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瑩
分析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的臨床護理效果
王瑩瑩
目的 分析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62例新生兒黃疸患兒按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31例, 兩組均給予藍光照射治療, 同時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guī)護理, 研究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臨床護理, 分析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后, 研究組膽紅素下降水平、黃疸指數下降、體重增加程度及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同時行臨床護理的效果較為顯著, 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臨床護理;效果
黃疸在新生兒中較為常見且多發(fā), 當前, 對于新生兒黃疸的治療主要是以藍光照射為主, 在治療的同時輔以系統(tǒng)化的臨床護理干預, 能夠進一步促進患兒的康復[1]。本文主要分析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的臨床護理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間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中抽取62例作為研究的對象, 按雙盲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1例。對照組男19例, 女12例;日齡為0~7 d, 平均年齡(3.00±1.01)d;早產兒9例, 足月兒22例;順產17例, 剖宮產14例。研究組男 18例, 女13 例;日齡1~8 d, 平均年齡(4.00±1.39)d;早產兒10例, 足月兒21例;順產18例, 剖宮產13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納入標準 本次入選患兒均經皮檢測到黃疸指數在205.36~319.05 μmol/L之間, 研究均與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入選患者均有光療的指征, 患兒肝功能無異常, 且無窒息或合并其他并發(fā)癥者, 均未結合膽紅素升高。
1.3 方法 均給予兩組患兒藍光照射治療, 24 h/d, 連續(xù)治療3 d;在此基礎上, 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 如保護患兒眼睛、遮蓋患兒生殖腺等;研究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臨床護理, 具體包括:①光療前護理:光療前, 護理人員應仔細檢查治療箱, 保持治療箱的干凈和整潔, 并將箱內的溫度控制在34℃左右;在箱內鋪墊軟棉布。同時, 還應仔細查看治療儀的開關、燈管等是否完好, 若發(fā)現問題要及時更換?;純喝胂淝? 應先更換尿布, 并為其帶上棉質的手套, 避免患兒抓破皮膚;患兒入箱以后再去除衣被, 并為其帶上眼罩及會陰罩等。②光療中護理:光療時, 護理人員應定期為患兒變換體位, 以免患兒不適而哭鬧不止。護理人員還應在旁陪護, 用玩具吸引患兒的注意力?;純核幍闹委熛漭^為封閉,水分流失過快, 因此, 治療時要多次喂患兒少量的奶, 2次喂奶后要加喂溫水, 確保水分及營養(yǎng)供給。光療時, 還應密切監(jiān)測患兒有無酸中毒或發(fā)熱等并發(fā)癥, 若有, 需及時告知醫(yī)師對其進行處理。此外, 患兒因剛出世不久, 正是和父母建立情感的階段, 將患兒獨自擱在治療箱時, 會讓其感到孤獨、缺乏該有的安全感;因此, 護理人員還應有節(jié)奏撫觸患兒,用手掌輕輕撫摸患兒頭部、腹部及四肢, 進而釋放患兒機體內的β-內咖啡肽, 改變迷走神經及5-羥色胺等。③光療后護理:光療結束且要出箱前, 護理人員應首先為其穿上提前捂熱的衣服, 檢查患者全身皮膚的顏色以及有無破損的情況。同時, 加大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力度, 查看有無腹脹、手足抽動及精神萎靡等情況, 若有, 要及時告知醫(yī)師。
1.4 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并記錄護理后兩組患兒膽紅素下降水平、黃疸指數下降程度及體重增加情況等, 同時, 采用本院自擬問卷統(tǒng)計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度, 實行百分制:>84分為滿意, 60~84分為一般, <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后各項指標情況對比 護理后, 研究組膽紅素下降水平、黃疸指數下降及體重增加程度等,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后滿意度情況對比 護理后, 研究組滿意17例、一般13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6.77%;對照組滿意14例、一般11例、不滿意6例、滿意度80.65%,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護理后各項指標情況對比
表1 兩組護理后各項指標情況對比
注:兩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膽紅素下降水平(μmol/L)黃疸指數下降(μmol/L)體重增加程度(g)研究組31 51.05±11.25a3.25±0.62a29.34±3.25a對照組31 34.52±13.02 4.57±0.58 18.62±3.67
新生兒黃疸多見于剛出生28 d內的新生兒中, 該病主要是由于患兒機體內的膽紅素聚集, 進而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水平的上升, 該病容易引發(fā)中樞神經的損傷, 嚴重時還會導致膽紅素腦?。?]。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黃疸較為切實、可行的方法, 但該種治療方法的并發(fā)癥較多, 因此, 在治療的同時, 輔以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尤為關鍵。本次實施臨床護理的研究組, 其護理后患兒膽紅素下降水平、黃疸指數下降、體重增加程度及護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王亞波等[3]臨床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 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的同時開展臨床護理的效果更好, 能夠有效提升治療的療效, 值得推廣應用。
[1] 俞翠英.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的臨床護理.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 7(22):181-182.
[2] 梅勁芳.舒適護理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3, 11(24):114-115.
[3] 王亞波, 胡建兒.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的應用效果.中國現代醫(yī)生, 2012, 50(11):117-11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5.152
2015-01-27]
450000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