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軍,肖長,林平冬
解放軍第一八零醫(yī)院 a.消毒供應中心;b.護理部,福建 泉州 362000
消毒供應中心信息管理系統中“外來器械”管理模塊的開發(fā)與應用
劉承軍a,肖長a,林平冬b
解放軍第一八零醫(yī)院 a.消毒供應中心;b.護理部,福建 泉州 362000
外來醫(yī)療器械是指由醫(yī)療器械生產廠家、公司租借或免費提供給醫(yī)院可重復使用的醫(yī)療器械[1],如全髖關節(jié)器械、半髖關節(jié)器械、股骨髓內釘、髕骨爪器械、上肢器械、下肢器械、融合器腰椎、鎖骨重建板等。外來器械針對性強,方便手術,但價格昂貴,使用頻率有限,醫(yī)院從節(jié)約成本考慮一般不備此類器械,而采用租賃方式[2]。大量的外來手術器械公司存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器械流動性較大等因素[3],給消毒供應中心醫(yī)院感染控制管理埋下嚴重隱患[4]。為規(guī)范外來器械管理,控制醫(yī)院感染,保障病人安全,我院消毒供應中心協同信息科適應醫(yī)院全面信息化管理的發(fā)展趨勢[5],自主研發(fā)了消毒供應中心信息管理系統。2011年2月外來器械開始采用該系統進行管理,至今已達22089件,包括R橈骨板系列、L橈骨板系列、固定翼擴張器、股骨LC-DCP接骨板系列、松質螺釘系列、皮質螺釘系列、肱骨直型鎖定鋼板、骨髁板、臼挫連接桿等。
1.1 IT技術支持
服務器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工作站采用windows 2000/XP;采用 ADO的數據訪問方式;系統采用 Oracle 10 g數據庫存儲數據,采用powerbuilder9.0開發(fā)。
1.2 流程模式圖
建立植入物器械信息庫,實現植入物器械信息的可追溯管理。錄入植入物器械廠家廠商名稱、地址及聯系方式等信息,條碼槍掃描錄入植入物器械出廠原始條形碼,并輸錄該植入物器械名稱、規(guī)格、型號、類型、搜索輸入簡碼、材質、產地、價格等。利用系統查詢追溯功能,可以追溯到患者所使用植入物器械的詳細信息。
將錄入好的外來器械,根據手術部位及手術醫(yī)生的需要定義成外來醫(yī)療器械包,定義信息包括器械代碼、器械名稱、器械件數、器械供應商、器械類型、規(guī)格、基數、滅菌日期、失效日期、搜索簡碼等。實現了外來醫(yī)療器械包的可追蹤。
對外來器械包的處理分為回收、分類、清洗、消毒、干燥、檢查、包裝、滅菌、貯存、發(fā)放、使用、銷毀等12個環(huán)節(jié),是個相對閉合的可循環(huán)模式,其工作流程,見圖1。
圖1 外來器械處理流程
1.3 質量管理功能設計
充分利用數據庫龐大的數據存儲能力,收錄了全院所有外來器械的名稱、材質、規(guī)格、件數、清洗、滅菌方式等信息,實現了外來器械質量管理的可追蹤。質量管理模塊包括定義、成本定義、回收、清洗消毒管理、滅菌管理、發(fā)放、查詢、統計。定義與成本定義功能包括器械供應商、器械名稱、件數、規(guī)格、器械包名稱、內容、基數、保存期限、器械類型、器械代碼、滅菌費、折舊費、使用打印紙標簽類型的信息錄入;回收功能可以追蹤回收科室、回收員、器械包名稱代碼、器械件數;清洗消毒管理功能可以追蹤清洗設備編號、循環(huán)次數、清洗方式、器械名稱、件數、清洗人員、清洗消毒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滅菌管理功能可以追蹤器械包名稱、內容、器械規(guī)格、打包人員、查包人員、滅菌日期、失效日期、滅菌器編號、循環(huán)次數、滅菌員、滅菌方式、滅菌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發(fā)放功能可以追蹤器械包名稱、發(fā)放件數、發(fā)放時間、發(fā)放人員;查詢與統計功能可以查詢發(fā)放科室、發(fā)放時間、發(fā)放人員、發(fā)放器械名稱、數量及統計人員工作量。
1.4 系統設計
該系統以監(jiān)控消毒供應中心內的清洗消毒與滅菌過程為主線,輔以電子申請單功能,利用條形碼技術,對醫(yī)療器械和輔料等醫(yī)療包在消毒供應中心內從回收到清洗消毒、打包、滅菌、儲存、發(fā)放的全過程進行跟蹤記錄[6]。將醫(yī)療包回收、清洗消毒相關信息,形成醫(yī)療包的條形碼標簽、打印條形碼標簽[7],利用條碼槍掃描將醫(yī)療包內容錄入系統,進行保存追溯管理。
外來手術器械及植入物滅菌包均采用條形碼跟蹤追溯管理,每套器械及植入物的清洗、消毒、滅菌、監(jiān)測及應用信息都直接通過條形碼掃描進入患者的信息庫內,為患者及醫(yī)院提供最完整的信息資料,隨時可跟蹤、查詢[8]。消毒供應中心信息管理系統對外來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檢查與包裝、滅菌、發(fā)放、使用以及銷毀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詳細準確的記錄,并且可以將各項數據保存到醫(yī)院服務器數據庫,需要時可以立即提取查看。
(1)外來器械包信息的可追溯管理。將外來器械供應商、器械名稱、件數、規(guī)格、器械包名稱、內容、基數、保存期限、器械類型、器械代碼、使用打印紙標簽類型等人工手動錄入消毒供應中心信息管理系統中,系統自動按順序生成獨立的器械包條形碼標簽,通過條形碼標簽及系統查詢可以追溯到包內外來器械詳細信息,從而實現外來器械及所組合成醫(yī)療器械包的信息追溯管理。
(2)外來器械回收的可追溯。消毒供應中心回收外來器械,清點核對無誤后,將器械包名稱、件數記錄在專用本上,手動錄入消毒供應中心信息管理系統,錄入內容有回收科室、回收員、器械包名稱代碼、器械件數等,錄入完成保存后系統自動形成條形碼標簽,從而實現外來器械回收信息的可追溯。
(3)外來器械清洗消毒的可追溯管理。外來器械分類、拆卸、清洗消毒后,將設備編號、循環(huán)次數、清洗方式、器械名稱、件數、清洗人員、清洗消毒開始時間、結束時間錄入消毒供應中心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清洗質量可追溯。
(4)外來器械滅菌檢測管理的可追溯。利用條碼槍掃描外來器械包外條形碼標簽,自動錄入器械包名稱、內容、器械規(guī)格、打包人員、查包人員、滅菌日期、失效日期、滅菌器編號、循環(huán)次數、滅菌員、滅菌方式、滅菌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等,實現器械包滅菌質量的可追溯。
(5)外來器械發(fā)放的追溯管理。檢查外來器械包外化學指示物變色合格后,進入消毒供應中心信息管理系統發(fā)放界面,條碼槍掃描包外條形碼標簽,通過系統可以追溯已發(fā)放器械包名稱、發(fā)放件數、發(fā)放時間、發(fā)放人員等信息。
(6)外來器械召回信息追溯。消毒供應中心信息管理系統的使用結合了無線射頻和條形碼2大技術,通過條碼槍掃描條形碼標簽的方式, 可以對外來器械回收、清洗消毒、檢查與包裝、滅菌、發(fā)放進行全過程跟蹤記錄和相關信息的查詢,出現清洗或者滅菌質量不合格時,可以按照消毒技術規(guī)范召回制度快速追回。
(7)患者使用外來器械信息的可追溯。通過消毒供應中心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查詢患者所使用的外來器械醫(yī)療包的相關信息,并把該器械包的條碼儲存在醫(yī)院服務器上,從而實現可追溯。
(8)已使用植入物器械銷毀的追溯管理。取出患者已使用的植入物器械,回收至消毒供應中心,集中統一銷毀,并關聯至消毒供應中心信息管理系統外來器械模塊中相關植入物器械的內容信息并作已處理的標識,做到植入物器械最終階段的追溯管理。
(9)對外來器械包的預警機制。系統根據預設的保存期限,對即將超過失效日期的外來器械包自動識別并在計算機顯示屏上發(fā)出警示。
建立對外來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操作過程記錄,對影響滅菌過程和結果的關鍵要素進行記錄,保存?zhèn)洳?,包含所有相關物品、影響滅菌過程和結果的各單個過程及步驟,如清洗、消毒、包裝材料、器械類型、儲藏和運輸等滅菌過程的所有要素都需要被界定和記錄在確認報告中,實現全過程的可追溯性[9]。消毒供應中心信息管理系統對外來器械從回收到患者使用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細致化的描述,數據及時準確,客觀真實,具有可追溯性,同時亦可作為必要時的法律依據,保護自身權益。做好外來手術器械的可追溯管理,既可以加強和持續(xù)改進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質量,同時也是保障手術患者醫(yī)療安全的需要。消毒供應中心應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加強人員培訓,大膽嚴格實施管理,重視外來器械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管理,使外來器械的質量管理工作走上規(guī)范化、程序化、科學化和社會化軌道[10]。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1部分:管理規(guī)范[S].2009.
[2] 程平,謝甜芳.蘇州地區(qū)外來醫(yī)療器械管理現狀調查[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4,3(4):422-423.
[3] 呂永杰,王春梅,高秀梅,等.醫(yī)院外來器械的可追溯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0,25(6):48-50.
[4] 李紅,陳輝,趙愛民,等.外來手術器械的管理[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7):999-1000.
[5] 梅衛(wèi)玲,周宏宇,楊永豐.醫(yī)院感染管理系統在醫(yī)院感染管理質量中的作用[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3):514-515.
[6] 李理,王飛,李剛榮.消毒供應中心追溯管理系統在醫(yī)院的應用[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3,28(5):78-80.
[7] 劉承軍,鄒佩珍,吳清玲.多功能打印標簽在消毒供應中心的應用體會[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10,10(31):118-119.
[8] 商玲,初玉云,李冰,等.集中處理外來器械控制外科感染的調查[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3):529-530.
[9] 蔡小干.手術室外來器械的零風險管理[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112-113.
[10] 戴小明,徐宇紅,江麗華.外來手術器械納入醫(yī)院程序化管理的效果評價[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9):1287-1288.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Foreign Device” Module in IMS of the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Center
LIU Cheng-juna, XIAO Changa, LIN Ping-dongb
a.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Center; b.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180thHospital of PLA,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利用無線射頻技術、條形碼技術結合信息管理系統,在消毒供應中心對外來器械進行管理,實現了對外來器械全過程的跟蹤記錄,提高了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大大降低了院內感染幾率和醫(yī)療成本。
外來器械;追溯管理;消毒供應中心;院內感染;條形碼
RF (Radio Frequency) techniques and bar-code techniqu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M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re applied to the management of foreign devices in the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center. This new methodology realizes the full-process track record for foreign devices, thus improving the work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center and greatly reducing th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medical costs.
foreign devices; trace management;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center; nosocomial infection; bar-code
R187;R197.324
C
10.3969/j.issn.1674-1633.2015.02.037
1674-1633(2015)02-0125-03
2014-08-20
2014-10-20
林平冬,解放軍第一八零醫(yī)院護理部主任,副主任護師。
作者郵箱:xcfx99@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