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國 (江蘇邳州人民醫(yī)院,江蘇 邳州 221300)
新生兒因呼吸系統尚未健全,容易發(fā)生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早產兒的發(fā)病率較高,死亡率也較高。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病情嚴重,病勢兇猛,若不妥善很可能治療會造成嚴重后果,甚至死亡。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包括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病、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主要癥狀有呼吸困難,咳嗽,發(fā)熱(高熱),發(fā)生紫紺,氣促甚至是鼻翼煽動等表現,給患兒的身體帶來極大的傷害,本文研究持續(xù)呼吸道正壓通氣(CPAP)法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的臨床應用,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從我院隨機選取120 名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的患兒,男患兒70 例,女患兒50 例,出生時間均在0 ~28 d 之間,日齡1 ~26 d,平均為(7.25±2.32)d,體溫在37.8 ~40.1℃之間,氣管炎患兒44 例,支氣管炎34 例,哮喘病17 例,阻塞性肺炎25 例。所選患兒無其他系統疾病,肝腎功能正常。將這120 例患者隨機的分成兩組:觀察組60 例患兒,男36 例,女24例,平均日齡為(7.52±2.27)d,平均體溫為(38.47±0.66)℃,氣管炎患兒21 例,支氣管炎18 例,哮喘病9 例,阻塞性肺炎12例。對照組60 例患兒,男34 例,女26 例,平均日齡為(7.49±2.27)d,平均體溫為(38.38±0.58)℃,氣管炎患兒23 例,支氣管炎16 例,哮喘病8 例,阻塞性肺炎13 例。根據統計學要求,以上兩組在日齡,性別,疾病,體溫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根據致病因素的不同給予不同的西藥抗感染,抗病毒治療,常用青霉素,頭孢,紅霉素及氨芐青霉素和退燒等對癥治療。
1.2.2 觀察組治療方法:采用持續(xù)呼吸道正壓通氣法治療:首先準備CPAP 裝置,根據患兒的日齡和體重選擇合適的CPAP導管與患兒連接,送入患兒鼻內0.5 ~1 cm 并固定,打開CPAP裝置通氣,保持在0.39 ~0.59 kPa 的壓力,按5 ~7 L/min的量持續(xù)給氧[2]。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顯效:患兒體溫正常,無咳嗽、紫紺,患兒呼吸通暢,有效:患兒體溫正常,偶有咳嗽,紫紺緩解,患兒呼吸困難消失但不順暢,需進一步治療,無效:患兒病情無好轉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處理:以上數據均采用SPSS15.0 軟件處理(為保證準確度數據均取三次處理的平均值),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數據,采用t 檢驗;用χ2檢驗計數資料,均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1.67%。觀察組的臨床療效明顯比對照組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后的療效對比[例(%)]
持續(xù)呼吸道正壓通氣(CPAP)是一種在患者有自主呼吸的情況下,增加患兒的跨肺壓,擴張肺泡,減小呼吸阻力,以增加呼吸驅動力來維持患者的正常呼吸。在患者整個呼吸過程中提供正壓,增加患者功能性殘氣量,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患者的肺泡處于一個擴張的狀態(tài),防止肺泡萎縮,從而改善患者的通氣狀態(tài)。主要用于治療呼吸困難,肺不張或肺萎縮等疾?。?]。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的肺臟發(fā)育不完全,免疫力不足,容易引起感染、肺功能不全等,發(fā)生呼吸系統疾病。由于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的身體嬌嫩,臨床上對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十分棘手,多采用藥物控制,但臨床效果不佳,患兒呼吸不暢甚至呼吸困難難以緩解。本文就持續(xù)呼吸道正壓通氣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對我院120 例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兒進行分組對比研究。結果表明持續(xù)呼吸道正壓通氣的臨床療效較好,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充分說明正壓通氣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價值極高,臨床上可以推薦使用。
[1] 陳美艷.持續(xù)呼吸道正壓通氣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3):159.
[2] 張 路.鼻塞式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在新生兒呼吸衰竭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09,15(13):50.
[3] 陳 超.持續(xù)呼吸道正壓通氣在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