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霞,馬 萍,劉 暢,汪惠才
隨著社會與經(jīng)濟發(fā)展,我國已于1999年邁入老齡化社會[1],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是老齡化社會國家必須重視的研究問題[2]。根據(jù)我國目前人口老齡化的特點,重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將是今后衛(wèi)生工作中突出問題之一[3,4]。維吾爾族作為新疆主要少數(shù)民族,關于其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鮮見報道。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法,對不同養(yǎng)老模式下維吾爾族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比較不同養(yǎng)老模式對維吾爾族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為進一步探討改善老年人心理護理方法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資料來源 根據(jù)研究需要將研究對象分為社會機構養(yǎng)老組(社會養(yǎng)老組)和家庭養(yǎng)老組(居家組)兩組。社會養(yǎng)老組為老年公寓、社會福利院及養(yǎng)老院的老年人。隨機抽取8家社會養(yǎng)老機構,針對維吾爾族老年人發(fā)放問卷200份,收回問卷197份,有效問卷188份,其中男89人,女99人。居家組為社區(qū)內居家老年人,隨機抽取5個社區(qū)的維吾爾族居家老年人,發(fā)放問卷260份,收回問卷253份,有效問卷237份,其中女131人,男106人。所有被調查人員身體基本健康、意識清楚,與調查人員能順利溝通。兩組在年齡、受教育程度、身體健康狀況及生活自理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問卷采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編制的《老年心理健康問卷》[5]。該問卷包括性格、認知、情緒、人際及適應5個維度,共5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是”“否”兩個答案,回答“是”計1分,回答“否”計0分,總分0分~50分??偡衷礁弑硎拘睦斫】禒顩r越好。問卷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依次為非常符合、比較符合、一般、比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各選項分別對應相應分數(shù),最終5個維度的分數(shù)累加,分數(shù)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狀況越好。
1.2.2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各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檢驗水準a=0.05。
2.1 烏魯木齊市維吾爾族老年人心理健康情況 本次調查研究的烏魯木齊市維吾爾族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總分為(33.61±9.49)分,高于國內已有研究(30.82分±9.19分)[3],其中性格得分(6.45±2.83)分,認知得分(6.12±2.53)分,情緒得分(6.48±3.46)分,適應得分(7.99±3.20)分,人際得分(6.69±5.82)分。
2.2 兩種養(yǎng)老模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種養(yǎng)老模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s) 分
表1 兩種養(yǎng)老模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shù) 性格 認知 情緒 適應 人際 總分居家組 237 7.42±1.79 6.21±1.75 7.10±2.45 9.50±1.205.95±2.18 36.02±4.85社會養(yǎng)老組 188 5.23±1.92 6.05±1.54 5.69±2.70 6.08±1.43 7.63±2.41 30.57±5.23 t值 12.130 0.987 5.632 26.799 7.530 11.113 P 0.000 0.324 0.000 0.000 0.000 0.000
3.1 維吾爾族老年人心理健康總體情況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烏魯木齊市維吾爾族老年人心理健康總分為(33.61±9.49)分,高于國內常模[3](P=0.0026)。這與維吾爾族人性格及生活習俗等相關。受歷史、文化及生活習俗等影響,多數(shù)維吾爾族人性格豪邁、熱情奔放、質樸純真。正是其樂觀的性格使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擁有全國最多的長壽老年人,其中多為維吾爾族。但隨著年齡增加,身體機能不斷衰老,大多數(shù)人患上慢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心理健康??偨Y維吾爾族老年人心理變化有以下特點:首先,認知及智力方面呈現(xiàn)感知功能下降、思維功能遲鈍混亂、記憶力減退等;其次,性格情緒及情感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孤獨感強、情緒低落、多愁善感、急躁易怒、抑郁等負面情緒。再次,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方面,由于身體條件限制、年齡差距及相對保守的性格導致老年人社會交往能力下降。因此,對維吾爾族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關注也不容忽視。
3.2 家庭養(yǎng)老模式的維吾爾族老年人性格、情緒、適應性較好 研究顯示,居家組老年人心理健康總分及性格、情緒、適應得分高于社會養(yǎng)老組。老年人性格維度得分為(7.42±1.79)分,高于社會養(yǎng)老組,一方面維吾爾族人家庭觀念比較重,在自己或親戚家中養(yǎng)老的老年人,與子女后輩相處時間較多,心胸開闊,其性格及心理狀態(tài)較好;另一方面,社會養(yǎng)老模式的維吾爾族老年人缺乏家庭的親情關懷,孤獨感較強,盡管得到了相應的護理,但其內心缺乏家庭歸屬感。情緒方面,居家組老年人得分為(7.10±2.45)分,高于社會養(yǎng)老組(5.69分±2.70分),其主要原因為家庭養(yǎng)老模式下,老年人較多受到子女的慰問關懷,同時子女后輩的尊重,有益于保持心態(tài)平和、情緒穩(wěn)定;而社會養(yǎng)老組老年人則缺乏相應的血緣親情,缺少天倫之樂,缺少與子女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適應方面,居家組得分為(9.50±1.20)分,遠高于社會養(yǎng)老組,絕大多數(shù)維吾爾族人認為居家養(yǎng)老模式比社會養(yǎng)老模式更舒適、更易適應。
3.3 社會養(yǎng)老模式有利于維吾爾族老年人人際交往調查結果顯示,社會養(yǎng)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大多數(shù)年齡相仿,擁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彼此間交往和溝通更加容易。社會養(yǎng)老組在人際交往得分(7.63分±2.41分)高于居家組(5.95分±2.18分),一方面社會養(yǎng)老組老年人年齡相仿無代溝,共同話題多等有助于人際交往;另一方面,當前養(yǎng)老機構日趨完善,護理也日益人性化、多元化,豐富多樣的集體業(yè)余活動及其他單位愛心探望活動也拓展了人際交往能力。
3.4 護理策略 從本研究結果來看,社會養(yǎng)老模式下的維吾爾族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略低于居家組,這與韓露等[6]研究結果相悖,考慮到研究對象為維吾爾族老年人,有其民族特殊性,因此與漢族老年人的養(yǎng)老模式有一定差異。針對本研究發(fā)現(xiàn)的不足之處提出以下建議:首先,政府要重視維吾爾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務,鑒于現(xiàn)行的醫(yī)療保險制度不包括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希望政府依托當?shù)蒯t(yī)院心理科及精神衛(wèi)生機構,成立一個專門負責維吾爾族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服務機構[7]。其次,護理人員要熟悉并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方法。并且部分護理人員為維吾爾族,以溝通無障礙和生活習俗相同來減少維吾爾族老年人的孤獨自閉等負面情緒[8-10]。最后,養(yǎng)老機構及家庭定期為老年人進行心理健康評估,及時發(fā)現(xiàn)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提高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鼓勵老年人積極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增強其自信心和自尊心。組織學生及子女多看望老年人。對老年人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讓他們保持積極主動的生活態(tài)度。
總之,讓維吾爾族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養(yǎng)老方式有效地促進其心理健康。維吾爾族老年人心理健康既有利于建立健康老齡化社會,又對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有一定促進作用。
[1] 元天喜.國內老年人社區(qū)護理現(xiàn)況[J].護理與健康,2011,10(1):16-18.
[2] Jimenez DE,Cook B,Bartels SJ,etal.Disparities in mental health service use of racial and ethnic minority elderly adults[J].J Am Geriatr Soc,2013,61(1):18-25.
[3] 岳春燕,王丹,李林英.老年人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18):53-55.
[4] 蔣玉芝,丁海燕,舒華,等.湖南省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狀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7):4242-4243.
[5] 吳振云,許淑蓮,李娟.老年心理健康問卷的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1:1-3.
[6] 韓露,王冠軍.不同養(yǎng)老方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需求的比較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26(1):52-54.
[7] 滕麗新,黃希庭,陳本友.英國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現(xiàn)狀及啟示[J].西南大學學報,2009,35(3):18-22.
[8] 朱麗君.淺談社區(qū)老年人心理護理現(xiàn)狀[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10):425-426.
[9] 景麗偉,張超,邢鳳梅,等.自我效能干預對居家不出老年人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7(27):3260-3263.
[10] 劉永兵,曹明芹,田建.烏魯木齊市養(yǎng)老機構老年人自我護理能力與身體、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J].護理研究,2013,27(8B):2442-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