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洋 韓仙芝
不同乙肝血清模式下前S1抗原以及HBV-DNA檢測的結(jié)果分析
朱海洋 韓仙芝
目的檢測不同乙肝血清模式下前S1抗原(PreS1)以及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的結(jié)果, 并探討三者的關系及臨床意義。方法 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方法對500例乙肝患者血清進行乙肝血清標志物(HBV-M)和PreS1檢測, 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FQ-PCR)方法檢測HBV-DNA。結(jié)果 PreS1總陽性率為73.8%, HBV-DNA總陽性率為65.8%,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大三陽組中PreS1陽性率為93.1%, HBV-DNA陽性率為100.0%, 兩者陽性率接近,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小三陽組中PreS1陽性率為69.9%, HBV-DNA陽性率為45.8%, PreS1陽性率明顯高于HBVDNA,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陽性組的PreS1和HBV-DNA陽性率均明顯高于HBeAg陰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HBeAg陽性組中, PreS1和HBV-DNA陽性率相近,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HBeAg陰性組中, PreS1陽性率高于HBV-DNA,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jié)論 HBeAg和PreS1與HBV-DNA檢測率高度相關, PreS1與HBV-DNA既有一致性, 又有互補性。對檢測HBeAg陰性的乙肝患者, PreS1有獨特的優(yōu)勢。乙肝血清
前S1抗原;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乙肝血清標志物;乙型肝炎e抗原
HBV感染是引起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是HBV高流行區(qū)[1], 乙型肝炎患者的診斷主要依據(jù)是HBV-M、HBV-DNA、PreS1以及乙肝大蛋白。乙肝血清標志物已作為常規(guī)檢查廣泛應用于臨床, PreS1是HBV外膜蛋白(含S、前S1和前S2蛋白)的重要成分, 是反映病毒的活動性復制和肝臟損害的指標[2], HBV-DNA稱為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 是判斷乙肝病毒有無復制的金指標。本文通過ELISA檢測乙肝患者的HBV-M、PreS1, 用熒光定量PCR法檢測HBV-DNA, 對其結(jié)果進行分析比對,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行HBV-M、HBV-DNA及PreS1檢測的HBV感染患者共500例,其中乙肝血清學模式:①HBsAg(+)、HBeAg(+)、HBcAb(+) (即乙肝大三陽)174例;②HBsAg(+)、HBeAb(+)、HBcAb(+) (即乙肝小三陽)236例;③HBsAg(+)、HBcAb(+)52例;④HBsAg(+)、HBeAb(+)18例;⑤HBeAb(+)、HBcAb(+)11例;⑥HBsAg(+)9例。
1.2 方法與試劑
1.2.1 HBV-M檢測 采用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乙肝五項試劑盒, 用ELISA法進行HBV-M檢測并依據(jù)檢測結(jié)果進行分組。
1.2.2 PreS1檢測 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 以固相化的HBsAb單抗捕獲待檢標本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用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抗PreS1單抗作為檢測抗體, 根據(jù)酶-底物反應后的呈色吸光值, 測定血清中乙肝病毒PreS1。試劑由上海阿爾法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試劑批號:200405l00。
1.2.3 HBV-DNA檢測 對于HBV-DNA的檢測采用PE-7500型熒光定量檢測儀, 試劑選購于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實驗設施及操作規(guī)程嚴格按照衛(wèi)計委頒發(fā)的《臨床基因擴增PCR診斷實驗室工作規(guī)范》要求進行。結(jié)果判斷:HBV-DNA值>5×102 IU/ml為陽性。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PS16.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各組數(shù)值比較均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乙肝血清學模式下HBV-DNA與PreS1檢測結(jié)果見表1。在受檢的500例標本中, PreS1總陽性率為73.8%, HBV-DNA總陽性率為65.8%, 二者陽性率接近,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而在各組中, 兩者的陽性率又有所不同:第1組(即大三陽組)中PreS1陽性率為93.1%, HBV-DNA陽性率為100.0%, 兩者陽性率接近,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該組存在病毒高復制;第2組(即小三陽組)中PreS1陽性率為69.9%, HBV-DNA陽性率為45.8%, PreS1陽性率明顯高于HBV-DNA,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由此可知部分HBeAg轉(zhuǎn)陰的患者仍有乙肝病毒高復制;第4組, PreS1和HBV-DNA陽性率分別為94.4%和100.0%,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該組患者也有病毒高復制和高傳染性。
2.2 HBeAg陽性組的PreS1和HBV-DNA陽性率均明顯高于HBeAg陰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HBeAg陽性組中, PreS1和HBV-DNA陽性率相近,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HBeAg陰性組中, PreS1陽性率高于HBVDNA,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見表2。在HBV-DNA陽性的329例標本中, PreS1和HBeAg陽性率分別為85.1%和52.9%,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二者與HBV-DNA的總符合率分別為72.4%和69.0%, 表明三者之間有一定相關性。PreS1和HBV-DNA有交叉陽性與交叉陰性結(jié)果, 說明二者同時檢測有很好的互補作用。見表3。
表1 HBV-M與PreS1、HBV-DNA聯(lián)合檢測結(jié)果[n(%)]
表2 HBeAg陽性組和陰性組中PreS1和HBV-DNA檢測結(jié)果[n(%)]
表3 HBV-DNA和PreS1、HBeAg的關系[n(%)]
Dane顆粒(HBV)屬嗜肝DNA病毒科, 為部分雙鏈環(huán)狀DNA。HBeAg是HBV核心抗原裂解的產(chǎn)物, 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外殼蛋白的一部分, HBV-DNA為乙肝病毒基因。乙肝血清標志物為HBV復制和傳染性的檢測指標[3]。HBeAg由C基因區(qū)編碼, 當 HBV-DNA第1896位核苷酸G被A置換從而導致前C區(qū)基因出現(xiàn)終止密碼子ATG, 導致HBeAg低表達或不表達, 產(chǎn)生HBeAg變異株[4], 表現(xiàn)為HBeAg陰性,而HBV仍持續(xù)復制[5]。有研究證實亞洲平均50% HBeAg陰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前C區(qū)突變, 部分患者體內(nèi)仍有乙肝病毒的復制, 其發(fā)生慢性肝炎惡化和重型肝炎的幾率較大,因此單以HBeAg是否轉(zhuǎn)陰作為乙肝病毒復制活躍與否的指標是不夠的。研究發(fā)現(xiàn), 前S1抗原與HBV-DNA檢測率高度相關, 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病毒復制指標[5], 因此作為一種新的血清學指標, 在臨床上顯示出其獨特的優(yōu)勢。HBVDNA陽性代表有完整的乙肝病毒顆粒的復制, 在HBeAg陽性患者的檢測陽性率達100%, 是衡量乙肝病毒復制有無高低的金標準。
本研究表1的結(jié)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的較相符[3]。在HBeAg陽性的兩組乙肝模式(第1、4組)中, PreS1陽性率分別為93.1%和94.4%, HBV-DNA陽性率均為100.0%, PreS1稍低于HBV-DNA,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BeAg總陽性模式組與總陰性模式組的PreS1陽性率分別為93.2%和6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HBeAg與PreS1和HBV-DNA的總符合率分別為56.2%和69.0%。而HBV-DNA陽性組中, PreS1和HBeAg與其的總符合率分別為72.4%和69.0%。這些結(jié)果說明, PreS1和代表乙肝病毒復制指標的HBeAg和HBVDNA有著顯著的相關性, PreS1和HBV-DNA在反映乙肝病毒復制方面也有很高的一致性。因此, PreS1是十分重要的乙肝病毒復制指標, 這與資料報道基本相符。
在HBV-DNA陽性組中, HBeAg陽性率為52.9%, 明顯低于PreS1的陽性率, 與HBV-DNA的差異更是顯著。在HBeAg陰性的第2、5組中, PreS1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69.9%和36.4%, 均高于HBV-DNA的檢出率(45.8%和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而在HBeAg總陰性模式中, HBVDNA的檢出率為47.5%, 低于PreS1。HBV-DNA陰性組中PreS1陽性率為52.0%。因此認為PreS1較HBeAg更敏感的反映了乙肝病毒復制的情況。且與HBV-DNA有顯著互補性,其可能原因是病毒管狀顆粒上存在前S蛋白而不含HBVDNA。因此, 在檢測HBeAg陰性的乙肝患者中, PreS1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乙肝血清標志物具有價格低、簡便、快速等特點, 對于了解臨床不同類型肝炎患者病毒復制和傳染性有一定的意義。HBV-DNA檢測可直接反映乙肝病毒復制有無高低, 是判斷乙肝患者是否有傳染性的金指標, 臨床上已廣泛開展。其對實驗室條件要求苛刻, 而PreS1操作簡單, 價格低廉, 在沒有條件的時候, 可以選用PreS1作為替代, 在判斷乙肝患者感染狀態(tài)和評價抗病毒療效上有一定的價值。
綜上所述, 乙肝血清標志物聯(lián)合HBV-DNA以及PreS1檢測是乙型肝炎早期診斷和評價療效的可靠指標。
[1] 張小寧, 郝曉柯, 余妍, 等.不同血清學標志物與HBV-DNA含量及Pre-S1在診斷乙肝病毒復制中的價值.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 2006, 21(6):48-51.
[2] 周細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腺苷脫氨酶的應用價值探討.中南大學, 2006.
[3] 劉燦, 翁義銳, 陳永東.乙肝患者HBsAg定量與HBV-DNA及乙肝標志物模式的比較分析.福建醫(yī)藥雜志, 2006, 28(4):124-125.
[4] 張玉琦, 周秀梅, 丁明權, 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與臨床特征的關系.醫(yī)學臨床研究, 2003, 20(9):676-678.
[5] 吳瑤, 沈云峰, 張玲, 等.腺苷脫氨酶的檢測及在肝病中的意義.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 31(2):76-7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023
2014-12-02]
450052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肝病科
標志物聯(lián)合HBV-DNA以及PreS1可作為乙型肝炎早期診斷和評價療效的可靠指標, 尤其在隱匿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