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金 (廣東佛山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佛山 528000)
兒童上消化道疾病是指由于外源性的病原菌、致敏因子或身體內(nèi)部生理條件的改變引起的胃或十二指腸病變[1];對于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檢查,最可靠的是胃鏡檢查,可以直觀地了解患者胃內(nèi)的炎癥情況,但需要對胃內(nèi)組織進行活檢,了解患者胃內(nèi)是否感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Hp)[2];而本研究將探討160 例兒童胃鏡檢查結果特點,分析兒童胃鏡檢查結果特點與Hp 感染的相關性以及補充維生素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某醫(yī)院胃腸科在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治療的160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頒發(fā)《上消化道疾病診斷標準》;門診治療80 例,住院治療80 例。男78 例,女82 例;年齡1 ~12 歲,平均(9.7±3.1)歲:其中1 ~3 歲40 例,3 ~5 歲40 例,5 ~8 歲40 例,8 ~12 歲40 例;平均病程2 d ~1.4 年。隨機對80 例Hp 陽性上消化道患者進行分組,對所有患者進行分組研究。觀察組40 例,男18 例,女22 例,平均(8.7±2.7)歲;急性期26 例,慢性期14例;對照組40 例,男20 例,女20 例,平均(8.7±2.7)歲;急性期26 例,慢性期14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對患者的胃鏡檢查結果及Hp 感染特征進行分析:①所有進行胃鏡檢查患者均空腹進行,檢查前對患者進行喉部麻醉,讓其含服普魯卡因糖漿5 ~10 ml,利用奧林巴斯電子胃鏡進行口咽插鏡,進鏡至十二指腸降部;②查看出病灶后,對病灶處進行拍攝,并調(diào)節(jié)胃鏡方向,抽取少量病灶活組織進行病理活檢,以尿毒酶為診斷因子,對Hp 進行檢測。
1.2.2 對Hp 感染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的抗酸治療及促進胃腸蠕動治療,具體如下:①服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浙江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30309),早晚空腹口服,20 gm/次,2 次/d,7 d/療程;②服用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213,10 mg×30 片/盒),飯后口服,10 mg/次,3 次/d,7 d為1 個療程;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抗生素對Hp 感染進行治療,具體如下:①服用阿莫西林膠囊(吉林敖東集團大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1274),1 g/次,3次/d,7 d 為1 個療程;②服用甲硝唑片(亞寶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40602H149),0.6 g/次,3 次/d,7 d 為1 個療程。
1.3 療效評判標準:治愈:上消化道癥狀消失、常規(guī)檢查結果正常及尿素呼氣試驗顯示Hp 陰性;有效:上消化道癥狀有所緩解、常規(guī)檢查結果趁于正常及尿素呼氣試驗顯示Hp 陰性;無效:上消化道癥狀無明顯好轉(zhuǎn)、常規(guī)檢查結果異常及尿素呼氣試驗顯示Hp 陽性。
1.4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7.0 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卡方檢驗計數(shù)資料,P <0.05 說明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胃鏡檢查結果分析:160 例兒童胃鏡檢查結果顯示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或炎性反應多見,而胃鏡檢查結果胃內(nèi)潰瘍面積越大、水腫及充血越嚴重,那么Hp 陽性的比率越高,兒童上消化道疾病的Hp 陽性率為56.10%;其中急性胃炎32 例(Hp 陽性12 例)、慢性胃炎48 例(Hp 陽性32 例)、胃潰瘍13例(Hp 陽性4 例)、十二指腸潰瘍23 例(Hp 陽性12 例)、胃及十二指腸復合潰瘍44 例(Hp 陽性36 例)。
2.2 患者年齡與Hp 陽性的相關性比較:上消化道疾病兒童中,年齡越大,Hp 陽性率越高;4 個年齡范圍Hp 陽性率兩兩顯著差異(P <0.05)。詳情見表1。
表1 患者年齡與Hp 陽性的相關性比較
2.3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8.75%,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66.25%;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情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例(%)]
本研究中,對兒童胃鏡檢查與Hp 陽性率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Hp 陽性率為56.10%;這表明,臨床上需要重視對Hp 進行檢測;因為,患者感染Hp 后,增加患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造成胃部炎性反應[3];同時,刺激胃酸的分泌,降低胃黏膜對胃酸的耐受性,持續(xù)性的Hp 感染,使胃黏膜耗損變薄,誘發(fā)胃穿孔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作[4];在臨床檢查發(fā)現(xiàn),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大,胃黏膜的Hp 陽性率也隨之增大;因為,在兒童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由于各種炎癥因子或藥物對胃黏膜造成損害、機體免疫力下降或各種創(chuàng)傷性、應激性刺激,造成胃黏膜無法抵擋對經(jīng)傳染途徑進行消化道的Hp 侵襲力,從而感染致病。對此,在臨床治療上,需要配合抗生素Hp 感染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8.75%,而對照組為66.25%;這表明,應用抗生素根治Hp,有助于提高Hp 陽性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病情的復發(fā)率[5];對于Hp 陽性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不及時治療,會對胃黏膜造成磨損,而隨著病情持續(xù)發(fā)展,會導致胃潰瘍,甚至胃穿孔;同時,還會加強Hp 的抗藥性,對于徹底根治Hp 陽性上消化道疾病帶來復雜性。
綜上所述,兒童胃鏡檢查結果顯示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或炎性反應多見,與Hp 感染相關,而Hp 陽性率與兒童年齡呈正相關,在治療上聯(lián)合抗菌治療,可顯著提高Hp 陽性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治療效果。
[1] 郝 靜,閆慧敏,李 銘,等.1800 例兒童胃鏡檢查結果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分析[J].武警醫(yī)學,2011,22(7):598.
[2] 李曉燕.胃息肉幽門螺桿菌感染及病理特征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3,34(5):907.
[3] 龍春華.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效預防消化性潰瘍復發(fā)的臨床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2,33(5):953.
[4] 綦 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不適癥狀影響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
[5] 趙丹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的相關性研究[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2,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