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劍彬,區(qū)鳳玲 (廣東省中山市古鎮(zhèn)人民醫(yī)院,廣東 中山 528421)
目前,隨著醫(yī)學科技的不斷發(fā)展,針對炎癥的細胞因子TNF、IL-6、IL-8、IL-1 調(diào)節(jié)作用的研究和報道,愈發(fā)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其中的IL-8、可視作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要功能的調(diào)節(jié)因子,于中性粒細胞而言,具有良好的趨化和活化作用[1]。因此在牙周炎的實踐鉆研中,占據(jù)非常重要的位置,普遍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關注。本文選取我院牙科門診收治的50例成年牙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作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牙科門診收治的50 例成年牙周炎患者作為治療組,其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齡21 ~65 歲,平均(34.5±0.5)歲;選取我院健康職工50 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5 例,女15 例,年齡20 ~60 歲,平均(31.6±0.7)歲。兩組研究對象近3 個月內(nèi)均無服藥史和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所有試驗對象自愿參與本次試驗,并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采集齦溝液:采用2 mm×2 mm 的Watman 3 號濾紙條取樣,將其插入患者的牙體近中、遠中、頰側(cè)、舌側(cè)的齦溝中進行取樣,30 s 后將濾紙條取出,采用專門的游標卡尺對浸濕面積進行測量,并做好相應記錄,進而將取樣的濾紙條放置在Eppendorf 管內(nèi),隨即立即貯存放置在-70℃的溫度下。
1.2.2 測定齦溝液量:共采用120 條2 mm×2 mm 的Watman 3號濾紙條分為20 組,均進位為0.1 μl,選擇0.1 ~0.2 μl 的20組標準量滴注在濾紙的一端,30s 后采用專門的游標卡尺對浸濕面積進行測量,求出血清量和浸濕面積的具體標準曲線;以同樣的方法采集的GCF 由其浸濕面積計算出其GCF 量。
1.2.3 牙周炎治療及治療后的GCF 樣本采集:所有試驗目標均給予牙周基礎治療,具體治療項目包括口腔衛(wèi)生教育、根面平整術、全口齦上超聲潔治、齦下刮治術。治療1 個月后,選取樣本,與治療前的GCF 樣本進行比較。
1.2.4 檢測IL-8:采用雙抗夾心ABC-ELISA 法測定牙周炎患者齦溝液中IL-8 水平。IL-8 總量=IL-8 檢測濃度×洗提體積,IL-8 濃度計算公式為IL-8 總量和GCF 量比值。
1.3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需要采用t 檢驗,以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之間,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IL-8 濃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其GCF、總量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比較治療前后IL-8 和GCF 水平
表1 比較治療前后IL-8 和GCF 水平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 <0.05
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GCF 量 2.89±1.61 2.45±1.44①IL-8 濃度 9.39±22.87 2.02±4.50 IL-8 總量14.98±29.80 1.49±0.90
牙周炎是慢性感染性疾病,通常會導致患者牙周支持組織部位受到炎性破壞。牙周炎具體可分為慢性牙周炎、侵襲性牙周炎、壞死性牙周炎和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發(fā)病初期并無明顯癥狀,與齦炎比較相似,隨著炎性反應的逐漸擴散,會出現(xiàn)牙周溢膿、牙齒松動等情況,嚴重威脅患者口腔健康[2-3]。
牙周炎的治療目標是為患者去除疾病、消除炎癥;恢復軟組織和骨的生理外形的同時恢復牙齒功能,保持長久療效,并促進牙周組織再生,滿足患者美學需要。牙周炎治療需要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則是進行牙周基礎治療,此種治療方式適合所有患有牙周疾病的患者,但對病情不同的患者,需要根據(jù)其實際情況選擇治療的方式,以便使其牙周恢復健康,加強口腔衛(wèi)生指導、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具有重要意義;第二階段是手術治療,適合牙周基礎治療沒有效果的嚴重牙周炎患者;第三階段是維護期治療,此階段治療是為防止炎癥反復,保障長久治療效果;第四階段是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治療,此種牙周炎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病情易反復,因此需要認真診斷、及時就醫(yī),多采取聯(lián)合治療。
IL-8 屬于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可能包括上皮細胞、內(nèi)皮細胞、成纖維細胞等諸多細胞,其在牙周炎的狀況下齦溝內(nèi)部結(jié)締組織細胞會受到細菌或其他產(chǎn)物刺激而產(chǎn)生大量的合成IL-8,進而直接參與局部免疫反應[4]。本組研究中,牙周炎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其IL-8 水平明顯降低,基本上恢復和健康對照組一樣的標準,且治療前后,變化明顯,由此可知去除細菌或減少細菌刺激,會顯著降低IL-8 水平,因此,給予患者牙周炎的基礎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5]。
對比本次實驗之中的兩組研究對象的IL-8 濃度,可見其差異并無明顯變化,但IL-8 的總量變化卻差異較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若IL-8 濃度不足,則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牙周炎桿菌的抵御能力,此時的病變部位會對白細胞具有吸取或吞噬的作用,即使兩種細胞可能會被吸引到病變部位,但是其活躍性必然受到限制。盡管吞噬細胞值會有所升高,但其功能明顯減退,會抑制病情進一步發(fā)展或嚴重化[6-7]。因此,牙周治療可能會影響在IL-8,紅細胞也可能對IL-8 具有趨化作用。另有研究顯示,病變部位的IL-8 濃度下降可反映出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可見IL-8 濃度和總量兩參數(shù)的有關報道更能充分說明GCF 中細胞因子的活躍性[8]。加強對IL-8 水平變化的研究可顯著提高牙周炎疾病治療效果,從而減輕患者痛苦,使其盡早恢復健康。
本次試驗,兩組之間,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的IL-8 濃度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GCF、總量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對IL-8水平影響較明顯。由此可以知曉,IL-8 在成人牙周炎病程中呈現(xiàn)動態(tài)變化,采用IL-8 的水平檢驗GCF,是評價牙周炎治療效果的可靠依據(jù)。
[1] 朱治宇,劉國勤.慢性牙周炎治療前后患牙齦溝液中IL-8 和TNF-α 水平變化比較[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0,26(11):1111,1115.
[2] 鄭 健,李海如.牙周炎患者齦溝液中白細胞介素-8 水平的變化[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1,18(6):392.
[3] 鄒德榮,林 松,劉翳雯,等.牙周炎治療對患者齦溝液IL-8 水平的影響[J].口腔醫(yī)學,2012,22(4):176.
[4] 薄祥春,李大典.牙周炎患者齦溝液IL-6、IL-8 和TNF-α 檢測的臨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2,25(6):640.
[5] 鄒德榮,劉翳雯,陳 儀,等.牙周炎患者齦溝液中IL-8的含量測定[J].上??谇会t(yī)學,2011,10(4):339.
[6] 袁 偉,潘繼軍,劉 穎,等.慢性牙周炎患者齦溝液中ON、IL-18 和IL-23 測定及其臨床評價[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3,26(5):642.
[7] 李曉榮.慢性牙周炎患者齦溝液中IL-6、IL-8 及C-反應蛋白水平測定[J].深圳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3,23(4):232,236.
[8] 王春霞,王秋成,劉洪敏,等.牙周炎治療前后IL-8 的檢測水平變化[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