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斌
摘 要 西方教育管理理論發(fā)展的歷史并不長。但自學者有意識地探索建立科學的教育管理理論以來,類似于自然科學那樣的客觀、可量化的研究方法論就成了教育管理學者不倦追求的目標,并在20世紀50年的教育管理理論化運動中達到高潮。當教育管理理論的鐘擺擺向科學主義一端時,出現(xiàn)了另一塊截然不同的研究領(lǐng)域,那就是主觀主義教育管理學。科學主義教育管理學和主觀主義教育管理學論爭的核心問題,就在于教育管理學是否是一門價值無涉的科學?教育管理研究能否只能研究外在于人的事實和問題?教育管理研究應(yīng)如何處理價值、道德等倫理問題?從西方教育管理理論關(guān)于事實與價值的辯論中,可以看到當代教育管理理論的發(fā)展趨勢。
關(guān)鍵詞 教育管理理論 事實 價值 主觀主義
中圖分類號:G40-058?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3.006
Dispute of Fact and Value in West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Take Subjectiv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s a Starting Point
WU Bin
(Guangdong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heorie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is not long. But self-learners have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exploration of consciousness since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similar to the natural sciences as an objective, quantifiable research methodology education management scholars became tireless pursuit of the goal, and in the 20th century, 50 year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movement reached its climax. When the pendulum theor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t one end to the scientific doctrine, there has been a distinct field of study of another, and that is a subjectiv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The core issue of scientism and subjectivism Education Management Controversy lies in whether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s a value-free science.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hat people outside can only study the facts and issues? How to manag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should deal values, ethics and other ethical issues? West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from the debate on the facts and values, we can se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Key words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fact; value; subjective
1 事實與價值問題之爭
在西方教育管理理論發(fā)展史中,像自然科學一樣的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一直是百余年來西方教育管理學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誕生于1950年代的西方“教育管理理論運動”(下文簡稱“理論運動”)將科學和理性主義對教育管理理論的影響推至高潮。直到1974年,加拿大教育管理學家格林菲爾德(Greenfield)主觀主義教育管理理論的提出,才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nèi)動搖了牢固的實證教育管理研究傳統(tǒng)。
從1974年開始,格林菲爾德與“理論運動”的代表學者進行了一場將近20年的學術(shù)論戰(zhàn)。在這段漫長的歲月里,雙方的理論及思想都互通有無、互相修正。通過這次論戰(zhàn),教育管理理論也邁向了更為包容、更具現(xiàn)實解釋力的高度。主觀主義教育管理理論,對于西方教育管理理論研究來說,不啻于是一場革命,它給西方教育管理理論帶來的不僅是一次反思與洗禮,也是宣告一種新的教育管理研究路徑的誕生。以至于另一位加拿大著名的教育管理學家克里斯托夫·霍奇金森(Christopher Hodgkinson)認為,如果沒有好好地理解格林菲爾德,就無法真正準確地認識當代教育管理理論。
正如有西方教育管理學者說到,教育管理理論運動把邏輯實證主義引入到研究中來,卻沒想到他們掩蓋的東西比揭示的東西還要多,學校教育難道能拋開道德和倫理的考慮?教育難道能拋開“引人向善”的思考?邏輯實證主義教育管理學忽視了這類問題。因此,格林菲爾德朝他們“開了一槍”,這一槍就是所謂的“主觀主義教育管理學”,這一槍不僅帶來了人們對教育管理元問題的反思(rethinking)和重思(unthinking),而且也正式提出了教育管理學“事實”與“價值”問題之爭。
2 “教育管理”與“教育性的管理”之爭
2.1 教育管理學對“是什么”問題的研究
20年世紀50年代,正是西方教育管理“理論運動”盛行的時期?!袄碚撨\動”以“抽象的原理”代替了“價值型的規(guī)范取向”,只描述“具體行為”的教育管理經(jīng)驗論,只討論問題“是什么”而不討論問題“應(yīng)該是什么”,其突出貢獻是為提升教育管理學的科學地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理論運動”為學校管理者建立了這樣一種教育管理學:學校的元價值是效率和效能,理性代表著學校運作的根本準則;學校管理者的使命是如何把學校資源和人員揉合在一起,以便富有成效地實現(xiàn)學校的目標;從更大的范圍來講,學校也是大社會的一個系統(tǒng),學校就是外在于人的“具體實在”。而對于學校教育應(yīng)該研究的正義、平等、公正、道德、人性、價值取向等問題,“理論運動”認為這些概念都不屬于事實范疇,科學的教育管理學應(yīng)該不予討論。因此,在“理論運動”的教育管理學者看來,事實與價值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教育管理學就應(yīng)該“毫無偏見”、“科學客觀”地反映事實問題。“是什么”就是教育管理的研究基礎(chǔ)和出發(fā)點。
2.2 教育管理學對“應(yīng)該是什么”的研究
“理論運動”高舉研究“是什么”的旗幟,引發(fā)了以格林菲爾德為代表的西方教育管理學者對其的批判,比較出名的是其與“理論運動”代表人物格里菲斯的“兩格之爭”?!笆聦崱迸c“價值”之爭,一石激起千層浪,遵循著教育管理“應(yīng)該是什么”的角度出發(fā),教育管理理論叢林涌現(xiàn)了主觀主義教育管理理論、教育管理價值論、教育管理批判理論、教育管理文化理論、自然主義教育管理理論等風格迥異但又緊緊圍繞著教育管理“應(yīng)該是什么”以及探討教育管理價值問題而展開的理論,照亮了教育管理研究領(lǐng)域長期被人忽視的問題——價值問題——討論“應(yīng)該是什么”的問題。為此,格林菲爾德以其大膽的理論創(chuàng)新,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主觀主義教育管理思想,其主要觀點概述如下:
第一,他認為事實和價值在組織和環(huán)境中都是密不可分的,在任何人的行動中也是密不可分。
在格林菲爾德看來,組織并不外在于人,組織從本質(zhì)上來說存在于并通過人而存在(Organization exist in and through individuals)。組織不是別的什么東西,組織就是內(nèi)在于人的道德秩序。這種道德秩序可能是武斷的,非自然的,受權(quán)力支配的甚至是暴力的。但是,格林菲爾德認為“愛”可以挽回脫軌的道德秩序,而這就需要人們學會去判斷什么是好的價值,并把它貫徹到行動中去。
第二,格林菲爾德認為事實是給定的(given),而價值卻是被創(chuàng)造出來和被賦予意義的。
格林菲爾德認為,人們發(fā)現(xiàn)了事實,但卻賦予了價值,價值是被選擇的,是不可量化的,也是超越了理性的。價值就是判斷、選擇、強制或者信仰。它們超越了量,是不可測量的。它們不是變量,盡管它們也可以被如此看待。價值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理性也是建立在價值判斷之上的。因此,教育管理無法回避價值問題。格林菲爾德強調(diào)人們在面臨價值困境的時候,應(yīng)該拋棄理性的分析,進行隱退(withdraw)和沉思(contemplation)。即暫時從道德困境和繁瑣的日常事務(wù)中脫離出來,去思考一些更加大的問題,比如宗教或者文化、人生意義等問題,這樣做,即使無法獲得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法,但經(jīng)過隱退和沉思,至少可以獲得一種對教育組織問題更加深刻的洞察(insight),而這種洞察的能力可以幫助管理者更好地認識價值和道德問題。
第三,價值的世界在我們心中,在人們的內(nèi)心深處。價值是最終的主觀現(xiàn)實性。它不具有任何我們稱之為客觀的表現(xiàn)形式。
如果將組織和管理中的價值這些實體建筑在與人類目的和人類行為相分離的理論基礎(chǔ)之上,便不可能對價值進行深入的探討。只有個人在組織行動與現(xiàn)實性中占有地位,價值才可能在其中出現(xiàn)。因此,格林菲爾德說到:“我們不可能在周圍的自然世界中找到價值,只有在人們創(chuàng)造的非自然秩序中,在形成這種秩序構(gòu)架的自我及他人的信念、態(tài)度和評價中才能找到價值。”
第四,格林菲爾德認為對價值問題的思考就是一個尋找更好價值的價值選擇過程。教育管理的實質(zhì)是鑒賞、判斷和平衡各種各樣的價值。
格林菲爾德認為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時代,每個人都在追逐屬于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忘記了個人利益的獲得是建立在他人利益喪失的基礎(chǔ)上的,因而我們的時代正變成一個狗咬狗的時代。因此,我們急切地呼喚著一種更好的價值觀的出現(xiàn)。而在組織中的權(quán)威(authority)和等級制度(hierarchy)正是體現(xiàn)了一種道德秩序。而組織中的管理者就是這種道德秩序的外長表現(xiàn)和價值的建設(shè)者。因此,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更好的價值并體現(xiàn)在組織的權(quán)威和等級制度中,讓合適的管理者去將正確的價值貫徹到組織中去,形成一種良好的道德秩序。
第五,格林菲爾德認為教育管理從根本上說是建立在人及人性基礎(chǔ)上的教育性管理。
格林菲爾德認為,人們是生活在自己建構(gòu)的經(jīng)驗世界中的,自我的世界也融合了他人的世界和他人的經(jīng)驗。人們每天都必須和他人進行交談和協(xié)作,在他人的經(jīng)驗世界中觀光。對此,格林菲爾德以一種流暢的、文學的筆觸描寫他心中的組織:“從根本上,組織就是生活的方式,就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組織是生活激情的存在方式,是我們選擇來生活的規(guī)則;組織也是其他人選擇好的,為我們安排的規(guī)則;不論是否真的有生活意義存在,人們都試圖在組織中找到真正的生活意義。因此,個人無法脫離組織,個人也是另一種深層次意義上的組織”。
3 “事實”與“價值”問題之爭對西方教育管理學發(fā)展的啟示
教育管理學“事實”與“價值”問題之爭,歷經(jīng)20余年,對教育管理學科建設(shè)的影響是深遠的,格林菲爾德提倡的一種豐富的、多元、注重人性探討和哲學分析的探究教育管理的路徑,極大地豐富了教育管理理論。同時他也尖銳地指出了當今教育管理研究的不足,指明了教育管理研究應(yīng)該具有自己的獨特的個性,具有自己鮮明的學術(shù)品格,并且為培養(yǎng)教育家式的管理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這些建議,直到現(xiàn)在,還在發(fā)揮著它的巨大作用。比如,格林菲爾德時時提醒人們,不要只重視管理方法的改進,而忽略了教育管理特殊性的探究,不要只是重視教育行政的開展,而忽略了隱藏在行政和管理背后的真正價值。這些建議,無疑在給當今飛速發(fā)展的教育產(chǎn)業(yè)化提了個醒,在工業(yè)化式的培養(yǎng)人才的同時,不要忘記了教育的育人之價值的發(fā)揮。因此,格林菲爾德認為,在社會科學中,法律是為解決沖突和協(xié)調(diào)矛盾沖突而誕生,它富含了解決問題的智慧,并且提供了改進之道;而歷史是人類行動的舞臺,各式各樣的人在歷史這一舞臺上實現(xiàn)他們的人生追求,通過歷史研究,我們可以看到更為寬廣的人類社會,(下轉(zhuǎn)第29頁)(上接第13頁)更加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善惡。因此,教育管理研究可以從法律和歷史中吸取智慧,更好地解決組織中的沖突,以及培養(yǎng)富有洞察力的管理者,實現(xiàn)人間的公平正義。所以,未來的教育管理應(yīng)該通過管理者和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等方面的共同努力,聯(lián)合教育學和管理學研究的有關(guān)力量,構(gòu)建更加合理的道德秩序、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并通過學校教育與服務(wù),為社會傳遞更為合理的道德與價值。
參考文獻
[1] [美]卡伯特森.教育行政研究對其知識基礎(chǔ)的百年探索[J].唐瑩,編譯.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2(5).
[2] Christopher Hodgkinson, “Foreword”, in Thomas Greenfield and Peter Ribbins Ed., Greenfiel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owards a humane science, Routledge, London,1993, x.
[3] Thomas Greenfield and Peter Ribbins Ed., Greenfiel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owards a humane science, Routledge, London, 1993, p.152.
[4] Foster, W. P. , Paradigms and promises: New approache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rometheus Books, ?New York, p.35, p.93.
[5] [美]卡伯特森.教育行政研究對其知識基礎(chǔ)的百年探索[J].唐瑩,編譯.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2(5):66-71.
[6] Christopher Hodgkinson, “Foreword”, in Thomas Greenfield and Peter Ribbins Ed., Greenfiel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owards a humane science, Routledge, London, 1993, x.
[7] See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Science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 Thomas Greenfield and Peter Ribbins Ed., Greenfiel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owards a humane science, Routledge, London,1993:152.
[8] [加]托馬斯·格林菲爾德.教育組織理論中的批判觀點[A].托斯頓·胡森,納維爾·波斯特爾斯威特主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比較教育研究室編譯.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教育管理[C].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