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志松,呂 晶,萬小飛 (廣東省深圳市流花醫(yī)院內科,廣東 深圳 518002)
作為一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患者群體中比較常見,急性加重期(AECOPD)常易并發(fā)肺性腦病和Ⅱ型呼吸衰竭,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本文將于2008 年5 月~2012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并且是通過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NPPV)的方法來進行AE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癥治療的患者的正個治療信息進行分析研究,詳細情況如報告所示。
1.1 一般資料:按照隨意性原則,對于2008 年5 月~2012 年6月在我院進行AE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癥治療的患者40 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對所有患者的病史、體征、X 線或CT、實驗室檢查等詳細的資料進行分析,凡是符合該種類型疾病標準的患者,均神智清除,有自主呼吸功能。將本次研究的40 個對象按照隨意性原則平均劃分成對照組與通氣組。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措施,共20 例,男12 例,女8 例,平均(62.16±10.21)歲。無創(chuàng)通氣組共20 例,男13 例,女7 例,平均(65.34±11.14)歲。
1.2 對照組患者首先要采取抗感染、解痙平喘、祛痰等常規(guī)措施進行預先治療,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控制性氧療,鼻導管吸氧,氧流量0.5 ~2.0 L/min。通氣組在接受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予無創(chuàng)通氣支持,在吸氧狀態(tài)下,帶上面罩,調好頭帶的松緊,再連接呼吸機氣管。采取的通氣措施為S/T 形式,主要的參照數(shù)據(jù):吸氣壓(IPPV)8 ~10 cm H2O,呼氣壓(EPPV)4 ~5 cm H2O,根據(jù)患者的病癥變化情況來增加氣壓的數(shù)值10 ~25 cm H2O,保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各項數(shù)據(jù)的穩(wěn)定性,減少患者氣喘的癥狀、降低呼吸的次數(shù)和達到一種理想的狀態(tài)。氧濃度盡量<50%,SaO2≥90%。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根據(jù)患者癥狀的變化,去掉狗上帶著的面罩,通過氣管供給所需的氧氣,同時讓患者將痰咳出來、適當喝水、吃飯,等患者的氣血狀況有所改善后,將治療的時間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及降低IPPV 至終止。另外通過各種儀器設備對患者的心率進行檢查、脈搏氧飽和度(SpO2)、血壓的高低,同時觀察患者的呼吸狀況。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24h 內的心率情況、動脈血氣情況。
通氣組治療后24 h 臨床癥狀緩解較快,心率、血氣分析PaO2、PaCO2、SaO2和另一組患者相比具有明顯的可比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pH 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治療后24 h 血氣分析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治療后24 h 血氣分析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 >0.05,②P <0.05;1 mm Hg=0.1333 kPa
組別 病例數(shù) 時間 心率(次/min) pH 值 PaO2(mm Hg) PaCO2(mm Hg) SaO2(%)對照組 30 治療前106.8±15.9 7.28±0.03 54±7.1 74±10.01 71±6.3治療后24 h 99.8±9.2 7.3±0.04 68±6.5 71±6.6 86±6.1 無創(chuàng)通氣組 30 治療前 110.1±15.8① 7.26±0.25① 54±7.1① 77±9.7① 74±6.1①治療后24 h 93.6±7.4② 7.37±0.02② 77±6.4② 50±7.4② 92±6.6②
COPD 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AECOPD 患者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于急性炎癥、支氣管分泌物太多而引起氣管阻塞,引起二氧化碳潴留與缺氧癥狀的出現(xiàn),表現(xiàn)為Ⅱ型呼吸衰竭癥狀,這是引起AECOPD 患者喪命的主要因素。通常情況下在臨床治療中我們常常使用的方法是呼吸興奮劑治療方法,來對患者的呼吸中樞與外周化學感受器進行刺激性治療,為了提高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增加潮濕度,幫助患者進行順利地呼吸,增加呼吸肌的疲勞度,提高能耗量,會導致氧耗及二氧化碳等疾病的進一步惡化。在治療AE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過程中本文措施是最佳的方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應用于AECOPD 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療,臨床效果要顯著優(yōu)于呼吸興奮劑,并且具有無創(chuàng)性的特點,可在疾病早期應用,操作方便,無明顯并發(fā)癥,避免了氣管插管痛苦,具有較佳的臨床療效,是值得推廣的治療方法。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
[2] 楊 陽,劉躍建.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呼吸衰竭中的療效預測性研究[J].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2006,3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