示,學生寫漢語文章和閱讀漢語書籍占的比例較低,尤其是寫作漢語文章比例只有19.4%。通過媒介產品學習漢語(電影、電視、電腦等)比例最高,占87.5%。由于語言環(huán)境的關系,漢語交流使用情況也比較好,占81.9%。閱讀是最能激發(fā)人想象的,忽視了課外閱讀和寫作練習是熟練掌握一門語言的最大障礙,要想提高一門語言的水平,要多寫、多看。堅持經常閱讀寫作,體會這種語言的內在魅力,才能走進這種語言承載的文化精神世界,從而提高語言水平。
表3預科學生主動學習漢語課后復習狀況(被調查學生總人數(shù)144人)
表3顯示,考前復習占80.5%,也就是說,學生漢語學習靠臨時突擊,考前準備,這是大學生學習常常出現(xiàn)的通病,由于進入大學后,壓力相對降低,學習積極性不高。特別是漢語學習,畏難情緒存在,本來基礎不好,動力相對不足,導致平時不注意復習,考試臨時抱佛腳。所以,漢語學習效果不佳。教師在授課中應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要講清楚漢語學習的方法,注意語言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提高漢語學習的效率。
2.作業(yè)及考試情況反饋
從學生上交的漢語言寫作作業(yè)來看,也出現(xiàn)一些漢語使用的問題:
(1)用字錯誤和語法錯誤,對字意不了解。例如“身材”寫作“身才”,“好吃懶做”寫成“好吃賴做”。
(2)分不清口語與書面語的表達,漢語表達缺乏行文美感。
漢語表達缺乏行文美感,是在寫作中很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漢語表達的詞匯量缺乏,部分學生詞不達意,還有部分學生沒有辦法完成規(guī)定字數(shù)的作文。
(3)除此以外在文章的段落之間的表達上不連貫。
從學生交來的作業(yè)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缺乏基礎的寫作練習。缺乏漢語語法的規(guī)范教育和各種文體寫作的訓練。
(4)閱讀量太少,很多名著混淆。
在考試中,《西廂記》的人物分析學生居然跟《西游記》混淆。
新媒體的出現(xiàn),傳媒發(fā)展,使傳統(tǒng)的閱讀對青少年的吸引力下降。對蒙古族學生來講,漢語是第二語言,閱讀的吸引力大大下降。在問卷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87.5%的學生喜歡通過媒介產品學習漢語(電影、電視、電腦等),可見,現(xiàn)代傳媒對學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私下的一些情況了解,發(fā)現(xiàn)學生了解中國古典名著大多是通過影視傳媒產品,讀過原文的基本沒有。
學習環(huán)境改變,導致自我適應能力差。高校生活豐富,環(huán)境沖擊著學生的感官。有的學生沒有進入學習狀態(tài),思想上放松了要求,導致上進心不強,沒有了高中階段的那種勁頭,從而放松了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低,興趣不在漢語學習上,自律性不強。漢語文化知識匱乏。加上課堂教學方法的不合適,教材陳舊,課外閱讀量比較少,無法加強漢語學習,導致學生漢語寫作能力差。
1.見縫插針注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激發(fā)學生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見縫插針地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比如閱讀中國古典詩詞的時候,講到楚辭,介紹當時南北方的社會狀況,介紹“朝秦暮楚”這個成語的來歷;通過對屈原的介紹,介紹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來歷,讓大家聊聊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它們的來歷等等。
2.視頻課程的適當加入。問卷調查顯示,通過媒介產品(電影、電視、電腦等)學習漢語學生比例最高,占87.5%。因此在預科階段的漢語言課程中加入適當?shù)囊曨l,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可以改善課堂氣氛。
通過對學生作業(yè)的分析,學生對現(xiàn)代漢語的基礎知識掌握并不踏實,因此在基礎漢語這門課上可以系統(tǒng)地為學生介紹現(xiàn)代漢語的基礎知識,加深和鞏固,使學生在應用和寫作中更多的避免用詞和語法錯誤。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蒙古族預科班大部分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寫作培訓。因此在教學中,介紹各種文體的表達方式、發(fā)展方向和寫作技巧并且加強寫作的練習非常重要。當然,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非常重要,例如:在議論文的寫作部分,可以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新聞事件讓他們加以評論,這樣可以激發(fā)大學生的寫作熱情。
[1]白羽.蒙古族預科生教育與管理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