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德升,王國增,楊佳偉,左慶軍,王曉云 (.寧夏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院泌尿外科,寧夏 銀川 750004;.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公利醫(yī)院泌尿外科,上海 005;.山東黃河河務局黃河醫(yī)院,山東 濟南 50000)
隨著經(jīng)濟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尿路結石的發(fā)病率出現(xiàn)增高趨勢。一方面,結石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相關性發(fā)病因素較多,結石的預防存在較大的難度,另一方面,結石硬度、位置、反復發(fā)作等因素增加了手術治療難度,尿路結石已經(jīng)成為泌尿外科最常見、復雜的疾病之一[1]。體外沖擊波碎石術(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在上世紀80 年代開始應用于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在輸尿管下段結石治療方面取得了突破進展。目前ESWL 治療體位包括經(jīng)典的俯臥,經(jīng)臀位,新興的OT 位。本研究將2013 年5 月~2014 年7 月來我院治療的120 例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尋ESWL 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的最佳體位。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 年5 月~2014 年7 月來我院治療的120 例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泌尿系B 超+CT 尿路造影(CTU)檢查,確診為單發(fā)輸尿管下段結石。將患者隨機分為臺上(Over-table,OT)位,ESWL 組和俯臥位ESWL 組,每組60 例。排除標準:輸尿管解剖異常的患者,出血傾向疾病、嚴重心功能不全、過度肥胖、孕婦、尿路畸形等患者。OT 位ESWL 組:男28 例,女32 例,年齡21 ~68 歲,平均(41.6±12.8)歲,結石直徑0.6 ~1.5 cm,平均(1.12±0.26)cm;俯臥位ESWL 組:男31 例,女29 例,年齡23~65 歲,平均(40.6±11.1)歲,結石直徑0.6 ~1.5 cm,平均(1.06±0.25)cm。納入標準:單側輸尿管下段陽性結石,大小0.6 ~1.5 cm,病程<1 個月;術前患者均無明顯尿路感染,腎功能正常;首次行ESWL 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①OT 位ESWL 組:治療前20 ~30 min 給予止痛劑地佐辛5 mg 肌內(nèi)注射,采用西門子電磁沖擊波碎石機?;颊哐雠P在治療床上,治療波源反轉在上,偏向會陰部,X 線定位對焦輸尿管結石,術中給予結石沖擊次數(shù)1 800 ~3 600次,平均2 200 次,沖擊頻率60 次/min,能級為7 級。②俯臥位ESWL 組:患者俯臥在治療床上,治療頭在下,靠在患側,通過X 線定位對焦輸尿管結石,其余同OT 位ESWL 組。
1.3 觀察指標:分別比較兩組的術后3 d、2 周、1 個月排石率、排凈率、ESWL 術中定位聚焦時間、結石成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排石率:術后尿液中見結石排出;排凈率:復查影像學檢查(KUB、CT)輸尿管結石<3 mm,即為結石排凈;ESWL 術中定位聚焦時間:ESWL 手術中X 線定位結石的透視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對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 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OT 位ESWL組、俯臥位ESWL 組之間的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結石成分比較:本次研究一共收集120 例患者的結石進行結石分析,共有15 例患者未收集到結石,OT位ESWL 組收集到54 例,俯臥位ESWL 組51 例,采用紅外光譜分析結石顯示,OT 位ESWL 組15 例(27.8%)患者為單純草酸鈣結石,39 例(72.2%)結石為混合結石,其中草酸鈣與磷酸鈣混合結石33 例(61.1%)、草酸鈣、磷酸鈣與尿酸混合結石4 例(7.4%),草酸鈣和磷酸鈣與磷酸鎂胺混合結石2 例(3.7%);俯臥位ESWL 組15 例(29.4%)患者為單純草酸鈣結石,36 例(70.6%)結石為混合結石,其中草酸鈣與磷酸鈣混合結石30 例(58.8%)、草酸鈣、磷酸鈣與尿酸混合結石4例(7.8%),草酸鈣和磷酸鈣與磷酸鎂胺混合結石2 例(3.9%),兩組之間結石成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2.2 兩組術后3 d、2 周、3 個月排石率、排凈率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結石大小、結石成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術后3 d 兩組排石率、排凈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 周和1 個月兩組的排石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但兩組的排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2.3 兩組治療結石中的沖擊次數(shù)、適視總時間比較:ESWL治療結石中的沖擊次數(shù)、透視總時間,俯臥位ESWL 組均高于OT 位ESWL 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1 兩組術后3 d、2 周、3 個月排石率、排凈率比較[例(%)]
2.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OT 位ESWL 組術后7 例 (11.7%)出現(xiàn)并發(fā)癥,4 例(6.7%)發(fā)熱>38.5℃,3 例(5.0%)出現(xiàn)輸尿管末端石街,急診行輸尿氧鏡氣壓彈道碎石術(URL)治療,術后加強抗生素治療好轉;俯臥位ESWL 組術后10 例(16.7%)出現(xiàn)并發(fā)癥,5 例(8.3%)發(fā)熱>38.5℃,5例(8.3%)出現(xiàn)輸尿管末端石街,急診行URL 治療,術后加強抗生素治療好轉,兩組并發(fā)癥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2 兩組治療結石中的沖擊次數(shù)、透視總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治療結石中的沖擊次數(shù)、透視總時間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沖擊次數(shù)(次) 透視總時間(s)OT 位ESWL 組60 2 280.00±328.74 119.55±9.53俯臥位ESWL 組60 3 030.00±321.17 137.60±9.47 t 值 12.641 10.409 P 值0.000 0.000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ESWL 是20 世紀80 年代應用在臨床治療中,治療患者已達數(shù)千萬例[2],受碎石機型的限制,1981 ~1985 年只用于髂嵴以上輸尿管結石,1987 年以后用于輸尿管全段,開始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碎石機粉碎結石機制存在分歧爭議,主要在于張力和剪切力、碎裂和剝落、準靜態(tài)擠壓、空化效應、動態(tài)擠壓、動態(tài)疲勞等機制,但一般為多種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碎石機經(jīng)過液電式、壓電式、電磁式的發(fā)展,但是仍有諸多缺陷、對機體損傷較大,開始出現(xiàn)復式脈沖、雙波源、可變焦斑、寬焦斑碎石機,在不同方面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3]。總之,ESWL已成為尿路結石微創(chuàng)治療的首選方法之一。
目前臨床上ESWL 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主要有俯臥位和OT 位,OT 位是隨著碎石機可移動波源及雙向波源的出現(xiàn)而被應用于臨床。Christain Chaussy 在2008 年國際泌尿學ESWL 指南首次指出對于輸尿管下段結石,ESWL OT 位可作為治療的首選方案[4],國內(nèi)學者王安娜等對320 例輸尿管下段結石采用B 超定位下OT 位體外沖擊波碎石,定位準確率100%,治愈率98%,取得非常好的臨床效果[5]。本研究采用選取X 線陽性的結石為對象,尿酸結石未入選在內(nèi),與上述地區(qū)結石成分可能存在差異,不過三組之間結石成分均以草酸鈣和磷酸鈣混合結石為主,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排除結石成分對碎石療效的干擾和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 d OT 位ESWL 組的排石率、排凈率分別為76.7%、46.7%;俯臥位ESWL 組排石率、排凈率分別為68.3%、41.7%,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術后2周OT 位ESWL 組的排石率、排凈率分別為88.3%、76.7%;俯臥位ESWL 組排石率、排凈率分別為81.7%、53.3%,與術后3 d排石情況相比,OT 位、俯臥位ESWL 排石率、排凈率明顯增加。排石率方面,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排凈率方面,俯臥位ESWL 組排凈率低于OT 位ESWL 組的排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術后3 個月OT 位ESWL 組的排石率、排凈率分別為93.3%、86.7%;俯臥位ESWL 組排石率、排凈率分別為88.3%、71.7%,與術后2 周結果相似,排石率方面,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排凈率方面,俯臥位ESWL 組排凈率低于OT 位ESWL 組的排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兩組在碎石治療時,沖擊次數(shù)、頻率、能級、透視時間也存在有不同。結果顯示OT 位ESWL 組的沖擊次數(shù)、透視總時間都明顯低于俯臥位ESWL 組,對患者身體、組織損傷比較小。本次研究過程中,俯臥位ESWL 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時,患者俯臥在治療平臺上,碎石過程中患者可能因沖擊波及長期俯臥壓迫恥骨出現(xiàn)不同程度疼痛不適,反復移動給碎石治療定位增加困難,操作者需要多次X 線定位,沖擊次數(shù)也會相應增多;OT 位治療過程中,患者平臥治療平臺上,體位舒適,碎石過程中出現(xiàn)的身體反復移動較少,無需多次反復定位,相應的沖擊次數(shù)也會有所減少。可見ESWL 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時,OT 位對患者身體損傷及不良反應低于俯臥位,排石率、排凈率高于俯臥位。
OT 位ESWL 組術后7 例(11.7%)出現(xiàn)并發(fā)癥,4 例(6.7%)發(fā)熱>38.5℃,3 例(5%)出現(xiàn)輸尿管末端石街,急診行URL 治療,術后加強抗生素治療好轉;俯臥位ESWL 組術后10 例(16.7%)出現(xiàn)并發(fā)癥,5 例(8.3%)發(fā)熱>38.5℃,5 例(8.3%)出現(xiàn)輸尿管末端石街,急診行URL 治療,術中見2 例患者輸尿管開口較小,結石嵌頓輸尿管口,周圍水腫明顯,術后加強抗生素治療好轉。兩組治療手段的并發(fā)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均為安全的治療方法。
可見對于輸尿管下段結石的治療,OT 位作為新興的治療體位,優(yōu)于俯臥位,遠期排石率、排凈率均高于俯臥位,是一種有效安全的手術方法,可作為ESWL 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的最佳治療體位。
[1] 那彥群,葉章群.中華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209.
[2] 章 璟,王國增.體外沖擊波碎石機制及技術的進展[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2013,7(6):481.
[3] Connors BA,Evan AP,Blomgren PM,et al.Shock wave lithotripsy at 60 SWs per minute reduces renal injury in theporcine model[J].BJU Int,2009,104(7):1004.
[4] Christain Chaussy.Internal ESWL guideline for the urology clinic,2008:.
[5] 王安娜,周曉芬.ESWL 仰臥位治療輸尿管末端結石320例分析[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8,3(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