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玲玲,尹心紅,譚玲玲,張麗芳,陽 晶,鄭 瓊
有聲思維法就是讓受試者在思考的同時大聲地說出自己正在思考的內(nèi)容,通過記錄、分析這些出聲思考時的話語,獲得受試者較為真實的解題思路和認知過程,是一種直接獲取人類解決問題和知識洞察力的方法[1]。臨床見習是護生教育的重要階段,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鞏固和提高已學知識的有效途徑,培養(yǎng)綜合性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研究表明,有聲思維法能夠有效地提高本科護生的學習成績、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臨床推理能力[2]。因此,本研究將有聲思維法應用于《兒科護理學》的臨床見習教學,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湖南省某高校護理學院2011級全日制四年制護理本科生116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110人,年齡18歲~23歲(20.82歲±1.01歲)。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8人。根據(jù)《兒科護理學》教學大綱要求,共54個學時,其中理論課36個學時,所有護生統(tǒng)一授課;臨床見習18學時,見習地點為湖南某三級甲等醫(yī)院。每次見習人數(shù)為18人~20人,共分為4組,每組護生為4人或5人;兩組護生見習次數(shù)、時間、課程內(nèi)容一致。
1.2 教學干預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即臨床帶教老師按照學校的見習計劃和見習大綱要求進行帶教,以教師講解、護生觀看和聽講為主的教學方法。
1.2.2 觀察組 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采用有聲思維法進行臨床見習帶教。具體教學流程如下:①干預前首先對教師及護生進行有聲思維的培訓,培訓內(nèi)容包括一般知識,如有聲思維概念、起源與發(fā)展、應用等;介紹有聲思維法在見習過程中的方法、注意事項及模擬訓練等,教師在運用有聲思維示范時應直接將自己在大腦里的思維過程通過有聲思維的方法一步一步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讓護生能夠完全理解。②教師提前1周告訴護生見習的主題,但不做任何評價。每次見習人員中安排1位有聲思維匯報者,1位語言提示者,1位記錄者(其他人),每次見習依次進行輪換。有聲思維匯報者根據(jù)自己見習的情況,要求直接將大腦里的思維過程通過有聲思維的方法一步一步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語言提示者主要是對匯報者長時間的沉默或停頓給予提示;記錄者主要是對匯報者的內(nèi)容進行書面和錄音的記錄。③小組成員在帶教老師的引導下深入臨床親身體驗,然后由匯報者進行匯報。④組內(nèi)討論:由小組成員以集體討論的形式進行討論,闡述自己不同的觀點,及時補充意見。⑤組間討論:每次見習1個內(nèi)容后,各組間進行1次討論,分析兩組存在的異同點并做好相應的記錄。⑥總結(jié):帶教老師做最后的點評,對所有的討論及發(fā)言進行評價,同時對本次見習的重點、難點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簡要的陳述及引導。
1.3 評價方法 課程結(jié)束后采用閉卷方式統(tǒng)一進行考試,總分100分,題型為單選擇、填空題、名詞解釋、問答題和病例分析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表2 兩組護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分
3.1 有聲思維法有助于提高護生的理論成績 有聲思維是一種分析人類認識過程的一種方法,除了應用于認知心理學領域,現(xiàn)已擴展到其他領域,如語言、經(jīng)濟、管理、醫(yī)藥等[3]。有聲思維用在醫(yī)學教育中已被證明可以提高護生的理論成績[4]。本次將有聲思維法應用到《兒科護理學》的見習教學中也得到了相同的結(jié)果??赡茉蚴怯新曀季S法要求每個護生都參與其中,會輪流擔任匯報者、提示者與記錄者,因此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每個護生都要進行認真的準備:見習之前護生會主動去查閱資料,認真完成見習前預習;最后老師會重新回顧見習的重點與難點,加深了護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因此護生掌握的知識更多。
3.2 有聲思維法有助于提高護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研究中兩組護生的單選題、填空題和名詞解釋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是由于兩組護生都是通過高考,其學歷層次以及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當,他們可以通過課堂上的學習以及復習基本上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簡答題和病例分析題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能是有聲思維法要求每個護生的參與,匯報者必須通過自己獨立的思考,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了護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過程中每個護生積極的思考,闡述自己的觀點,這在最大程度上鍛煉了護生的綜合能力;老師在總結(jié)的時候還會把自己的思維過程匯報給護生,有助于護生思維能力的形成。有研究表明,中國護生在疑難病例討論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冷場或走題等問題,主要是由于從小到大都是被動、接受式的灌輸教育,護生以被動接受為主[5]。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過程,而教學目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有聲思維法就是以護生主動學習為主,輔以老師講授,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統(tǒng)一。
綜上所述,借助有聲思維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結(jié)合能更好地貫徹以護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充分發(fā)揮護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習熱情,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1] Van Someren Y,Barnard FJ,Sandberg AC.The think aloud method:Practical guide to modeling cognitive processes[M].London:Academic Press,1994:1.
[2] 周亞東.有聲思維法在護理本科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1.
[3] Ericsson K,Expertise A.The MIT encyclopedia of cognitive sciences[M]// Wilson R,Keil F.Boston MA:Bradford,2000:1.
[4] 周亞東,郭明賢,崔艷,等.有聲思維討論法在《老年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7B):2166-2167.
[5] 高勝利,高淑紅.高等醫(yī)學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方向、阻力及出路[J].醫(yī)學與哲學,2011,3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