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威 (河南省西平縣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河南 西平 463900)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是臨床治療中常見的疾病,被稱為呼吸系統(tǒng)發(fā)病率、死亡率之最,因其早期臨床癥狀不具備典型性,極易造成漏診、誤診的現象,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的安全。為了探索出一條有效治療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的道路,我院對此進行了初步研究,現將探究的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 年12 月~2014 年10 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78 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9 例。對照組中男19 例,女20 例,年齡62 ~76 歲,平均(63.8±1.3)歲,病史2 ~20 年,平均病史(16.2±2.1)年;觀察組中男21 例,女18 例,年齡60 ~80 歲,平均(64.3±2.1)歲,病史5 ~27 年,平均(19.6±1.6)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治療方式,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治療的方式。綜合治療包括:抗感染治療、平喘解痙攣治療、糾正水電解質治療、抗結核治療、營養(yǎng)支持?;颊哂盟幍挠嬃繛槔F?.5 g,1 次/d,口服;吡嗪酰胺35 mg/kg,2 次/d;左氧氟沙星0.3 g,2 次/d。觀察患者治療后的臨床表現情況。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恢復情況和活質量評分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
1.4 評價指標:顯效:患者經過治療后身體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滿意程度高;有效:身體各項指標朝著正?;姆较虬l(fā)展,患者的滿意程度較高;無效:經過治療后臨床狀況沒有發(fā)生任何改變,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程度較低。
1.5 統(tǒng)計學方法:對上述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 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統(tǒng)計學分析后發(fā)現,在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兩組比較之后T=16.25,P=0;在總有效率比較方面,χ2=3.92,P=0.04。均P <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表(例)
老年慢阻肺又稱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患病的同時會降低機體細胞免疫力和抵抗能力,從而轉化為肺結核[1]。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在早期慢阻肺的癥狀較為明顯,在臨床的治療中很容易忽略對肺結核疾病進行治療,耽誤了患者最佳的治療時機[2]。
患有此類疾病的患者在臨床中經常會表現出咳痰、喘息、呼吸困難等現象,在長期口服糖皮質激素的情況下加快了免疫力下降的速度,抑制了單核吞噬細胞的功能[3],結核細菌能夠快速繁殖,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疾病具有以下特點:①老年患者相比較于青年人而言更容易被感染;②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因氣道有炎癥情況發(fā)生,因此需要重新建立氣道,改變了氣道黏膜的成分,從而導致結合細菌不能夠被清除[4],提高了肺結核患病的幾率;③大多數患者有較長的吸煙史;④需要長期口服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5];⑤X 胸片特征不具備典型性的特征[6]。
基于上述特點,本次研究中的觀察組患者在基礎治療達不到理想效果時進行了綜合治療,取得了治療有效率高達97.44%的成績,治療效果較為突出。
綜上所述,臨床中使用綜合性治療能夠提高治療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質量,減少漏診、誤診情況發(fā)生的幾率,達到提高醫(yī)院總體治療水平的目的。另外,在給藥中需要先積極地進行抗感染、平喘解痙攣、糾正水電解質等治療,給患者給予營養(yǎng)支持后再進行基礎治療。這一發(fā)現在臨床治療中具有極強的應用意義,值得大力推廣。
[1] 雷振輝.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現代養(yǎng)生,2014,10:41.
[2] 李志偉.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2,15:47+49.
[3] 薛笑甜.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70 例臨床治療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5:584.
[4] 桑純利.87 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4,10:1305.
[5] 張清艷.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