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喜/中華詩詞學(xué)會副會長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有“基督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稱號,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國民黨元老,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親密朋友。在戎馬生涯中,他共寫詩一千多首,并以“丘八詩人”之稱而著名。
馮玉祥
我
馮玉祥
平民生,平民活。
不講美,不求闊。
只求為民,只求為國。
奮斗不已,守誠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盡心盡力,我寫我說。
咬緊牙關(guān),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一點不錯。
馮玉祥出身窮苦,只讀過一年多私塾,11歲當(dāng)兵。他在軍營里讀書、學(xué)寫字,因為窮,就用細竹筒纏上麻絲,蘸著泥在鐵片上練字。他一生輾轉(zhuǎn)坎坷,但好學(xué)不輟,即使在戎馬倥傯中仍手不釋卷。書讀多了,就動手寫詩,自稱“丘八詩”。他說,我是一介武夫,是個大兵,將“兵”字上下拆開,就是“丘”字和“八”字。周恩來總理也親切地稱他為“丘八詩人”。
馮玉祥的詩有著鮮明的特色。其詩都是有感而發(fā),平白質(zhì)樸,感情熾烈,憎愛分明。他曾自謙地說:“我的詩,粗而且俗,和雅人們的雅詩不敢相提并論。”其實,他另辟蹊徑,堅守本色,用口語體寫作,散而不漫,放而有收,通俗而不淺薄,繼承了傳統(tǒng)詩詞與民歌交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頗具個性和光彩。
馮玉祥每到一地,必尋地方志仔細閱讀。1944年3月,他為抗日募捐而到了四川合江,當(dāng)晚便找來《合江縣志》。看到全縣有寺廟408座,1931年以后,又增修了198座,他心緒難平,極感普及科學(xué)知識的緊迫,并寫詩一首:
我讀合江縣志書,一夜未曾合眼珠。
原有大廟四百座,增修一百九十處。
我們科學(xué)不進步,這樣迷信太馬虎。
看重空想不實際,何時才能收失土。
此事革命應(yīng)當(dāng)做,敷敷衍衍太糊涂。
1938年春夏之交,馮玉祥到抗日前線,看到抗日英雄吳榮保壯烈犧牲的戰(zhàn)報,即作《銅山烈士吳榮?!芬皇祝娭屑ぴ脚c敬佩之情,溢于筆端:
大英雄,吳榮保,我民眾,好師表;家住銅山兩山口,敵陷故鄉(xiāng)不逃跑。我軍反攻,他作向?qū)?。不怕敵軍炮火猛,偵探敵情來報告。不料一日被敵擒,身受敵兵?shù)十刀;鮮血淋漓衣盡赤,吳君寧死不屈撓。臨死之時猶高唱:“殺死日本鬼,中國永不亡!”烈士為國死,萬世流芬芳。同胞奮起報仇恨,為我民族爭榮光。
馮玉祥歌詠的題材,同他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馮玉祥經(jīng)常帶領(lǐng)官兵廣植樹木,有“植樹將軍”之稱。他愛樹如命。在徐州時,曾作《護林詩》一首:“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逼鋹蹣渲椋芾煺媲???谷諔?zhàn)爭勝利后,馮玉祥為反內(nèi)戰(zhàn)到了美國。他看到美國的綠色遍地,便打電報回鄉(xiāng),號召父老鄉(xiāng)親多植樹,并作《森林》詩一首:“森林密層層,獨自慢慢行;紅葉和綠葉,天然畫圖成。”短短四句,意像俱佳,頗具風(fēng)韻,足見其詩的功底不淺。
國際友人白求恩病逝后,馮玉祥寫詩《悼白求恩大夫》:
一位外國人,名叫白求恩。
來自加拿大,不辭苦和辛。
為我獨立戰(zhàn),矢志獻其身。
服務(wù)在前線,救傷又治病。
意志何堅毅,博愛火熱心。
醫(yī)術(shù)也高妙,著手即回春。
全詩對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表現(xiàn)出敬仰之情。
馮玉祥是性情中人。對于日寇和漢奸投降派,他毫不掩飾對他們的痛恨與鄙視。汪精衛(wèi)從重慶經(jīng)昆明叛逃,公開投靠日本。馮玉祥知道后怒不可遏,在國民黨中央會議上力主開除汪精衛(wèi)的國民黨黨籍,并下令通緝,蔣介石卻表示只開除黨籍,留有余地。馮玉祥為此寫了120句的長詩《菜花黃》:
此花有傲骨,膽敢戰(zhàn)風(fēng)霜。
前方正抗日,汪賊竟投降。
……
平素空談?wù)?,離奇又狂妄。
……
黑白多不分,實已昧天良。
……
行年已半百,晚節(jié)末路忘,
只知富與貴,不替民族想。
……
千年萬歲后,“精衛(wèi)”惡名長。
嗚呼汪兆銘,心肝必喪亡。
嗚呼汪兆銘,不如菜花黃。
馮玉祥生活儉樸,有強烈的民本意識。駐江津的國民黨軍隊因看戲不買票引發(fā)爭執(zhí),某連長竟用機槍橫掃大街,打死無辜百姓。死者的母親知道馮玉祥來江津,就在大街上攔車喊冤。馮玉祥為此寫下了《喊冤婦》:
喊冤老太婆,一把抓住我。
冤枉又冤枉,叫我聽她說:
機槍滿街掃,兒子初打死。
一家靠誰養(yǎng)?淚水一沱沱。
當(dāng)兵不抗日,這是為什么?
養(yǎng)兵打百姓,天理是如何?
在江津的21天,馮玉祥深為廣大民眾的抗日熱情所動,每天詩如泉涌。21天共創(chuàng)作出46首詩歌,且言之有物,篇篇不俗,針砭時弊,曉暢易懂,不拘格調(diào),別具風(fēng)采。馮玉祥的創(chuàng)作激情,在古今中外的軍旅詩人中罕有其匹。1948年下半年,應(yīng)中共之邀,馮玉祥一家乘蘇聯(lián)“勝利號”輪船從美國返回祖國,9月1日,途中船泊黑海,輪船突發(fā)大火,將軍不幸罹難,國內(nèi)外為之震動。次年,中共在北京召開紀念會以示哀悼。毛澤東送了花圈,周恩來致悼詞,充分肯定了馮玉祥的歷史功績和詩作。馮玉祥的一生,是追求光明進步的一生,也是軍旅詩人慷慨歌吟的一生。
馮玉祥乘“勝利號”輪船殉難,是一大歷史謎團,至今未解。2007年,馮將軍的女兒、海軍醫(yī)院副院長馮理達籌備紀念馮玉祥遇難50周年活動,探求失火事件真相。整理和研究馮玉祥詩詞是研究和紀念活動的重要部分,展讀馮玉祥詩篇,便看到一個活生生的、痛快淋漓、不失平民本色的中華大漢。詩人最為可貴的是真情和赤子之心,他為人們喜愛和懷念,是理所當(dāng)然的,馮阿姨與我是忘年之交,我曾參與其事,深受教益。不料,馮理達阿姨因病于2008年初逝世,此事戛然而止,留下長長的遺憾和嘆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