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麗
(渭南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時政新聞編譯方法的功能維度研究
唐文麗
(渭南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本文以功能翻譯理論為指導,通過對收集的時政新聞平行文本進行分析,探討了文本功能因素對譯者編譯過程的制約與影響。本文認為,由于譯語讀者在意識形態(tài)與民族情感、社會價值觀與期待視野及閱讀習慣等方面與原語讀者存在差異,譯者要通過刪減、調(diào)整文章順序和在譯文中另設(shè)標題等編譯方法對原語新聞進行改寫,以期更好地實現(xiàn)譯語文本的交際功能。
新聞編譯 功能維度 編譯方法
編譯是新聞翻譯的主要策略。編譯實踐由來已久,比如《參考消息》、《上海譯報》等許多國內(nèi)知名媒體就長期致力于新聞編譯工作,向國內(nèi)讀者傳遞外國媒體對于中國的各種報道。新聞編譯集新聞翻譯和新聞制作于一體,編譯過程受到諸如社會文化、語篇規(guī)范和文本功能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其中,文本功能對編譯過程和譯文面貌的影響最為緊密。根據(jù)萊斯的文本類型理論,“分析文本類型是譯者選擇翻譯策略的前提”[1]。新聞文本屬于“信息型”文本,其翻譯的焦點是將信息有效、準確地傳遞給讀者,因而譯語讀者對信息的接受在新聞編譯中顯得尤為重要?!坝捎谖幕尘啊⑺季S方式、表達習慣的差異,原語作者意圖及其采用的語篇形式與譯語讀者的接受能力可能存在一定差異,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yīng)該從譯語讀者角度出發(fā)”[2],對原文內(nèi)容作適當?shù)脑鰟h調(diào)整,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忠實于原文”,以使譯文更好地被譯語讀者接受。
德國功能派譯論以其對譯文功能、譯語讀者和交際情景等因素的重視,對傳統(tǒng)的“對等”、“忠實于原文”等翻譯標準提出了挑戰(zhàn),為新聞編譯過程中各種編譯方法的運用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功能翻譯理論代表人物諾德(Christiane Nord)在《目的性行為—析功能翻譯理論》一書中指出,翻譯是一種目的性行為。譯文目的決定翻譯策略和方法;譯文形式要為實現(xiàn)翻譯目的、發(fā)揮譯文功能服務(wù)[3]。這意味著,為了實現(xiàn)譯語新聞的傳播效果,譯者在準確傳達原語新聞信息的基礎(chǔ)上,可以對原語新聞進行再加工(如刪減、重組等)。因此,本文將以該理論為指導,結(jié)合權(quán)威新聞媒體《參考消息》的編譯實例,探討文本功能對譯者編譯過程的制約與影響,以期對新聞編譯過程和結(jié)果有更深入的了解。
新聞編譯方法主要包括:“刪減、調(diào)整文章順序、合并段落、在譯文中另設(shè)標題、在標題與正文之間增加題外議論等?!保?]通過考察這些編譯方法在語料中的運用情況,發(fā)現(xiàn)譯者通常采用刪減、在譯文中另設(shè)標題和調(diào)整文章順序三種方法對原語新聞進行內(nèi)容上的調(diào)整,以期更好地實現(xiàn)譯語新聞的傳播效果。下面將結(jié)合實例進行討論。
(一)刪減
以路透社2014年12月1日一則有關(guān)香港“占中”事件的報道為例,原文題為“Hong Kong warns protesters not to return after clashes close government HQ”,其編譯文為“港府警告對‘占中’耐心在耗盡”。原文有18段,經(jīng)過編譯后有4段,刪掉的14個段落基本都是關(guān)于背景信息的介紹,如原文第16段:
Hong Kong returned to Chinese rule in 1997 under a“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ormula that gave it some autonomy from the mainland and an undated promise of universal suffrage.
該部分提到1997年香港在“一國兩制”的方針下回歸中國,并被賦予高度的自治權(quán)和未來的行政長官普選權(quán)。對西方讀者而言,這些背景信息可以幫助其理解新聞內(nèi)容,而對《參考消息》的讀者來說是歷史常識,因而譯文中被刪減,以避免冗余。
因為讀者對象的變化帶來的原語新聞中信息重要性改變的例子很常見。比如《新西蘭先驅(qū)報》2014年11月20日刊登了一則有關(guān)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新西蘭總理約翰·基舉行會談的報道,原文題為 “President Xi Identifies‘New Bright Spots’for NZ”,《參考消息》的編譯文為“推動中新關(guān)系更上層樓”。原文共有14段,編譯后有4段,刪去了8個段落。其中,原文第2、7、9段是對習主席原話的援引,提到新西蘭不必擔心中澳自貿(mào)協(xié)定會影響新西蘭利益。由于文章對象的變化,這些新西蘭讀者最關(guān)心的內(nèi)容對中國讀者來說不那么重要,因此譯文中被刪減。
(二)在譯文中另設(shè)標題
語料中,譯者在譯文中另設(shè)標題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在很多情況下,對于標題的重新設(shè)計就是以文本功能為動因。例如路透社2015年1月1日一則關(guān)于上海踩踏事件的報道,原文題為“New Year’s Eve stampede kills 36 on Shanghai water-front”,直譯為“上海外灘新年前夜踩踏事件導致36人死亡”,而《參考消息》將標題另設(shè)為“上海外灘踩踏悲劇令人痛心”。原文是外國記者寫給西方讀者看的,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對此次事件進行的描述,而譯文是從中國讀者角度著眼的報道,所以增加了“悲劇”和“令人痛心”這樣的評價性詞語,表達中國民眾面對同胞罹難的悲傷。編譯后的標題恰當?shù)伢w現(xiàn)了媒體的情感傾向,更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再來看看美國《國家利益》網(wǎng)站2014年11月4日刊登的一則題為 “China’s Slick Master Plan: A Bullet-Train Dynasty”的報道,《參考消息》沒有將標題直譯為“中國華而不實的規(guī)劃:高鐵王朝”,而是將其更改為“中國下大力氣打造‘高鐵名片’”。根據(jù)《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原文中Slick一詞意為“事物虛有其表、華而不實”,具有明顯的貶義色彩[5],表達了外國記者對于中國高鐵雄心的偏見。譯者從中國讀者角度出發(fā),用“下大力氣打造‘高鐵名片’”的措詞弱化了針對中國高鐵規(guī)劃的負面評價,使譯文更加符合讀者的期待視野。
(三)調(diào)整文章順序
譯者有時還會調(diào)整文章順序,使譯文符合讀者的閱讀心理。再以上文提到的《參考消息》譯自《新西蘭先驅(qū)報》有關(guān)習近平主席同約翰·基總理舉行會談的報道為例,讀者可以從原文與編譯文的比較中看到,譯文除了第1段和原文第1段完全對應(yīng)外,譯者對原文做了較大程度的變動:首先刪掉了第2、3、7、9、11至14段8個段落,接下來把原文第4段調(diào)整到后面,和第10段合并為1段,然后將原文第5、6和8段合并為1段。此例中,對段落先后順序的調(diào)整就是基于文本功能的考慮。
“硬新聞”常常采用“倒金字塔”寫作模式,即按照事實的重要性程度或受眾關(guān)心程度依次遞減的順序安排段落內(nèi)容,把最精彩、最吸引人、最重要的內(nèi)容放在前面,將次重要的寫在后面。原文第4段是新西蘭總理約翰·基對于中新兩國關(guān)系的表述,而第5、6和8段都是習近平主席關(guān)于中新兩國開展合作領(lǐng)域的評論。對新西蘭讀者來講,約翰·基總理的講話更具新聞價值,然而,文章對象變成中文讀者后,習近平主席的發(fā)言更令人關(guān)注。因此,譯者將原文第5、6和8段合并譯成譯文第2段,而將第4、10段合并作為譯文第3段,以符合新聞接近性原則,更好地實現(xiàn)譯文的傳播效果。
文本功能在新聞編譯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制約和影響著譯者對于具體編譯方法的選擇,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對譯文面貌產(chǎn)生緊密的影響。譯者通常采用刪減、在譯文中另設(shè)標題和調(diào)整文章順序等方法對原文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以使譯文符合讀者的期待視野,更好地實現(xiàn)其交際功能。需要指出的是,新聞編譯融合了新聞學、翻譯學和傳播學多學科的特性,涉及社會、文化、認知和語言等諸多過程和因素,譯者編譯時在考慮文本功能因素的同時,也要注重社會文化和譯語語篇規(guī)范等其他要素對編譯過程的共同作用。
[1]洪明.企業(yè)外宣廣告翻譯的目的論維度[J].外語學刊,2006,(5):103.
[2]Reiss,K.Translation Criticism—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M].Manchester:St.Jerome,2000.
[3]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唐文麗.時政新聞編譯方法探索[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1,(5):388-389.
[5]英國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編.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SGH140 772);渭南師范學院基金項目(11YKZ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