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康,徐 晶,楊春蓮,劉愛民,陳海萍,胡艷紅
(萍鄉(xiāng)市婦幼保健院婦科,江西 萍鄉(xiāng) 337000)
萍鄉(xiāng)地區(qū)宮頸上皮內瘤變及宮頸癌的相關危險因素調查
柳林康,徐 晶,楊春蓮,劉愛民,陳海萍,胡艷紅
(萍鄉(xiāng)市婦幼保健院婦科,江西 萍鄉(xiāng) 337000)
目的 了解萍鄉(xiāng)地區(qū)婦女宮頸上皮內瘤變(CIN)及宮頸癌的相關危險因素,為采取合理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方法 按照宮頸疾病篩查三階梯診斷程序納入261例CIN及宮頸癌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并進行書面問卷調查;婦科和實驗室檢查包括液基細胞學、陰道鏡、組織病理學檢查等。結果 萍鄉(xiāng)地區(qū)婦女CIN的相關危險因素包括:初次性生活過早、多個性伴侶、流產次數多、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宮頸癌的相關危險因素包括:流產次數多、宮頸糜爛、多個性伴侶、初次性生活過早、HPV感染、口服避孕藥等。結論 HPV感染、流產次數多、多個性伴侶是宮頸癌及CIN的共同高危因素。
宮頸上皮內瘤變; 宮頸癌; 危險因素; 萍鄉(xiāng),江西
宮頸癌是影響婦女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在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其發(fā)病率仍居首位,嚴重威脅著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一組癌前病變,可以反映宮頸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連續(xù)病理變化過程[1-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在萍鄉(xiāng)市婦幼保健院婦科治療的261例CIN及宮頸癌患者的資料,以了解萍鄉(xiāng)地區(qū)CIN及宮頸癌的相關危險因素。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婦科門診和住院部經宮頸活檢病理初次確診的CIN及宮頸癌患者共261例(CIN 207例、宮頸癌54例),年齡18~61(41.7±8.3)歲。均排除卵巢手術切除、妊娠婦女、其他癌癥及現甾體類激素治療者,均在萍鄉(xiāng)地區(qū)居住15年以上。
1.2 方法
所有患者通過宮頸病變宮頸篩查三階梯診斷程序[(液基細胞學檢查+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電子陰道鏡檢查→電子陰道鏡下組織活檢]進行宮頸癌前篩查,并發(fā)放書面調查問卷,收集資料完整的患者。
1.2.1 調查問卷內容
根據本地區(qū)地域氣候、經濟特點,自行設計宮頸癌危險因素調查問卷表。調查內容包括:1)一般資料(年齡、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態(tài)、職業(yè));2)病史及對宮頸癌認知情況(患病前體檢次數、是否了解宮頸癌的危險因素、有關HPV知識、性傳播病史、細胞學檢查、婦科炎癥病史、不孕病史);3)生育史(月經初潮年齡、是否絕經、絕經年齡、結婚次數、第一次結婚年齡、第一次分娩年齡、懷孕次數、活產次數、流產次數);4)避孕史(避孕方式、口服避孕藥時的年齡、使用避孕藥的時間、患病前是否一直使用避孕藥);5)吸煙史(是否有規(guī)律吸煙、共同生活的家人是否吸煙、共同生活家人的平均吸煙量);6)性生活史及性衛(wèi)生習慣(與幾位男性發(fā)生過性關系、第一次性生活的年齡、丈夫是否有其他性伙伴、丈夫是否做包皮術、月經用材、在家每月洗澡次數、性生活前后是否洗外陰)等。
1.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用危險度比值比(OR)分析CIN和宮頸癌的相關危險因素,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CIN與宮頸癌年齡分布情況
207例CIN患者,發(fā)病年齡多集中在性生活活躍的年齡段,即21~49歲,其中30~49歲占69.6%(144/207),其最高峰年齡段為30~39歲;54例宮頸癌患者年齡28~62歲,40~65歲占79.6%(43/54),其最高峰年齡段為50~65歲。見表1。
2.2 CIN和宮頸癌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流產次數、性伴侶數、初次性生活年齡、HPV感染為CIN的顯著相關因素;流產次數、性伴侶數、HPV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齡、口服避孕藥為宮頸癌的顯著相關因素。見表2。
表1 261例CIN與宮頸癌年齡分布 例
表2 CIN和宮頸癌的相關危險因素 例
CIN和宮頸癌的相關危險因素有婚育因素、宮頸柱狀上皮外移、包皮垢、性行為、性傳播疾病以及病毒病因等。影響宮頸癌發(fā)病的因素很多,包括HPV感染、性行為、種族、文化程度及社會經濟地位、孕產史、單純皰疹病毒-Ⅱ、避孕方法以及食物、吸煙和宿主的遺傳等,這些因素既可單獨作用,也可相互協同作用[3]。本研究結果提示HPV感染、性生活過早、多個性伴侶等是導致CIN和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初次性生活年齡≤20歲者宮頸病變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初次性生活年齡≥21歲者,與文獻[4]報道相符。Rostad 等[5]報道初次性交年齡在16~19 歲時OR值為1.8,<15 歲時OR值明顯增加至 4.8(P=0.00);宮頸癌的患病危險性與性伴侶數及分娩次數呈正比關系,分娩次數>5 比分娩次數為0~1的風險度增加 4 倍(P=0.00);多個性伴侶增加了性傳播疾病的概率,單純皰疹病毒-Ⅱ、沙眼衣原體的感染機會也會增加。有研究[6]也證實宮頸癌的發(fā)病風險與初次性交年齡、多個性伴侶、分娩次數相關。HSV-Ⅱ與HPV之間能起到協同作用,Hammouda等[7]報道宮頸癌涂片標本進行 HPV DNA分析,提示HPV感染與宮頸癌發(fā)生相關。當多種病毒類型的 HPV 感染同時存在時,宮頸癌的危險性也增高[8-9]。
有研究[10]認為吸煙可降低宮頸的免疫防護,使宮頸黏液的致突變性增加,使其更容易感染 HPV病毒,而最終導致腫瘤的發(fā)生,吸煙在排除了性行為影響后依然是宮頸癌發(fā)生的獨立風險因素??诜茉兴幙赏ㄟ^病毒基因組中的激素效應元件增強 HPV 的表達,從而增加CIN 及宮頸癌的發(fā)病風險[11]。衛(wèi)生狀況與宮頸癌的發(fā)生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尤其是農村婦女,不良衛(wèi)生狀況也是誘發(fā)宮頸癌的最大風險因素。另外受教育程度亦是 CIN 及宮頸癌的重要風險因素[12]。
了解CIN和宮頸癌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能夠發(fā)現高危人群并對其進行定期篩查和隨訪;同時,應進一步普及宮頸癌、CIN的防治知識,開展生殖保健教育活動和性衛(wèi)生指導,對相關危險因素加大宣傳力度,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以降低本地區(qū)的婦女宮頸癌的發(fā)病率。
[1] 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61-268.
[2]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012-2028.
[3] Salcedo M D,Silveira G P,Zettler C G.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p16 and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 in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and cervical cancer[J].Rev Bras Ginecol Obstet,2008,30(2):61-66.
[4] Gariglio P,Gutiérrez J,Cortés E,et al.The role of retinoid deficiency and estrogens as cofactors in cervical cancer[J].Arch Med Res,2009,40(6):449-465.
[5] Rostad B,Schei B,Da Costa F.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in Mozambican women[J].Int J Gynaecol Obstet,2003,80(1):63-65.
[6] Kwanbunjan K,Saengkar P,Cheeramakara C.Low folate status as a risk factor for cervical dysplasia in Thai women[J].Nutrition Research,2005,25(7):641-654.
[8] 王麗萍.高危型HPV DNA病毒負荷量與宮頸病變的研究[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1,13(12):1682-1683.
[9] 劉宏圖.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宮頸癌進展的相關性[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26(5):324-327.
[10] Hellberg D,Nilsson S,Haley N J,et al.Smoking and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nicotine and cotinine in serum and cervical mucus in smokers and nonsmokers[J].Am J Obstet Gynecol,1988,158(4):910-913.
[11] Sukasem C,Pairoj W,Saekang N,et al.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 in women with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and cervical cancer:will a quadrivalent vaccine be necessary in Thailand?[J].J Med Virol,2011,83(1):119-126.
[12] Zhao Fanghui,Forman M R,Belinson J,et al.Risk factors for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among unscreened women in a high-risk rural area of China[J].Int J Cancer,2006,118(2):442-448.
(責任編輯:羅芳)
2014-06-28
R737.33; R711.74
A
1009-8194(2015)01-0097-03
10.13764/j.cnki.lcsy.2015.0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