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二瑛 王秀瓊 朱小燕
循證護理在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圍術期的應用效果
劉二瑛 王秀瓊 朱小燕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82例行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1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循證護理, 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結局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術后疼痛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76%, 患者滿意率為92.68%;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6.83%, 患者滿意率為70.73%, 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圍術期行循證護理, 可促進患者術后愈合, 縮短疼痛時間, 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促進傷口愈合, 提高患者滿意率,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鼻中隔偏曲矯正;循證護理;圍術期
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極其有限, 因此, 臨床上必須要合理利用資源;經過評價方式證明將所有資源都有效利用, 達到較為理想的使用效果[1]。近年來, 隨著醫(yī)療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使護理質量要求不斷增加, 常規(guī)護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臨床對護理的需求, 而護理干預方法及實施效果, 也開始逐漸受到重視及關注[2]。循證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方式, 在護理前充分了解患者情況, 并找到護理問題, 采取措施解決問題的護理模式。在本組研究中, 對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患者圍術期行循證護理, 效果滿意,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82例行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患者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根據《眼、耳鼻喉喉科疾病診斷標準》[3]中鼻中隔偏曲的臨床診斷標準確診。8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觀察組男25例, 女16例, 年齡22~68歲, 平均年齡(45.6±6.3)歲。其中伴有鼻甲肥大者16例。病程3個月~5年, 平均病程(2.1±0.5)年。對照組男23例, 女18例, 年齡20~61歲, 平均年齡(42.6±5.9)歲。伴鼻甲肥大者14例。排除標準: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合并免疫性疾病者;凝血功能不全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 靜脈滴注時進行穿刺、控制滴速、切口換藥等相關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圍術期循證護理, 具體措施如下。
1.2.1 確定問題 在圍術期中與患者積極進行溝通, 從交流中了解患者關心與疑惑的問題是什么, 并針對患者糾結與關心的問題作統(tǒng)計與分析。
1.2.2 制定護理干預措施 根據患者重視及關注的問題,結合護理方法及臨床護理經驗, 開展護理計劃。
1.2.3 臨床觀察 對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嚴格觀察, 并詳細記錄患者的實際情況, 觀察在護理過程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之處,根據護理存在的問題及時修改護理計劃, 并改善護理措施。
1.2.4 心理護理 對于術前行鼻腔內清理、鼻毛修剪、漱口及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作感染預防。多與患者交流, 并告知患者行手術的必要性, 已經手術治療方法及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如何與臨床治療與護理配合??闪信e以往成功治療病例, 使患者能夠建立治療信心;針對患者的擔憂及焦慮原因, 針對性作心理疏導, 消除患者的緊張與不安感, 促進患者與臨床治療配合[4]。
1.2.5 飲食護理 根據患者病情, 制定適合患者的飲食計劃。術后早期以流食為主, 隨著患者恢復, 逐漸過渡為半流食, 直到恢復正常飲食。飲食以清淡、易吸收、易消化為主,避免攝入刺激性食物;多補充身體所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等, 增強機體免疫力, 促進身體恢復。有吸煙、飲酒嗜好者,需指導患者戒煙、戒酒。
1.2.6 出院指導 對患者制定康復計劃, 出院后不能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 積極治療原發(fā)性疾病。每日定時鍛煉, 提高身體免疫力, 半年內定期復診, 沖洗鼻腔。一旦有身體異常癥狀, 必須及時就診。
1.3 觀察指標[5]詳細記錄患者的出院時間、疼痛消失時間等指標;并對患者術后感染、出血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使用調查問卷方式, 了解患者護理干預滿意度, >85分為非常滿意, 60~85分為滿意, ≤59分為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術后疼痛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76%, 患者滿意率為92.68%;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6.83%, 患者滿意率為70.73%, 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術后疼痛緩解時間與住院時間對比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術后疼痛緩解時間與住院時間對比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例數術后疼痛緩解時間住院時間觀察組41 1.81±0.32 3.82±0.98對照組41 2.84±0.65 5.21±1.25 χ2-9.1031 5.6034 P 0.0000 0.0000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滿意率對比[n(%)]
鼻中隔偏曲者病程長, 病情遷延不愈, 患者存在嚴重鼻塞癥狀,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不安心理, 在行手術前,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 緩解不良情緒, 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 積極與臨床配合, 保持樂觀情緒, 可利于患者康復,對患者遠期預后有重要價值[6]。
鼻內鏡術前護理是確保手術效果的關鍵, 促進患者積極與臨床治療配合。術后則需要采取措施鞏固療效[7]。采取細致護理, 作健康指導, 制定健康計劃與飲食計劃, 提高患者的身體免疫力, 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針對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作針對性護理, 提高患者舒適度, 同時, 向患者解釋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原因, 使患者保持樂觀心態(tài)與護理操作配合。本組研究對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患者行循證護理, 能使護理目的更為明確, 針對患者的實際需求制定護理措施, 從而使護理方案更加具體, 不斷修改方案, 符合個體所需[8]。經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住院時間、疼痛緩解時間較對照組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滿意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文獻報道結果一致[9]。
綜上所述, 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患者行循證護理,安全性高, 效果顯著, 可促進患者術后預后,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1] 王志長.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治療變應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臨床效果觀察.現(xiàn)代養(yǎng)生, 2013, 21(12):89.
[2] 王玲.1280例內鏡下鼻中隔矯正術后疼痛的評估與護理干預.吉林醫(yī)學, 2014, 35(2):396-397.
[3] 梁媛媛.鼻內鏡下鼻中隔矯正術后應用納吸綿的臨床觀察.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 2013, 21(1):55-56.
[4] 龔俊霞, 劉云.鼻阻力計評估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后療效的觀察與護理.全科護理, 2013, 11(1):7-8.
[5] 高雪梅, 馮麗萍, 高江莉.全身麻醉術后導致角膜損傷一例的護理及預防對策.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2, 41(2):205.
[6] 范雪源, 奚翠云, 張燕群.鼻內鏡下鼻中隔粘膜下矯正術的護理對策.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1, 20(5):121.
[7] 林靜, 陳爾嘉, 麥少興, 等.三重平面阻塞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同期手術患者的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10):41-42.
[8] 王建芬, 王曄.鼻中隔矯正低溫等離子消融聯(lián)合治療常年變應性鼻炎護理.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1, 8(22):98-99.
[9] 張小燕.138例鼻內鏡下鼻中隔矯正術的圍手術期護理.當代護士(學術版), 2014, 24(8):85-8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5.160
2014-12-29]
河源市科學技術局(項目編號:2009-社-007)
517200 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劉二瑛 王秀瓊);廣東省河源市人民醫(yī)院五官科(朱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