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講授式教學,缺乏學生實踐活動,課堂死氣沉沉,無法激活學生求知欲望,抑制了有效教學的發(fā)展。因此,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由學生實際出發(fā),選取適宜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趣味,點燃求知好學的火花,轉變被動學習方式。
一、興趣為力,點燃知識渴求欲望
由心理學理論看,人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新鮮事物,喜歡探索未知世界。高中生而言更是如此,求知欲望強烈,潛能無限,需要教師捕捉契機,靈活引導,點燃熱情。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每個年輕心靈中均存放了渴求知識、求知好學的“火藥”,就看你是否能點燃這些“火藥”。其中,喚起學生學習興趣與探索熱情,就是點燃渴求知識“火藥”的重要導火索。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植學習者的學習趣味,則可培育學習動力;喚起學生好奇心,當學生內心深處抱諸多好奇心時,靈感與思維永不枯竭,熱情才不會冷卻。
首先,巧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好奇心。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根據教材結構與知識內在關系,考慮學生愛好,運用音樂、故事、動畫視頻、啟發(fā)式談話等方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同學們頓時產生懸念,喚醒學生閱讀文本的渴望。如教學《祝?!芬晃臅r,巧妙設疑,營造思維情境:紹興魯鎮(zhèn)新年祝福時發(fā)生了樁命案,有目擊者見證了這一命案,并敘述自己所知的。命案的元兇又是誰呢?見證者是如何描述這些故事的?通過這些疑問,觸發(fā)了學生們的好奇心,促使其主動跟著教師進入《祝?!分校钊胩骄肯榱稚┑谋瘎∶\。
其次,注重授課藝術,增添學習趣味。在語文知識分析與講授時,教師需要注意語言的生動性、藝術性,知識傳遞方法的多樣化,避免單一灌輸,以免影響學生學習趣味。如以口訣、知識網絡等方法小結知識;將知識寓于一定的故事中,讓學生主動探取;運用打比方、夸張等手法,幽默教學。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讓同學們體驗到親身參與知識的情感,也是喚起學生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有效條件。如學習《祝?!窌r,可引導學生模擬法庭:誰是殺人兇手,小組辯論,老師結合學生辯論內容予以點評、補充、小結。
二、形態(tài)為體,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傳授,教學目標的達成,均需要依賴于一定的載體,即教學形態(tài),也就是教學模式與方法。雖然教無定法,但需要得法,特別是在有效教學中,教師更需要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出發(fā)點,靈活選取有效教學形態(tài),打破灌輸式教學,由“教師獨白”模式中解脫出來,走向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如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甚少,而在新課程教學中,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充足的活動空間與時間,增強學生實踐體驗,豐富他們的直接經驗,提高學生感性認識。其中,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滿足上述要求,以學生為主,將閱讀、質疑、分析、說話、表達等權利還給學生,教師不代辦、不包辦,培養(yǎng)學生自學探究能力。如教學《雷雨》時,營造民主平等氛圍,引導學生分工合作,自學探究。比如自學戲劇常識,了解作者簡介、作品背景;自讀文章,梳理劇本情節(jié);合作探究劇本寫作特點、個性化對話對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分角色朗讀,師生多向對話,研究潛臺詞,認識人物鮮明個性;比較閱讀《孔雀東南飛》《氓》等文章,研究文本主旨與思想。
如多媒體網絡教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拓寬教學領域,重視現(xiàn)代電教手段的運用,讓同學們在豐富內容與多樣方法的互相整合、滲透中拓寬視野,強化學習效率,提高語文實踐能力。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可將常規(guī)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開展探究性學習、拓展性學習。如教學《紅樓夢》選讀時,借助多媒體以及校園網絡建立“紅樓網頁”,收集有關圖文、影相資料等,補充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自讀、思考、討論,給學生個性愛好提供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總之,在新課程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采取有效策略來培育學生學習熱情與動力,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給學生提供廣闊發(fā)展空間,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條件,提高學習效率,強化教學效果。
朱升蘭,教師,現(xiàn)居江蘇鹽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