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平
(湖南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410200)
20世紀70年代末期,經(jīng)濟全球化日益形成,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新事物、新概念層出不窮,一大批漢語經(jīng)貿新詞語產(chǎn)生。前人主要從翻譯學、對比語言學、二語教學等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然而鮮有從認知角度對其做過深入研究?;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擬運用認知語義學中的概念整合理論重點對其意義建構過程進行分析,以期豐富對漢語經(jīng)貿新詞語的研究。
白解紅認為20世紀70年代以來,進入當代英、漢語詞匯系統(tǒng)的具有新形式、新意義或新用法的經(jīng)濟與貿易領域的詞語,簡稱英漢經(jīng)貿新詞語。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漢語經(jīng)貿新詞語是指20世紀70年代以來,進入當代漢語詞匯系統(tǒng)的具有新形式、新意義或新用法的經(jīng)濟與貿易領域的詞語。
概念整合理論認為心理空間是概念整合的基本運作單位,心理空間就是人們在進行思考和交流時為了達到局部的理解與行動之目的而構建的小概念包(small conceptual packets)[9]。基本的概念整合網(wǎng)絡包括四個心理空間,分別是:輸入空間I(Input space I)、輸入空間II(Input space II)、類屬空間(Generic space)、整合空間(Blended space)。概念整合的運作過程中,兩個輸入空間先進行跨空間的映射或匹配(cross space mapping),同時,二者的共有抽象組織和類屬結構被投射至上位的類屬空間。在類屬空間的指引和規(guī)約下,兩個輸入空間的部分元素對合成空間進行選擇性投射(selective projection)。最終,在合成空間內部,被投射進來的來自輸入空間部分元素經(jīng)過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和擴展(elaboration)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認知操作,形成了各個輸入空間內部均不存在的層創(chuàng)結構(emergent structure)。由映射鏈實現(xiàn)互相連接和互動的四個心理空間構成了基本的概念合成網(wǎng)絡(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下面將舉例說明概念整合機制是如何在漢語經(jīng)貿新詞語的意義建構過程中起作用的。
(1)每天80萬部手機中毒中國安卓病毒“冠”全球。
(2015~01~29《南方日報》)
手機病毒表征的概念意義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破壞性的手機惡意程序。其意義建構過程如下:手機病毒會激活兩個輸入空間,分別是手機破壞性軟件空間和生物病毒空間。手機破壞性軟件空間即是關于手機破壞性軟件的知識結構,其中包含的概念元素有:自我復制快、影響手機功能、需要及時清除或卸載等;生物病毒空間即是關于生物病毒的知識結構,該空間包含的概念元素有:傳染性強、損壞生物體健康、需要及時治療等。爾后,上述兩個輸入空間的部分對應元素會建立互相映射和匹配,同時,二者共有的抽象組織和類屬概念會投射至類屬空間,類屬空間也是一個包含眾多概念的知識結構,該類屬空間包含的概念元素有事物屬性、產(chǎn)生影響、采取對策等。在向類屬空間進行投射的過程中,輸入空間的部分元素會對合成空間進行選擇性投射。最終,在合成空間內部,經(jīng)過組合、完善與擴展,形成了之前兩個輸入空間均不具備的層創(chuàng)結構:具有生物病毒屬性的手機破壞性軟件。通過對合成空間和層創(chuàng)結構進行運演,我們還可以用生物病毒的其他屬性來理解手機破壞性軟件,比如:要有傳播方式、可以采取措施進行避免等。
圖1 手機病毒的概念整合網(wǎng)絡圖示
(2)從人民幣貶值看2015年樓市泡沫經(jīng)濟如何應對。
(2015~02~02中國新聞網(wǎng))
“泡沫經(jīng)濟”是指因投機交易極度活躍,金融證券、房地產(chǎn)等的市場價格脫離實際價值大幅上漲,造成表面繁榮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該詞的在線意義建構過程如下:“泡沫經(jīng)濟”會激活兩個輸入空間,分別是:泡沫空間和表面繁榮的經(jīng)濟狀態(tài)空間。泡沫空間包含的概念元素有中空、脆弱、易破裂等。表面繁榮的經(jīng)濟狀態(tài)空間包含的概念元素有無實體經(jīng)濟支撐、不可持續(xù)、易破裂等。類屬空間包含的元素有事物具有的本質屬性。同時,兩個輸入空間的部分元素會對合成空間進行選擇性投射。在合成空間內部,將兩個輸入空間的部分元素進行組合與匹配、利用百科知識結構和推導能力對其進行完善和通過隱喻、轉喻等認知操作機制對其進行擴展運演至其他方面,從而得到層創(chuàng)結構和層創(chuàng)意義:表面繁榮的經(jīng)濟猶如容易破裂的泡沫。
圖2『泡沫經(jīng)濟』的概念整合網(wǎng)絡圖示
本文運用概念整合理論,以20世紀70年代以來產(chǎn)生的漢語經(jīng)貿新詞語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了其在線意義建構過程,研究發(fā)現(xiàn):漢語經(jīng)貿新詞語的在線意義建構機制主要是概念整合機制。由于本文統(tǒng)計的語料有限,研究結果難免具有局限性,有待后期深化研究。
[1]金其斌.漢語新詞語中法律、經(jīng)貿術語的翻譯問題[J].中國翻譯,2004(3).
[2]董建民.英漢經(jīng)貿詞語對比及其理據(jù)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3(7).
[3]高兵,何彥杰.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新詞語教學[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
[4]白解紅.當代英漢詞語的認知語義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5]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6]Fauconnier,G.&Turner,M.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Cognitive Science,Vol.22,No.3,133~187,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