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花
【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質(zhì)的課程,決定了它的教學方法與其他科目的不同。 怎樣教好英語一直是我們英語教師所深思的問題。本文筆者主要談了自己在初中英語教學方面的一些問題和看法。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英語;教學;對策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很多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走進了課堂。作為一名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多年的教師,深刻地體會到“責任”這兩個字好辛苦,它不僅要求你要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對,而且還要力爭做好。
一、新課改下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現(xiàn)狀問題
對于初中生來說,初中英語課程的重要意義,同語文、數(shù)學科目一樣不言而喻。 當前初中英語的教學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的教學質(zhì)量,進一步來說,還影響著學生的英語水平。
(一)對新課程標準認識不足
當前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沒有深入的掌握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基本的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于基礎教育課程所作出的基本規(guī)范以及質(zhì)量要求。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七、八、九這三個年級要完成三、四、五這三級目標,那么什么是三、四、五級目標呢,目標的內(nèi)容又包括什么 ,一線的英語老師對于這些問題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師不僅要將這些新課程標準牢記于心,更重要的是要將它們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之中,往往最難的就是這一環(huán)節(jié)。初中的許多英語教師還不能很到位的掌握對新課程標準的認知,很多教師對于新課程標準的認知依然停留在較為膚淺的層次上。對于教師來說,是否能夠接受一種全新的教學標準是一個問題,而是否能夠駕馭這種新教學標準就更是一個問題,即使有些教師能夠接受,但是也不一定能夠一一將它們實現(xiàn)在課堂中。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們普片存在一種對新課程標準掌握不夠透徹的問題,這就嚴重的影響了新課程標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成效。
(二)教學目標單一
新課改對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進行了大膽改革,但最終的評價考查制度,卻并沒有進行及時更改,這使得教學與評價過程中會出現(xiàn)許多矛盾。大多數(shù)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在考試中的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通過課堂中對知識點的大量練習和講解,讓學生完成對知識點的掌握,一味的鍛煉學生應試能力。教師將大多數(shù)精力和時間放在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也將教學目標局限在應試能力方綿綿,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和素質(zhì)教育,并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沒有準確地進行角色定位
學生學習的成效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標準,新課程標準也對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作出了明確的要求,所以,必須要以學生為出發(fā)點來設置教學目標。新課程改革著力于調(diào)動一切可能的力量,全方位的促進學生這一學習主體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在中國的英語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在中國人的心里根深蒂固,在很多英語教學目標的描述中都存在著一個通病就是以教師為本位的教學方式,對于教師教的行為過分的強調(diào),教師往往將自己看作是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則被教師當作單純接受知識的被動客體,學生的學習水平只能被教師這一教學主體的教學水平所決定,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是將教師當作中心而進行的,學生則一直處在一種邊緣地帶,教師取代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成為了課堂教學中的中心。
二、新課改下初中英語教學改進的對策
(一)強化英語教師思想教育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往往受到教師的教學習慣影響,負面的教學習慣會對教師的教學策略產(chǎn)生嚴重的阻礙作用。強化初中英語教學的素質(zhì)教育,應當改變教師受到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的影響,通過強力的培訓環(huán)節(jié),讓教師能夠在思想層面桑全面理解素質(zhì)教育理念,形成素質(zhì)教育的教學習慣,并加強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素質(zhì)教育實施。
(二)準確地進行角色定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我國,以教師為中心的初中英語教學是難以避免的情況,教師永遠都是一個扮演著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角身份,學生只是臺下的觀眾,教師將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反而被教師放在首要位置的是對于英語語言知識的傳授,教師總是以應試為自己的教學目的,往往忽略了英語語言的實際價值。因此,為了對新課程改革形成一種良好的適應,改善上述的不良現(xiàn)狀,首先教師應該在初中英語課堂的實際教學中更新觀念以及轉(zhuǎn)變角色,并與學生建立起良好和諧的關系,變教師主體為教師主導,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的發(fā)揮出來,努力恢復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的發(fā)揮,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的調(diào)動起來,讓學生擁有不斷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將來進行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巧作英語課堂筆記
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講得好。記筆記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應該養(yǎng)成的一個好習慣。它不僅在平時的學習中,而且在英語復習階段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筆記習慣能讓學生專注于課堂內(nèi)容,并且能幫助他們將對語言的感性認識轉(zhuǎn)化為理性的理解。如何在上課過程中緊跟英語教師思路的同時做筆記,這是最重要同時也是最難做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所講的東西和所板書的東西可能會比較多,如果不加選擇,全部記錄,有些學生可能顧了筆記就顧不了聽課,那么在這個階段就要求學生學會有所選擇地去做筆記了。一般來說,教師要把重要的東西用紅筆或者打五角星標注,請學生記下來,而且記錄在書本固定的一個地方,這樣有需要的時候,只要大家一起打開書,都能找到對應的筆記內(nèi)容,復習起來非常方便。另外,教師要在課堂上即興拓展一些知識或者單詞,這時候只要學生將自己覺得重要或感興趣的知識點也可以記下來。在課堂上千萬不要只顧抄寫教師的板書內(nèi)容,不跟教師的教學思路。因此,把握做筆記的好時機也是十分重要的。最佳的做法是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快速記錄下重點知識或解題技巧,也可以由教師調(diào)控,在講解結(jié)束后留下固定的筆記時間。為了及時檢驗學生記錄筆記的情況,我在每節(jié)課后會抽取一系列學號的學生, 面批筆記, 這也成為了初中學生的一個新的聽課習慣,而這個習慣也將讓學生受益終生。endprint
(四)對學生要實施分層教學方式
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英語知識基礎不同,導致他們在學習英語時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要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差異實行分層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水平和能力, 按照學生間的差異設計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對不同的學生實行不同的要求標準, 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夠提高英語知識能力,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使他們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喜歡上英語學科。例如,對英語基礎較好、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要求其背誦課文;而英語水平較低、語言組織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要求其通讀全文。教師還要根據(jù)不同標準對學生進行全面肯定的評價,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學生的進步。同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教導學生在學習時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例如,水平較高的學生,可要求其在課后多閱讀英語讀物,增加英語口感;而水平較低的學生,則要求其在課后多朗誦教材,增加對教材的熟悉度,提高其在課堂上的適應能力。通過分層教學,全面評價,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五)加強英語教學評價方式改革
一是尊重學生,并激勵和贊賞學生。面對學生的進步和努力,教師應適時地給以積極評價,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立性和興趣、愛好與專長,使學生獲得自尊的肯定和努力奮發(fā)學習的動力,感受到思維勞動所帶來的樂趣。其次,應堅持讓學生平等地參與進來,實行自評、互評、師評相結(jié)合。通過自評讓同學們較客觀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樹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進。小組同學集體評議,可以補自評時的不足,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師評可以作為自評、互評的有效補明確地指出學生應發(fā)揚的優(yōu)點和需要努力改進的不足之處。為了響應新課標的改革目的,在評價中應相應地加大聽、說的權重。這樣三結(jié)合的評價方式更客觀、更全面,學生樂于參與也樂于接受,更有利于建立民主、和諧的英語課堂。例如:在一堂英語寫作課中,如何評價學生的習作來提高英語寫作的有效性呢?筆者把學生分成組,以兩人為宜,互相更正;每個學生都批閱別人的作文,指出并改正畫出的錯誤,簽名上交,教師再對作者和批閱者分別打分或者寫出評語。教師的評語根據(jù)作者與批閱者的不同情況可能有建議忠告性的,也可能是鼓勵性的。例如“Excellent!“”Welldone!“”You are smart!”或者是一個簡單的笑臉符號。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以上這些簡單的評語對學生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生的寫作興趣也越來越濃了,教師英語課堂寫作教學的有效性也隨之提高了。
參考文獻:
[1]尹航.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英語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
[2]韓俊秀.分層教學法視角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