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山海,童麗芳,周寅,蔣挺
(1.浙江中醫(yī)藥大學,杭州 310053;2.寧波市鄞州區(qū)鐘公廟醫(yī)院,寧波 315192;3.寧波市中醫(yī)院,寧波 315012)
凡在經期或經行前后,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者,稱為痛經。生殖器無明顯器質性疾病者稱為原發(fā)性痛經[1],青年婦女比較多見[2]。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原發(fā)性痛經是目前婦科最常見疾病之一[3-4],且以氣血瘀滯和寒濕凝滯型最為多見[5]。
近年來,三伏灸療法頗為盛行,筆者采用三伏貼配合TDP照射治療寒濕凝滯型原發(fā)性痛經患者32例,并與單純穴位貼敷治療20例和藥物治療31例相比較,現報告如下。
83例原發(fā)性痛經患者均為門診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采用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A組32例、B組20例和C組31例。A組中年齡最小15歲,最大27歲,平均年齡(21±4)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8年,平均(3.4±2.3)年。B組中年齡最小15歲,最大28歲,平均年齡(21±4)歲;病程最短 1年,最長 9年,平均(3.5±2.6)年。C組中年齡最小14歲,最大29歲,平均年齡(20±4)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10年,平均(3.3±2.9)年。3組患者年齡及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根據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痛經的相關診斷標準[6]。①經期或經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則昏厥,呈周期性發(fā)作;②好發(fā)于青年未婚女子;③排除盆腔器質性疾病所致腹痛。
1.2.2 中醫(yī)證候標準[6]
寒濕凝滯型痛經的辨證依據為經行小腹冷痛,得熱則舒,經量少,色紫黯有塊。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長。苔白,脈細或沉緊。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中醫(yī)辨證屬寒濕凝滯型;③自愿按規(guī)定接受本療法,配合后續(xù)隨訪,未進行任何其他治療者;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不符合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不屬于寒凝血瘀型者;②有不良反應不能耐受而退出者;③過敏性體質不適合貼敷者。
采用自制三伏貼,主要藥物為延胡索、炒白芥子、細辛、肉桂、當歸等,將藥物按一定比例磨成藥粉,用生姜汁調和,制成直徑約 3 cm的藥餅,放冰箱冷藏待用。在夏季三伏天期間,分別取藥餅,置于關元、氣海、神闕及雙側子宮5個穴位,再用透氣膠布固定,膏藥每次貼敷 2~3 h,并采用 TDP照射 30 min。每隔 10 d貼敷1次,共治療3次。3個月后隨訪觀察療效。
采用單純穴位貼敷治療,不采用TDP治療,取穴、操作及療程同A組。
口服痛經寶顆粒(河南省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Z41021972),每次1袋,每日2次,連續(xù)服用30 d。3個月后隨訪觀察療效。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定月經期間疼痛程度。即在紙上面劃一條長10 cm的橫線,橫線的一端為0,表示無痛;另一端為10,表示劇痛;中間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讓患者根據自我感覺在橫線上劃一記號,表示疼痛的程度。3組患者治療前后分別進行評分。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相關標準。
治愈:疼痛消失,連續(xù)3個月經周期未見復發(fā)。
好轉:疼痛減輕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維持3個月以上。
未愈:疼痛未見改善。
使用 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 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組治療期間有3例因故退出治療,最終納入統計共29例。
3.4.1 3組臨床療效比較
由表1可見,A組總有效率為93.1%,B組為85.0%,C組為77.4%。A組總有效率與B組和C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總有效率與C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3組臨床療效比較 (n)
3.4.2 3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由表2可見,3組治療前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組治療后VAS評分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和B組治療后VAS評分與C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C組比較2)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29 6.24±1.12 1.83±1.511)2)B組 20 6.15±1.18 2.25±1.711)2)C組 31 6.48±1.23 3.25±1.751)
原發(fā)性痛經屬中醫(yī)學“經行腹痛”“經痛”等范疇,常由腎氣虧虛、氣血虛弱、寒濕凝滯等原因[7-10],致使沖任胞宮氣血運行暢,不通則痛;或致使沖任胞宮失于濡養(yǎng),不榮則痛。治療應以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為主要原則。神闕、氣海、關元為任脈要穴,神闕穴可調理沖任、痛經活絡、行氣止痛作用[11-14];氣海穴具有益氣助陽、調經固經;關元穴具有培本固元作用,是治療痛經常用穴位[15-18];子宮穴為經外奇穴,主治各種婦科疾病。
在三伏天,以溫熱藥物貼敷相關穴位以激發(fā)經氣、調理沖任、溫經散寒、活血祛瘀,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可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體現了中醫(yī)學“天人相應”的原理[19-21]。TDP又稱神燈,由特定加熱器(特定的加熱溫度)加熱 TDP輻射板(用發(fā)明專利技術生產的含有 30多種人體內不可缺少的元素,以無序聚合體、晶態(tài)、氧化物和單質元素等物質形態(tài)存在,用特殊的制作工藝制成的受專利保護的復合生物搪瓷涂層板),產生波長范圍為2~25 μm和強度范圍25~35 mw/cm2內分布的特定電磁波,被與人體細胞中的吸收光譜相吻合的生物體匹配吸收、傳遞、轉化和利用后產生生物效應,能增強微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調整體內微量元素狀態(tài)、離子濃度、細胞水平和促進生物的信息代謝,產生對人體病變的修復,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22-24]。三伏貼配合TDP照射,既加強了藥物的溫熱效應,同時又起到治療作用,操作簡單方便,患者無痛苦,且療效肯定,免去了口服藥物的諸多不利因素,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1]張玉珍.中醫(y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320-323.
[2]Gagua T, Tkeshelashvili B, Gagua D. Primary dysmenorrhea: prevalence in adolescent population of Tbilisi, Georgia and risk factors[J]. J Turk Ger Gynecol Assoc, 2012, 13(3):162-168.
[3]保艷.溫經止痛法治療原發(fā)性痛經68例[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11):1379.
[4]喬麗,張衛(wèi)東.原發(fā)性痛經中醫(yī)認識淺解[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3,5(9):64-65.
[5]馬秀麗.原發(fā)性痛經的中醫(yī)證型規(guī)律[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2):2813-2814.
[6]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2:234.
[7]柳琳.中醫(yī)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fā)性痛經的臨床體會[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4,36(1):50-51.
[8]黃海燕.不同穴位艾灸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7):650-651.
[9]譚克平,李新偉,杜嘉.埋線配合中藥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fā)性痛經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9):864-866.
[10]莫慧,唐宜春,陳若踢,等.太乙神針治療原發(fā)性痛經時灸感與療效關系[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9):867-869.
[11]汪慧敏.中藥敷貼神闕穴治療原發(fā)性痛經33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03,35(7):45.
[12]徐強,韓志平.無痛腹針聯合艾灸神闕法治療原發(fā)性痛經 60例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5,31(5):445.
[13]羅清平,林咸明.隔姜灸神闕、關元穴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fā)性痛經65例[J].中醫(yī)藥導報,2015,21(9):40.
[14]楊星月,馬玉俠,杜冬青,等.基于代謝組學的隔藥灸臍法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的機理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8):707-710.
[15]王輝,張霞,于巖瀑,等.針刺關元穴與十七椎穴對原發(fā)性痛經療效比較[J].山西中醫(yī),2015,31(8):35-36.
[16]劉珍珍,張梅,齊丹丹,等.艾灸三陰交、關元對寒凝證類痛經大鼠子宮收縮強度和OTR的影響[J].中醫(yī)藥導報,2015,21(9):33-36.
[17]張偉,張琳.懸灸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的灸量相關因素研究[J].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27(2):65-67.
[18]趙莉,李沛,林鶯,等.艾灸關元治療原發(fā)性痛經 30例[J].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22(1):63-64.
[19]劉丹丹,劉霞,張濤,等.中醫(yī)三伏天治病理論的臨床應用概述[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3,22(10):478-480.
[20]王鈺玨,鐘蘭,豐芬.三伏天灸療法研究概述[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3,29(4):319-322.
[21]何偉,何嘉莉.三伏天灸的新理論與方法學探討[J].光明中醫(yī),2015,30(6):1336-1337.
[22]萬瓊.中西醫(yī)結合聯合TDP照射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68例[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13(6):62-63.
[23]趙宏濤.TDP治療儀的故障分析與維護[J].醫(yī)療裝備,2015,28(7):125.
[24]伊建霞.超激光與 TDP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5,21(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