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慧
一、引 言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在乎”是個動詞,有兩個義項:①在于:東西不~好看,而~實用。②在意;介意(多用于否定式):滿不~|只要能學會,多學幾天倒不~。《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與此觀點相同。雖然這個詞的語義在現(xiàn)代漢語辭書中并無爭議,但細觀其語境及語義,會發(fā)現(xiàn)辭書對其解釋存有瑕疵。本文擬從“在乎”在近現(xiàn)代漢語中的用法出發(fā),論證“在乎”的詞典釋義,并指出“不在乎”這一詞條無收錄必要,以及以“不”開頭的詞語的收錄原則等問題,為詞典釋義和詞條收錄提供一些基礎性的研究。
二、“在乎”在近現(xiàn)代漢語中的語義和用法考察
(一)“在乎”在近代漢語中的語義和用法
“在乎”作為動詞使用,早在先秦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如:
(1)長也者,非短而續(xù)之也,畢其數(shù)也。畢數(shù)之務,在乎去害。(《呂氏春秋·盡數(shù)》)
“在乎”表示事物的本質所在。這里的“乎”相當于“于”,“在乎”的意思等于“在于”,二者并列對舉使用的例子也是其意思一致的明證:
(2)身在乎秦,所親愛在于齊,死而志氣不安,精或往來也。(《呂氏春秋·精通》)
直至明清以前,動詞“在乎”的后接成分都是表示重要的、數(shù)量大的、反映事物本質的詞語,如:
(3)且夫將校者,在乎識虛盈,明向背,冒矢石,觸鋒刃也。士卒者,在乎赴湯蹈火,出死入生,不旋踵而一焉。(《太平廣記》 卷三七一)
這里的“在乎”表示能擔當將校的人,要具備“識虛盈,明向背,冒矢石,觸鋒刃”的本質,士卒的職責和使命在于“赴湯蹈火,出死入生,不旋踵而一”,“在乎”在其中都指明了問題的關鍵所在、職能所在、本質所在。
到了明清之際,動詞“在乎”后面所接成分有了變化,這主要體現(xiàn)在反問句和否定句中:
(4)即忙叫家人到家中拿了兩個元寶,跪著討?zhàn)?。丹客只是佯著眼不瞧道:“我銀甚易,豈在乎此!” (《今古奇觀》 第三十三回)
(5)金朝奉大喜道:“但得退婚,免得在下受累,那在乎這幾十兩銀子!” (《初刻拍案驚奇》 第十回)
(6)撫臺道:“南京此刻沒有開河的工程。咱們既然辦到這個工程,也不在乎賣土那點小費,叫人家聽著笑話。還是照兄弟的辦法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第五十三回)
用在表示否定意義的句子中時,“在乎”后面所接成分為不重要的、細小的、非本質的事物或東西,表示事物的關鍵、職能和本質不在于此。
當“在乎”后接成分發(fā)生變化以后,“在乎”引申出了“在意、介意”的意思。如:
(7)老爺說:“倒也不在乎富室豪門,只要得個相貌端正、性情賢慧、持得家吃得苦的孩子,那怕他是南山里、北村里都使得。”(《兒女英雄傳》 第二回)
(8)胡統(tǒng)領道:“算了罷!我省得三萬銀子,至少幾千把萬民傘好做。這個虛體面,我如今亦不在乎了?”(《官場現(xiàn)形記》 第十七回)
通過對明清兩代的語料檢索,“在乎”出現(xiàn)的語境主要有三種:
上述數(shù)據(jù)表明,“在乎”表示“在意、介意”這一意思時,主要來源于表否定或反問的句式中。這也是在現(xiàn)代漢語辭書中,對“在乎”進行釋義時交代其多用于否定句或反問句中的原因。
清代“在乎”表“在意、介意”之義較之明代明顯增多,且多出現(xiàn)于口語色彩較強的白話文中。在具體出現(xiàn)語境上,出現(xiàn)在否定句或反問句中的“在乎”的后接成分仍然為表示量小、次要、不足為重的事物,表達主語不在意、不介意之意。同時,也出現(xiàn)了“在乎”不接賓語的例子,共有11處,這也是此前所無的,如:
(9)立人搖著頭道:“你真說笑話了!我們的交情還計較這些。倒是今天這件事來得太奇怪,怕生出別的岔子,化幾個錢滿不在乎!”(《孽?;ā?第三十五回)
(10)侯爺這一腳踢上,心中可就納悶啦:打他踢他,怎么他滿不在乎?(《三俠劍》 第二回)
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中,也有“在乎”和“計較”在上下句中對舉使用的,也證明了“在乎”表示“在意、介意”的引申之義已經(jīng)完成,如:
(11)又說道:“論理呢,兄弟世代為官,這幾個錢也見過的。但是既然犯了本錢出來做官,所為何事?倘若一處不計較,兩處不在乎,這也可以不必出來現(xiàn)世了。”(《官場現(xiàn)形記》 第四十四回)
(二)“在乎”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語義和用法
動詞“在乎”所表示的兩種意思,隨著現(xiàn)代漢語的形成,使用頻率上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我們檢索了老舍、趙樹理和錢鍾書的作品,“在乎”語義呈現(xiàn)的具體情況如下:
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文學的“在乎”表示“在意、介意”之義時,還是用于否定句和反問句中,主要表達否定之義。雖然這一時期現(xiàn)代漢語已經(jīng)比較成熟,但仍然殘留著早期白話表達的特點,所以“在乎”表示“在于”的義項并未消失,不過從使用頻率上來看,和清代相比已經(jīng)大大降低。雖然由于條件限制,我們沒有對現(xiàn)代文學中的全部作品進行檢索,但是窺一斑而見全豹,從幾位作家對“在乎”的使用上來看,我們也能夠看到“在乎”使用上更傾向于表達“在意、介意”之義。
進入當代,“在乎”在表意上并沒有出現(xiàn)什么變化,但是使用范圍卻擴大了。在此之前,“在乎”在表示“在意、介意”之時,絕大多數(shù)出現(xiàn)在否定句和反問句中,但是,我們抽查新華社2004年的新聞稿和2006—2013年《人民日報》上“在乎”的使用情況時發(fā)現(xiàn),“在乎”的語用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具體如下:
而且“在乎”前面出現(xiàn)的副詞和普通心理活動動詞一致,有“很”“特別”“更”“最”“只”等。如:
(12)在中國各級黨政干部的政績考核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一些政府官員更在乎短期利益和短期行為。發(fā)展經(jīng)濟往往“壓倒一切”。(新華社2004年新聞稿)
(13)安理會授權就能攻打伊拉克,以后美國也有可能不遵守決議。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不在乎是否有正當?shù)拿x。(新華社2004年新聞稿)
(14)“新生代的民工有著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心理需求和行為特征”,上海社科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王振分析說,他們更期望以平等而有尊嚴的方式成為勞動者,而非僅僅是生產線上的一環(huán);他們更在乎歸屬感、認同感。(《人民日報》2006—01—28)
(15)深入思考發(fā)現(xiàn),GDP數(shù)字是冷冰冰的、發(fā)展是抽象的,老百姓對此缺乏直觀感受;而入學、看病、住房等民生問題,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也是他們最在乎的問題。(《人民日報》2013—07—15)
在這一段時期,即使表示否定意思時,也不是只有“不”來修飾“在乎”, 出現(xiàn)了“不再在乎”“不太在乎”“不很在乎”“無需在乎”等表述方式,這都證明了“在乎”其中一個義項已經(jīng)屬于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了。如:
(16)就因為她不再在乎,不想再為他水里來,火里去。(《作家文摘》1997)
(17)不過此時的胡光不太在乎床的存在,他在乎的是床上的一件東西,這件東西非常平凡,卻使他怦然心動。(《作家文摘》1997)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在乎”表示“在于”意義的情況較為少見,現(xiàn)代文學階段,因為受早期白話影響,還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但較之清代,已經(jīng)有大幅削減,在當代,只有在出于表達文雅需要之時,才會用“在乎”來表示“在于”,呈現(xiàn)出較強的書面語色彩。如:
(18)陽光車友會則打出“陽光五月天,在乎山水之間”的口號,提高車主的參與興趣。(新華社2004年新聞稿)
(19)地之“生機”不在乎地,而在乎人;地之“利”不在乎遠近高低,而在乎用之有道。(1994年報刊精選)
三、“在乎”的詞典釋義和以“不”開頭的詞語收錄原則
綜上所述,“在乎”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表達“在意、介意”之義時,由以前的多用于否定句和反問句,發(fā)展為可以用于各種句式,可以用于否定句,也可以用于肯定句,可以表示程度較低的在意,也可以表示程度較高的在意。在上述分析結果的基礎之上,我們認為,《現(xiàn)代漢語詞典》應該對與“在乎”有關的詞條釋義和收錄范圍加以修改:
第一,在義項①之前,加〈書〉,以標明其語用環(huán)境;
第二,在義項②中,刪去“(多用于否定式)”這一條件限制;
第三,刪除“不在乎”這一詞條,“不”和“在乎”一起使用,并未增加新的意義,沒有產生新詞,是一個自由短語,無需增設這一詞條。如若把所有類似短語都加入詞典之中,那么詞典將不堪重負。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共收錄了47個以“不”開頭的三字詞語,是否有一些也和“不在乎”的情況類似呢?我們對其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在47個以“不”開頭的三字詞語中,有17個沒有相對應的肯定式,如“不二價、不倒翁、不下于、不貳過”,多為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由短語凝合為詞。其余30個以“不”開頭的三字詞語有相對應的肯定式,但情況多樣,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以“不”開頭的詞語與其肯定式詞性不同。
不成文 形屬性詞。沒有用文字固定下來的:~的規(guī)矩︱多年的老傳統(tǒng)~地沿襲了下來。
成文 ①名現(xiàn)成的文章,借指老一套:抄襲~。②動用文字固定下來,成為書面形式:他的講話已經(jīng)整理~。
2.以“不”開頭的詞語在其肯定式基礎上增加義項。
不對勁 (~兒)①不稱心合意;不合適:新?lián)Q的工具,使起來~。②不情投意合;不和睦:倆人有點兒~,愛鬧意見。③不正常;不符合常理:他越琢磨越覺得這事~,其中必有原因。④(身體)不舒服;(心情)不愉快:他覺得身上有點兒~就上床睡覺了|考試沒考好,心理有點兒~。
對勁 (~兒)形①稱心合意;合適:這支筆太禿,寫起字來不~。②合得來,相投:他們倆一向很~。③正常:最近他的神情有點兒不~。
3.以“不”開頭的詞語在其肯定式基礎上減少義項。
不要緊 形①沒有妨礙;不成問題:這病~,吃點兒藥就好︱路遠也~,我們派車送你回去。②表面上似乎沒有妨礙(下文有轉折):你這么一叫~,把大伙兒都驚醒了。
要緊 ①形重要:這段河堤~得很,一定要加強防護。②形嚴重:他只受了點兒輕傷,不~。③〈方〉副急著(做某件事):我~進城,來不及細說了。
4.以“不”開頭的詞語與其肯定式表意相同。
不得了 形①表示情況嚴重:哎呀,~,著火了!︱萬一出了岔子,那可~。②表示程度很深:熱得~︱她急得~,可又沒辦法。③了不得①。
得了 形表示情況很嚴重(用于反問或否定式):這還~嗎?︱不~啦,出了事故啦!
5.以“不”開頭的詞語有其他意義,和肯定式無交叉義項。
不作為 名①
法律上指負有某種特定義務的行為人不履行其義務而致人損害的行為。②指國家公職人員不履行應盡職責,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及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失職、瀆職等行為。
作為1 ①名所作所為;行為:評論一個人,不但要根據(jù)他的談吐,而且更需要根據(jù)他的~。②動做出成績:有所作為。③名可以做的事:大有~。
6.以“不”開頭的詞語單純在肯定式基礎上增加否定意義。
不帶音 發(fā)音時聲帶不振動。
帶音 發(fā)音時聲帶振動叫帶音,聲帶不振動叫作不帶音。普通話語音中元音都是帶音的,輔音中的l、m、n、ng、r等也是帶音的。別的輔音如p、f等都是不帶音的。帶音的是濁音,不帶音的是清音。
不作聲 不出聲;不說話。
作聲(~兒)動發(fā)出聲音,指說話、咳嗽等:大家別~,注意聽他講。也作做聲。
當然,我們的分類也不是盡善盡美的,有些以“不”開頭的三字詞語能歸屬到第二至三類中,但至少反映了含“不”詞語的基本現(xiàn)狀。我們認為,分類中的前五類以“不”開頭的詞語應該收錄,因為其意義或詞性是無法單純用肯定式表達出來的。對于第六類,我們認為其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專有名詞的收錄問題,例如“帶音、不帶音”“等式、不等式”等,這個不在我們討論范圍之內,不過如果從分類學的角度來講,似乎應該收錄,但范圍大小要制定明確的原則;另外一種是普通詞語在肯定式基礎上增加否定義形成的以“不”開頭的三字詞語,這種三字詞語是不應當收錄的,因為否定式并沒有形成新詞或增加新義,只是一個由“不”和肯定式構成的自由短語,不具有進入詞典的資格。
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其他以“不”開頭的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語,收錄與否的原則應與這些以“不”開頭的三字詞語相同,即如果以“不”開頭的詞語改變了詞義或者詞性,形成新詞或者增加新義,在詞典中就應該收錄,如果只是單純增加了否定意義,就是一個自由短語,就不應該收錄。
四、結 語
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和詞典編纂實踐的不斷檢驗,《現(xiàn)代漢語詞典》編纂者提出的總體收詞原則和收詞范圍為人稱道,在詞典釋義方面的佳妙之處他人也多有論及,整體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現(xiàn)代漢語詞典》在收詞原則和收詞范圍方面仍存在著不完全合理的地方。本文僅從“在乎”的語義和用法著手,通過單個案例討論詞典的收錄細則,針對以“不”開頭的詞條收錄情況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以期使詞典的編纂更加完善,更加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白云.《現(xiàn)代漢語詞典》收詞初探.山西大學學報,1992(2).
2.范振強.“不由得”的語法化和主觀化.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1(11).
3.李傳軍.類固定短語與《現(xiàn)代漢語詞典》收條.辭書研究,2011(2).
4.李廣瑜.辭書中“不得”處理獻疑.辭書研究,2012(3).
5.劉紅妮.“一律”的詞匯化、語法化以及認知闡釋.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7(11).
6.劉紅妮.詞匯化和語法化.當代語言學,2010(2).
7.羅耀華,孫敏.何必/何苦的詞匯化與語法化.漢語學習,2010(2).
8.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9.馬清華.詞匯語法化的動因.漢語學習,2003(2).
10.盛麗春.“不得了”和“了不得”.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11).
11.唐余俊.《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收詞原則和收詞范圍研究.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
12.王磊.《現(xiàn)代漢語詞典》與《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文言詞收釋比較研究.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
13.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0.
14.魏達純.近代漢語簡論.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張錦文.《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詞條排列.辭書研究,1989(4).
1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泰山學院中文系 山東 271021)
(責任編輯 李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