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濤 張勝余
【摘 要】在政府轉型的背景下,建立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刻不容緩。受特定歷史環(huán)境制約,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實行的是科層制管理模式,反思科層制管理的利弊,從學校管理需要合乎教育目的、對學校評價的綜合性和學校管理的開放性等現代學校管理理念特征出發(fā),探索以人為本、全員參與、校本管理、結構創(chuàng)新、公正價值觀等現代學校管理理念的基本內涵,對于構建現代學校管理理念,建設和諧校園,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科層制 現代學校 管理 理念
成功管理,決定于多重因素,其中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得到被管理者的認同尤為重要。學校管理理念受到諸多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因而不可能超越社會環(huán)境而自成體系,需要隨環(huán)境的改變與時俱進。我國中小學校管理理念,帶有顯著的時代烙印,反思傳統的科層制管理,是樹立現代學校管理理念的重要前提。
一、科層制對傳統學校管理的影響
現代學校管理是指學校適應社會轉型的要求,使學校教育與現代社會發(fā)展同步。從傳統管理邁向現代管理,要求學校管理者充分利用現代先進理論,對學校實施全面科學管理。在中國社會進入全面轉型的新歷史時期,學校作為實現各方教育改革理想的交匯點,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和發(fā)展壓力,要求學校組織不斷變革和創(chuàng)新,以便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得以生存和發(fā)展,這首先需要對傳統學校管理體制的反思。
作為開放系統,變革學校管理體制是一項經常性活動,是學校的基本生存方式。我國中小學管理體制經歷了多次演變,雖然采取過多種管理形式,但總體上定格于校長負責制。盡管其內涵一再變化,但多年來,人們公認我國教育管理體制長期存在著政府“統得過死”的弊端,對學校管理體制反思的焦點之一是對科層制的批判。
科層制最初由馬克斯·韋伯提出,他認為科層制是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是對工業(yè)社會中大型而復雜的組織進行行政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它是城市化、工業(yè)化和勞動分工的產物。彼得·布勞和馬歇爾·梅耶根據韋伯理想類型的觀點,將科層制結構的主要特征概括為:(1)把為實現組織目標所必需的日常工作,作為正式的職責分配到每個工作崗位;(2)所有崗位的組織遵循等級制度原則,每個職員都受到高一級職員的控制和監(jiān)督;(3)組織活動是由一些固定不變的抽象規(guī)則體系來控制的;(4)理想的官員要以嚴格排除私人感情的精神去處理公務;(5)在科層組織中就業(yè)的人員必須在技術素質上合乎要求,而且不能被隨意解雇;(6)從純粹技術的觀點看,規(guī)范的科層化行政,可以使組織達到最高效率。
相對于新興資本主義制度,科層制是一種高效、理性的組織管理模式,符合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理論上說,科層制的組織形式能夠達到高度的效能,實踐上看,科層化也是現代化組織的必然選擇,在世界范圍內各種經濟、政治、社會組織中廣泛普及,科層化程度甚至成為衡量一個組織現代化水平的最重要根據。
20世紀60年代起,不少學校組織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開始運用科層制相關理論解釋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科層制廣泛地滲透到教育領域,學校管理越來越明顯地出現科層制特征??茖庸芾韺W校管理產生了積極影響,利用科層制理論,人們在教育系統中建立起明確分工的管理體系,并以國家法律的形式賦予教育行政明確的職責和權力,通過在學校內部建立完善的教育組織網絡,按一定標準使職能部門之間形成層次分明、分工明確的工作程序。
二、中小學??茖又乒芾淼恼軐W反思
長期以來,強調政府作用是我國中小學管理體制運行的基礎,并由此逐步形成計劃集中于國家、政府直接行政的管理制度安排。這一管理體制下,國家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是辦學主體,學校依照國家或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辦學行事。這一管理體制突出的是政府的行政約束作用,相對于其產生的時代適應了我國在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文化發(fā)展的需求,有著一定的合理性。表現為: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有限資源,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最大程度有效促進國家綜合實力快速增長;二、與時代背景相對應,這種高度集中、層次清晰的管理體制,對于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政策實施效率較為有利;三、區(qū)分嚴密的等級管理,可以有效保持上下一致,提高管理效率??傊瑥募兗夹g角度看,科層式教育管理模式是一種效率極高的管理形式,在專業(yè)化、制度化、精確性和任務明確性、紀律嚴格性、活動連續(xù)性等方面,都有利于學校管理功能和效率的提高。
但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發(fā)展,學校組織環(huán)境發(fā)生急劇變化,為實現教育目標,學校必須把握外部環(huán)境提供的機會。但是,全球化、知識信息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局面的形成,使得學校管理活動的“邊界條件”愈發(fā)模糊,以理性為根本信念和手段的科層制理論,對許多現象很難再有有效解釋,科層式學校管理對外部環(huán)境的急劇變化難以做出快速反應,管理層與被管理層的對立現象時有出現;科層制的單向“命令——服從”關系阻礙學校成員主體精神的發(fā)揮;科層制所隱含的“程序至上”準則抑制著教職工的創(chuàng)造性;官本位思想與泛行政化帶來的形式主義泛濫等,都說明科層制存在著不足。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世界性的公共部門改革運動,人們對學??茖又坪凸芾淼呐泻袈曇踩諠u高漲。
對我國學??茖庸芾砟J降姆此紤斢幸粋€理性、建設性的立場,必須反對因其存在的不足而簡單地對其做片面地、不合理判斷的立場。我們應該看到,“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市場化、工業(yè)化、民主化、法制化的發(fā)展階段,科層制的理性精神不是過多,而是太少。我們既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科層制的做法,也不能簡單地對科層制加以全面否定批判,而必須依據我國的社會發(fā)展階段予以具體研究、分析,處理好補課與創(chuàng)新、繼承與超越的關系。”因此,在承認我國學??茖又茙斫M織的僵化、非人格化問題的同時,我們不能把學校管理中的一切問題都視為由科層制而來,甚至還要看到一些問題可能恰恰是科層制要素的缺失所造成的,否則我們對傳統的學科管理體制的反思就可能走入歧途,從而無助于樹立正確的現代科學管理理念。
三、現代學校管理理念的建構
(一)現代學校管理理念的基本內涵
管理理念是對管理的權力分配、管理職能的配置、權力主體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的總和。學校管理理念是對學校管理活動的理性認識、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觀念和管理哲學觀點,是學校管理主體在管理實踐、思維活動及文化積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學校管理價值取向與追求,是一種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延續(xù)性和指向性的學校管理認識、理想的觀念體系?,F代學校管理概念是對學校管理本質特征或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確切而簡明的說明,其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 以人為本
人本觀念認為管理的核心是能動的人,動力是人的主動性、積極性。縱觀學校管理理論發(fā)展歷史,學校管理理念雖幾經變遷,但無不是建立在對人性假設之上,從初期的“經濟人”假設,到目前的“以人為本”,深刻反映出學校管理的目的?!敖逃膶ο笫侨?,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這是教育的本質所在,教育之所以為教育,全賴乎于此。正是這一點,決定了人的問題是教育的中心問題,決定了人是教育最基本的著眼點。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滿足人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的發(fā)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學校管理應當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學生發(fā)展為合格的人、真正的人,現代學校管理也要服務于此。因此,理想的現代學校管理應該是“使人成為人”,并能夠促進育人功能更好地得以實現。學校管理者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采用民主、平等、和諧的管理模式,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學校氛圍,讓每一位教師都奮發(fā)向上,努力進取,從而獲得學校工作整體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合力。
2. 全員參與
讓教職工、家長和社區(qū)廣泛參與學校管理之中,是實現現代學校管理的關鍵。全員參與是對傳統學校管理體制弊端的否定,其作用在于:轉變新社會環(huán)境下仍然存在的“閉門辦學”的態(tài)度,走出校門,將學校與外界社會聯結起來,改變“教育孤島”現象;改變傳統的只注重校長和領導班子力量的單一管理主體現狀,充分發(fā)揮教師、學生、家長等的主體作用,將他們融入學校管理的框架之中;轉變學校管理中僅重視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層級管理,充分調動管理者的積極性,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的熱情、動力和思路;可有效解決學校管理效能低下問題,改變過去只注重硬件的投入,忽視“軟實力”建設和內涵發(fā)展的做法,充分發(fā)揮教育資源的效益。
3. 校本管理
針對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管得過多過死情況,20世紀80年代一些西方國家大力推行的有關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即校本管理,目的是把一些本該由學校掌管的權力從上一級教育行政機構回歸到學校手中。我國在近年來的教育改革過程中,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外控式管理問題一直沒有能夠得到有效解決,自主辦學落實不力,校長辦學自主權受到限制,甚至形成校長無權決定學校課程、無權決定學校人員的任用等極端現象,嚴重影響了學校自主辦學,阻礙了學校自主發(fā)展,影響了教育質量的提高。為改變這一現象,校本管理以權力下放為中心,倡導以學校為本位或以學校為基礎,強調教育管理重心下移,希望教育行政部門給予學校更大的權利和自由,讓學??梢愿鶕陨淼男枰_定自己的發(fā)展目標和方向,從而提高學校管理的有效性,創(chuàng)辦出更有效的學校。
4. 結構創(chuàng)新
結構創(chuàng)新是管理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容,是對現代學校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變革,核心是機構與組織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目的在于優(yōu)化資源配置,調動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管理創(chuàng)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創(chuàng)造,是新的構想、新的觀念的產生到應用的整個過程,它包括觀念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和業(yè)績創(chuàng)新等方面。有效管理是適度維持和適度創(chuàng)新的結合,但是,在兩者的結合中,創(chuàng)新是一切管理活動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社會需求在不斷變化,現代學校管理如果不能適應這一變化,以新方式為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就無法應對新挑戰(zhàn)。正因為如此,現代學校管理“服務觀念”的定位直接決定于質量意識、經營意識、競爭意識的引入和強化,并以此促進學校核心競爭能力的提高,是對傳統教育管理觀念的突破。
5. 公正價值觀
公正既是當今社會的基本價值訴求,也是教育的重要功能與價值追求,也是學校教育所肩負的社會歷史史命,學校的社會角色決定了學校管理中幾乎所有問題都有其價值基礎。公正作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追求,正如約翰·羅爾斯所指出的,“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鄙鐣啥喾矫鎯热輼嫵?,教育公正是其重要部分之一,受教育者能享受到何種教育權力,一定程度上講,取決于學校,取決于學校管理所遵循的價值觀。教育公正作為社會公正在教育領域的延伸,也是影響社會公正能否實現的重要因素與手段。學校是實施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學校管理中所體現的公正原則,是現代學校管理的重要內涵管理。
(二)現代學校管理理念的主要特征
從現代學校管理視角看,構建現代學校管理理念,應首先明確現代學校管理的主要特征:
1. 學校管理必須合乎教育目的
現代學校管理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為實現確定的教育目標和管理目標而展開的雙方共同活動過程。無論我們怎樣從傳統學校管理轉到現代學校管理,也不論學校管理如何創(chuàng)新,學校一切管理活動必須從屬于教育的目的,必須全面貫徹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密切注意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環(huán)境的復雜,結合本校教職工和學生思想狀況確定管理活動的實施。具體到各個學校,還要依據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趨向確定學校各項管理工作和措施,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fā)展服務。
2. 對學校評價的綜合性
學校管理的終極任務是培養(yǎng)人,即為學生服務。學生因受教育而形成的特性、衡量學生受教育后所形成的品性、對學生的教育過程等,都有綜合、多方面的性質。因此,現代學校管理中,實現學校管理職能的活動方式與手段、檢驗管理成效的手段與方式,很難用單一技術手段來實施。評價一個學校的管理水平,既要有定量分析與說明,也需要定性分析與說明,在綜合評價的背景下,學校管理必須有不同層面的專家學者參與到學校管理活動之中。
3. 學校管理強調團隊合作
所有學校都由不同部門、學科和各年級構成,學生培養(yǎng)是各部門尤其是不同學科教師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因此,現代學校管理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學校教育體系建設,力圖以團隊力量影響每一個學生。學校管理的特殊性決定了教職工既是管理對象,又是管理主體,這就需要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提高學校教學和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率,依靠全體教職工開展學校工作管理。
4. 學校管理的開放性
學校是全部社會系統的構成部分之一,學校管理具有社會性,學校管理工作應該是開放式的。學校工作受到以社區(qū)為代表的社會影響,作為學校服務對象和教育者的一部分,社區(qū)既可以直接感受學校的教育活動,也可能直接參與到教育活動之中,積極聽取來自社區(qū)的意見或建議對學校來說是十分重要,容納社區(qū)可以使學校各項管理活動更加貼近現實,得到更多的社會認同。開放性要求學校加強與社會的聯系,使學校教育對社會起到更好的服務作用。
四、現代學校管理理念建構的主要舉措
依據學校管理體制的發(fā)展演進規(guī)律,從現代學校管理理念的內容與特征出發(fā),樹立現代學校管理理念,重點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一)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促進學校組織結構向扁平化方向發(fā)展
層級結構是傳統組織的特點,這種結構呈現金字塔狀的結構,扁平化管理是相對于傳統的等級結構管理模式而言。其特點是精練了管理層次,而使效率提高。樹立現代學校管理理念,重要舉措之一就是實現學校管理組織結構的簡約化,為在學校推行現代管理提供組織保障。扁平化既是當代管理發(fā)展的趨勢,也是技術發(fā)展的必然結果。通過擴大管理幅度,使學校管理達到扁平化,可以減少中間層次,從而有效保證決策與管理的執(zhí)行,使學校變得更為靈活、敏捷,更加適應外部環(huán)境。網絡技術的進步為扁平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通過校園網的運行,學校內部信息傳遞發(fā)生重大變化,最顯著的是傳統的學校信息傳輸鏈條上的中層管理者,不再顯得像過去那樣重要。
(二)堅持開放性,加強外部聯系
開放性是現代組織的重要特征,學校管理是具有社會性的組織,其管理工作理應是開放的?,F代學校管理中堅持開放性,首先,就是要破除傳統的封閉狀態(tài)。傳統的科層制管理使學校陷入困境,堅持開放性,可以認識、分析外部環(huán)境,使學校與外部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互動相容關系。其次,全球化趨勢的出現,加劇了全社會的競爭,教育競爭已經從一國內部競爭,走向世界,現代學校管理目光應該是世界目光。再次,堅持開放性尤其要處理好學校與社區(qū)的關系。開放可使學校更多地被社區(qū)所了解,從而獲得社區(qū)的更多支持。
(三)樹立成本意識,推動多元辦學
隨著政府教育行政職能的進一步轉變,運用立法、撥款、規(guī)劃、信息服務、指導等手段對學校進行宏觀調控,將逐步取代傳統的政府對學校實施直接行政管理的模式,學校辦學自主權得到落實,成為真正擁有法人資格的辦學經營實體。政府職能的轉變,意味著傳統的“切蛋糕”式的財政撥款機制會發(fā)生變化,盡管學校通過教育財政撥款獲得資源的通道依然會存在,但由市場來配置教育資源將成為主流。作為非營利性組織,學校在資源獲得方式發(fā)生改變情況下,必須加強成本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學校資源優(yōu)化配置、整合為基本途徑,力爭以有限教育資源實現最大辦學效益。應對這一變化主要舉措是實現辦學主體多元化和辦學模式多樣化,形成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力量辦學和聯合辦學為輔的格局,保證學校最大限度地獲取資源。教育成本管理是現代學校管理的新課題,它不僅直接影響到學校辦學的水平和效益,而且會對現代學校管理制度變革帶來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1]彼得·布勞. 馬歇爾·梅耶.馬戎,時憲民,邱澤奇譯.現代社會中的科層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20-22.
[2]朱虹.關于科層制的理性思考[J].理論視野,2002(2):46.
[3]扈中平.人是教育的出發(fā)點[J].教育研究,1989(8):33.
[4]阿瑟·奧肯.平等與效率[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5]范海杰.淺析韋伯科層制理論的結構特征[J].法制與經濟,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