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周炳琳教授的生平和事業(yè)(上)

        2015-05-03 02:40:08張友仁
        西安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北京大學

        張友仁

        (北京大學 經(jīng)濟學院,北京 100871)

        周炳琳,字枚蓀,1892年10月23日生于浙江省臺州市黃巖縣。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科經(jīng)濟系。歷任北京大學經(jīng)濟系教授、法學院院長、南京政府教育部常務次長、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和副秘書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等職。

        一、家世和求學

        周炳琳教授出生于手工業(yè)者兼小商人的家庭,祖輩世居浙江省臺州府黃巖縣西鄉(xiāng)寧溪鎮(zhèn)上山周行政村前岸自然村。父親周鴻甫是小手工業(yè)者(銅匠),晚年在黃巖城內(nèi)蒼頭街附近開了一家銅錫鋪,前面是商店,后面是手工作坊,生產(chǎn)銅臉盆、錫酒壺等商品出售。后來又往上海、寧波等地跑生意,替人家?guī)ж浳?,當?shù)亟凶觥白鏊汀薄?/p>

        父親對周炳琳的管教很嚴,想培植他讀書。七歲開始入私塾讀書,后來轉(zhuǎn)入學校。曾在黃巖城內(nèi)的璇珠小學讀書,當時因家庭經(jīng)濟遇到困難,準備輟學,幸而得到璇珠小學一位年長的老師的幫助,才得以繼續(xù)學習下去。他也曾在臺州椒江對岸前所鎮(zhèn)的法國天主堂小學(現(xiàn)前所中心小學)讀書,他在那里開始學習法文,打下了他后來極為堅實的法文基礎(chǔ)。有時他父親到上海跑生意回來,給他買回梁啟超等人寫的新書,鼓勵他閱讀。

        1907年周炳琳考入黃巖縣中學堂,在校修業(yè)五年,成績優(yōu)異,于1912年(民國元年)以第一名的成績在該校舊五年制第二屆畢業(yè)(見《浙江省黃巖中學校友名錄》1985年2月編印)。他父親于1911年因病去世,父親去世后,家里收入減少,而兄弟姐妹又多,因此他不得不放棄升學,而找到一個地方教書,于是他漸漸變得少年老成的樣子了。

        周炳琳教授肖像

        1913年,他的大哥周炳南在上海十六鋪開了一個小洋貨鋪。在大哥的支持下,他來到上海,報考大學。因受父親買辦思想的影響,曾經(jīng)有過讀上海的圣約翰大學,將來做一名買辦的思想。后經(jīng)入學考試,錄取為北京大學預科學生。1916年他升入北京大學法科經(jīng)濟門。起初表現(xiàn)出少年老成的樣子,一味讀書,想通過北京大學這所官僚養(yǎng)成所,將來好做官。后來,讀了陳獨秀等人辦的《新青年》雜志,受到很大的影響,準備發(fā)揚中國青年乘風破浪的偉大氣魄,而把想做官的思想“去掉了一半”。1917年1月,蔡元培校長到北京大學任校長,提倡科學與民主,他很贊成,也十分向往。當時,陳獨秀任文科學長、馬寅初任教務主任、顧孟余任經(jīng)濟門主任、李大釗任圖書館主任,周炳琳同他們都有親密的師生關(guān)系。1920年夏,周炳琳在北京大學法科經(jīng)濟系畢業(yè)。

        二、參加“五四”運動

        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周炳琳參加了“五四”運動及其準備工作。

        1918年10月,周炳琳和鄧中夏、許德珩等共8人發(fā)起組織《國民》雜志社,聘請李大釗教授為導師。1919年1月創(chuàng)辦《國民》雜志,由周炳琳、鄧中夏、許德珩等任編輯部干事,并且輪流擔任編輯部主任,主持編輯雜志及其他一切文字事務。

        周炳琳在《國民》雜志第二卷第一號上,發(fā)表了《鮑爾扎維克主義底研究》一文,文章結(jié)尾寫道:“鮑爾扎維克主義的紅旗必將飄揚在全世界!”新中國成立后我曾就此文的寫作經(jīng)過向他詢問。他說,蘇聯(lián)十月革命對他有影響,那時他讀了《共產(chǎn)黨宣言》,也讀過《資本論》第一卷,但總的說來對布爾什維克主義的認識是模糊的。這篇文章的寫作是閱讀了英文雜志《雙周》(Fortnight)上的一篇文章,受到它的影響而寫出的。

        “五四”運動時期,《國民》和《新潮》是北京大學學生辦的兩個主要刊物。在全國解放初期,周炳琳回憶起《國民》雜志社時對我說,《新潮》雜志在提倡白話文和介紹新思潮方面的確起了很大作用。《國民》雜志當時還允許用文言文,但是它的反對帝國主義和要和平的呼聲卻較高,《國民》雜志社的社員在實際行動上也較踏實。由于雜志社擁有社員200多人,包括北京各校的學生,不像《新潮》雜志社的成員僅限于北大一校。所以,《國民》雜志社在“五四”運動的組織上起過很大的作用。許德珩曾說過,陳獨秀在 “五四”運動以后對這兩個社團的評語是:“說話寫文章是《新潮》的人漂亮,做起事來卻是《國民》雜志社的人能干!”

        1919年3月,周炳琳和鄧中夏、許德珩、黃日葵、廖書倉、羅家倫、康白情等14人發(fā)起成立“以增進平民知識,喚起平民之自覺性為宗旨”的“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3月23日在北京景山東街(現(xiàn)名沙灘后街)北京大學校長室召開成立大會,會上周炳琳被推選為編輯干事。講演團組織北大同學分頭到北京東西南北四城講演。據(jù)當時《北京大學日刊》的記載,周炳琳的講演有:1919年3月27日在護國寺講演《什么是國家?》,5月18日在四城講演《山東與全國的關(guān)系》,11月2日在四城講演《沒有“命”》等。1920年3月25日,在《北京大學日刊》上載有鄧中夏、楊鐘健致朱自清、周炳琳等12人的信,要求開會討論“籌備春假期內(nèi)召開農(nóng)村講演及刊行講演錄各事”。3月27日晚,周炳琳等召開干事會討論議決:將農(nóng)村講演地點定為盧溝橋、豐臺、長辛店、海甸、羅道莊等處。此后,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的講演就從東西南北四城擴大到北京郊區(qū)農(nóng)村。

        1919年5月3日,蔡元培校長將北洋政府已經(jīng)密令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在喪權(quán)辱國的《山東條款》上簽字的消息透露給北京大學學生周炳琳等人。周炳琳極為憤慨,竭力主張抗議《山東條款》,反對簽字。5月3日晚,北京大學同學們在北大第三院(北河沿)禮堂集會抗議,決定聯(lián)絡各校于5月4日舉行大規(guī)模的集會和游行示威。

        5月4日上午,周炳琳忙于聯(lián)絡各校學生。下午,他滿腔熱血沸騰,連一件毛背心都穿不住,只好把它脫了存在北大紅樓前的傳達室里,然后和同學們一起到天安門前集會,會后經(jīng)中華門至使館區(qū)東交民巷口,為軍警所阻不得入。下午4時到外交部,大門已緊閉。有同學說附近就是趙家樓,于是游行隊伍轉(zhuǎn)到趙家樓北洋政府交通總長曹汝霖住宅。守衛(wèi)門口的警察同情學生運動,告訴周炳琳說,你們搞運動,很好,我們不干涉。但是你們要小心!墻不高,有學生爬進去開了大門,同學們沖進去,一直沖到曹汝霖的臥室。這時,曹汝霖已經(jīng)躲入臥室旁邊的箱子間里嚇得發(fā)抖。可是同學們?nèi)狈?jīng)驗,沒有仔細尋找,被他躲過去了。和他同去的傅斯年同學把曹床上的大綢繡花被面撕下來纏在腰上。有的同學把曹宅的珠寶、燕窩、銀耳等物踩得粉碎。這時聞說“著火了”!躲在地下室鍋爐房里的駐日公使章宗祥才跳了出來,同學們根據(jù)前門外廊房頭條照相館櫥窗的照片認出他來,憤起痛打,卻被一個日本人拼死保護著逃出后門,躲到副食店中。同學們原來是打算整隊回校的,可是在返校途中實際上是走得分散了,途中有30多位學生被便衣警察分頭架走。周炳琳身穿灰色長袍,身上的灰土未被便衣警察發(fā)現(xiàn),而且態(tài)度沉著,得以安然回到學校。傍晚,周炳琳等同學集會討論營救被捕學生的辦法,這時,蔡元培校長來安慰同學,表示要負責保護同學。5月7日被捕學生被保釋出來,受到大家列隊歡迎。

        “五四”運動中,周炳琳擔任北京大學學生會秘書、北京學生聯(lián)合會秘書,后來又被選為設(shè)在上海的全國學生聯(lián)合會常委兼秘書。周炳琳與許德珩、羅隆基一起編輯過《全國學生聯(lián)合會日刊》。他與北京俄專學生代表瞿秋白也有過接觸。1919年夏天,他和許德珩作為北大學生代表、聞一多和羅隆基作為清華大學代表,同到上海謁見過孫中山先生。孫先生對他們說:“革命必須要有武力,手槍炸彈我有,你們要革命的跟我來!”

        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國學會正式成立,周炳琳參加并被選為“第一組月刊編輯員”,協(xié)助李大釗編輯《少年中國》月刊。周炳琳在1919年10月出版的《少年中國》第一卷第四期上撰有《開放大學與婦女解放》一文,這比起1920年初北大吸收甘肅女學生鄧春蘭入校旁聽和1920年暑假北大正式招收女生都要早一些。他在1920年1月1日出版的《少年世界》第二卷第一期上撰寫了《“五四”以后的北京學生》一文。少年中國學會是當時傳播新思想的社團之一,經(jīng)常在宣武門外岳云別墅開會,有時也在陶然亭開會,這兩個地方都留下了有周炳琳在內(nèi)的會員們的合影,現(xiàn)在在許多革命博物館里都可以見到。1919年8月25日,周炳琳在上海出席了有宗白華、康白情等會員參加的“上海會員餞別會”,歡送曾琦會員赴法國留學。

        1920年7月1日,在北京岳云別墅召開了少年中國學會北京總會第一次年會,內(nèi)容之一是歡送周炳琳、袁同禮、張申府、康白情等會員出國留學。會上留有照片,照片中除他們被歡送的四人外,還有李大釗、鄧中夏、黃日葵、孟壽椿、雷寶華、陳愚生等會員。這張照片亦見于《李大釗選集》一書的插頁。1920年周炳琳出國前還出席了有李大釗、鄧中夏等參加的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召開的少年中國學會的“常會”。

        鄧中夏等人于1920年3月發(fā)起組織的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當時周炳琳是參加發(fā)起的,新中國成立后我曾就此事問他,得到他肯定的回答。等到1921年11月17日,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在《北京大學月刊》上正式公布規(guī)約和公開征求會員時,他早已出國留學,所以在那次的發(fā)展會員聯(lián)系人名單上就沒有他了。

        對于“五四”運動,在新中國成立后的1952年周炳琳的思想檢查中有一段總結(jié)性的認識。他寫道:

        “五四”運動時期我在北大憧憬的是民主和科學,看不慣北洋軍閥的倒行逆施。我參加“五四”運動,反對在巴黎和會上簽字,主張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停留在外抗強權(quán),內(nèi)除國賊的民族自覺的口號上,可以說是代表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的。我是“五四”運動的右翼。我過去對“五四”運動是反帝反封建開始并不了解,只以為是自發(fā)的青年愛國運動?!?/p>

        三、“五大臣出洋”

        我國愛國的民族資本家穆藕初先生一貫主張“興實業(yè)”必須先“謀實學”,培養(yǎng)人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由于愛國學生們的抗拒洋貨和提倡國貨,他辦的紗廠賺了一大筆錢。1920年他向北京大學捐銀五萬兩,作為選派學生赴歐美留學的獎學金。他將選拔留學生的事全權(quán)委托給蔡元培校長,請他“于國立北京大學畢業(yè)生中擇優(yōu)派送之”。

        蔡元培校長經(jīng)過認真研究,并同胡適、陶孟和、蔣夢麟商定,選拔出五位北大畢業(yè)生,他們都是“學術(shù)和道德兼全者”,而且在“五四”運動中有突出表現(xiàn)的。計為:

        段錫朋(北京大學商學士,赴美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

        周炳琳(北京大學法學士,赴美研究社會經(jīng)濟)

        羅家倫(北京大學文學士,赴美研究教育及比較文學)

        汪敬熙(北京大學法學士,赴美研究心理學)

        康白情(北京大學文學士,赴美研究文學社會學)

        (見《北京晨報》1920年6月30日、7月1日。)

        穆藕初先生“貯金獎學”是我國“實業(yè)家提倡學術(shù)之創(chuàng)舉”,也是北京大學第一批選送畢業(yè)生公費留學。經(jīng)蔡元培校長選定的這五位學生領(lǐng)袖的出洋,一時被學生界仿照清末光緒年間“五大臣出洋考察”的歷史事件,稱它為學生界的“五大臣出洋”,曾經(jīng)轟動一時。

        在學生界中,有些同學對他們五人接受資本家的資助出國留學的做法,表示懷疑和不滿。鄧中夏說:“叫我看,他們這次出國留學,不過是為資本家培養(yǎng)工具。難道我們參加“五四”,打賣國賊,是為了這個嗎?”易克嶷則認為,自己在“五四”運動中立了大功,而此次留學未被選上,“這不是明明讓我丟臉嗎”?于是他就到什剎海投水自殺,后被救起。還有一位在5月3日晚上咬破手指寫血書的林德楊也在三貝子花園(今北京動物園)投水自殺了!周炳琳則以“將來好為勞苦大眾服務”、“學習經(jīng)濟學將研究分配問題,貧富不均問題”等為理由加以申辯。后來,少年中國學會舉行了歡送會,歡送周炳琳、康白情等會員出國留學。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毛澤東主席在北京飯店設(shè)宴招待民主人士時,在門廳迎接到周炳琳,在握手時還說:“你就是當年的‘五大臣’呀!”

        周炳琳于1920年剛到美國就受到美國移民局按照常規(guī)進行的留難,停留在紐約港的愛麗斯島等待入境。他對這些以及美國大機器工業(yè)的物質(zhì)文明感到不舒服。他曾寫文章報導美國失業(yè)工人的痛苦生活,并對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像寫詩進行諷刺。

        周炳琳先入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研究社會科學理論。那時同在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的北京大學校友還有羅家倫、段錫朋、何思源、馮友蘭、趙迺摶等多人。1921年蔡元培校長到紐約時,曾與北大同學談話,周炳琳手持北大校旗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前與蔡元培校長緊緊站在一起留有大幅照片,現(xiàn)存國家博物館中。

        1922年周炳琳取得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后,轉(zhuǎn)赴歐洲,入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院讀研究生,研究社會哲學、經(jīng)濟學和經(jīng)濟分析方法等。這時,他開始對經(jīng)濟史的研究發(fā)生興趣,后來曾對經(jīng)濟史加以重點研究。當時蔡元培校長提倡多方游學,學習各國各大學的精華,而不專在一國一校攻讀一個專業(yè)和學位。周炳琳又于1923年4月到法國巴黎,注冊入巴黎索邦大學研究政治學、法學。他還曾留學德國、意大利的著名大學,如柏林大學等。

        周炳琳在“五四”運動的第二年出國留學,而且一去五年,不但沒有受到國內(nèi)成立共產(chǎn)主義小組和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的影響,反而進一步受到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教育和思想影響。新中國成立后,他在毛澤東主席請他寫的思想檢討(毛澤東將它改題為《人民民主政權(quán)給了中國人民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以發(fā)揮的機會》發(fā)表在《人民日報》1952年10月9日上)中寫道:

        出國前對布爾什維克主義曾具有向往之心,但一出國就不措意及它了。在資本主義國家內(nèi)留學五年,加深了對資產(chǎn)階級庸俗經(jīng)濟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思想錮蔽到了極點,對俄國十月革命、列寧主義和世界革命不起要求了解的心思,完全成為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了。

        周炳琳、羅家倫、段錫朋等學成歸國后,為了感謝穆藕初先生的資助,于1937年效法穆先生培育人才的義舉,集資設(shè)立新的“穆藕初獎學金”以獎勵大學讀書青年和紀念穆藕初先生。1940年,“穆藕初獎學金”首次得獎者已決定,農(nóng)科、經(jīng)濟科、理科各有一名,其中理科一名為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生楊振寧。楊振寧獲得此獎學金,后來他又獲得其他獎學金留美后成為我國首次獲得諾貝爾獎學金的學生之一。

        四、回國任教和從政

        1925年8月,周炳琳從歐洲回到北京,應聘為北京大學經(jīng)濟系講師,講授“外國經(jīng)濟史”課程。那時的北洋政府十分腐敗,經(jīng)常欠薪,大學教師生活很窘迫,他立志打倒北洋軍閥,建立民主政治。

        李大釗教授當時既負責共產(chǎn)黨北方區(qū)委,也負責國民黨北方支部。他在北大紅樓約周炳琳談話,勸周炳琳不要置身于革命之外,要參加共產(chǎn)黨或國民黨。周炳琳問李大釗:“現(xiàn)在國共合作的局面,你看可以維持多久?”李大釗沒有明確回答,周炳琳認為共產(chǎn)主義是遙遠將來的事,當前的要務是推翻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建立民主政府,于是就選擇了參加李大釗領(lǐng)導的國民黨北方組織。入黨介紹人是李大釗教授和童冠賢同學。

        1926年1月,周炳琳應聘到武昌商科大學任教授。在那里他聽到北京發(fā)生“三·一八”慘案的消息,心情十分悲憤。這時,他向往于國共合作下的廣州。1926年8月,他經(jīng)原北大經(jīng)濟系主任顧孟余推薦,到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組織部任干事。組織部長由蔣介石兼任,陳果夫為代理部長。在廣州,他經(jīng)蔡元培先生介紹與魏璧女士結(jié)婚。魏璧是湖南長沙人,新民學會早期會員,曾參加和毛澤東一起的反對湖南督軍張敬堯的斗爭,勤工儉學留學法國,學數(shù)學。

        1927年北伐中,周炳琳隨國民黨中央黨部北遷,先到南昌,在中央黨部秘書處任秘書,后到武漢,在國共合作的武漢政府任條約委員會委員,參加了廢除不平等條約和收回漢口租界的群眾運動中的外交交涉。不久,被顧孟余邀請再入國民黨中央黨部任組織部秘書。不久,武漢國民黨公開反共,清黨殺人,周炳琳的許多朋友包括組織部里的助手都被殺害。他很痛心,憤而離開武漢到了上海,應中央宣傳部部長彭學沛之請,在新創(chuàng)辦的《中央日報》社當主筆,撰寫社論。他在該報發(fā)表《黨權(quán)的制度化》等署名文章,要求黨內(nèi)民主,反對個人獨裁(《中央日報》1928年2月8日)。

        1928年春,周炳琳到南京參加了國民黨的黨務整理委員會,然后被派到浙江,擔任國民黨浙江省黨務指導委員會委員兼任組織部長,從事清黨以后的整理黨務工作。在浙江省,他繼續(xù)推行由國民黨決定的、共產(chǎn)黨人在浙江推行過的“二五減租”,因而與代表大地主利益的浙江省主席張靜江和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發(fā)生矛盾。他還對特刑庭亂捕人,對極右的西山會議派有所抗爭,他拒絕了他們的拉攏,又置他們的威脅于不顧,終于憤而離開浙江。

        周炳琳想擺脫國民黨內(nèi)部的派系斗爭,回到大學里來教書。1929年他中途退出國民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拒不參加已經(jīng)內(nèi)定為他的中央委員的選舉。這時,他應清華大學羅家倫校長的聘請,到清華大學任經(jīng)濟系教授,并在北京大學經(jīng)濟系兼課。羅家倫離任后,南京政府曾多次電令周炳琳代理清華大學校長,周炳琳堅辭不就,并稱:“我是北京大學畢業(yè)生,如果代理了清華大學校長,清華人將會認為清華大學成為北京大學的殖民地了。”南京政府又電令馮友蘭代理清華大學校務,馮友蘭說我也是北京大學畢業(yè)生,不能代理清華校務,后來教育部只好改派馮友蘭為清華大學秘書長。后來,蔣介石身邊的智囊陳布雷曾推薦周炳琳為浙江大學校長,周亦未就任。

        1931年7月31日,胡適曾同周炳琳長談。談后,胡適在他的日記中寫道:

        “下午與周枚蓀長談,也關(guān)政治。他是國民黨員,但終因北大的訓練,不脫自由主義的意味。他說,南京要人如陳果夫、吳稚暉等都真心真意地希望扶助蔣介石的天下成功。其實他們?nèi)粽嬗写朔N自覺的主張,當不失為有主張的政客。所怕者,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他們自己滅頂喪身不足惜 ,國家可大受害了!”

        (摘自《胡適日記全編》第六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40頁)

        五、回到北京大學任法學院院長

        1931年秋,蔣夢麟任南京政府教育部長即將離任時,親自簽發(fā)公文任命他自己為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對周炳琳發(fā)出“回母校幫忙”的邀請,周欣然同意,回到北京大學任經(jīng)濟系教授和法學院院長,法學院下設(shè)法律、政治、經(jīng)濟三個學系。這時,劉樹杞任北大理學院院長,尚缺文學院院長人選,蔣夢麟和周炳琳一起去苦苦勸說胡適任北大文學院院長,終于得到胡適的應允。

        蔣夢麟對三位院長說:“辭退舊人,我去做;選聘新人,你們?nèi)プ?。”他辭聘了一批在北大任教的舊官僚,他們又新聘了一批學有專長的學者為教授。教師隊伍的充實,為北京大學的振興提供了師資基礎(chǔ)。北大又成立三所研究院,從事文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三方面的研究工作,周炳琳兼任社會科學研究部主任。

        1932年,周炳琳在北京參加了胡適等人倡辦的《獨立評論》周刊社,并為他到北京市政府警察局取得報刊登記證。周炳琳在《獨立評論》1932年第7號上,發(fā)表《對日新方針與討伐偽國》文章,主張討伐偽滿州國,收復東北三省失地。他在《獨立評論》1933年第62號上,發(fā)表《我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批評》文章,他的批評主要是認為今日中國尚不具備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條件,不能超越國民革命階段而突進,他希望中共放棄武裝斗爭,循憲政常軌,走議會道路與國民黨相抗衡。他在《獨立評論》1936年第223號上,撰寫了《中日國交調(diào)整中幾個要點》文章,要求日本政府取消偽滿州國和歸還東北三省領(lǐng)土。他在《獨立評論》1936年第228號上撰寫《冀察政局》文章,反對河北省和察哈爾省特殊化。

        在《獨立評論》周刊社,周炳琳的主要活動還不在撰寫政論文章,而是替蔣介石拉攏一批高級知識分子,如胡適、翁文灝、蔣廷黻等,使他們長期為蔣介石效勞。他于1937年與蔣介石在廬山“個別敘談”后,曾替蔣介石安排胡適上廬山與蔣“個別暢談”,將蔣和胡接上關(guān)系。(見《胡適來往書信》中冊,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361—362頁。)翁文灝到南京后,曾任行政院院長;蔣廷黻到南京后曾任行政院政務處長、駐蘇聯(lián)大使、駐聯(lián)合國大使等職。

        1932—1934年,周炳琳兼任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委員。1932年12月,許德珩、侯外廬、馬敘倫三位進步教授忽遭非法逮捕。許德珩夫人勞君展將消息告訴周炳琳,并說是市黨部抓的,周炳琳到市黨部去查處,方知在市黨部里隱藏有特務組織,是他們干的。周炳琳很生氣,大發(fā)雷霆,并去電南京,要求將他們釋放,可是得到的回電是只準將許德珩一人保釋出來。

        馮友蘭教授1934年從歐美回國時,途徑蘇聯(lián),回來說了一些贊美蘇聯(lián)的話,也遭逮捕。周炳琳應馮友蘭夫人任載坤女士的請求,將馮友蘭從保定監(jiān)獄保釋出來。

        馬敘倫教授在抗日戰(zhàn)爭前積極主張抗日,組織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國會,并被推為主席。蔣夢麟、胡適迫使他提交辭去北大教授的辭職書。后來,馬敘倫對周炳琳有過如下的評述:

        這時北大……法學院院長是周炳琳(北大學生,“五四”運動里的一員)……周炳琳是國民黨黨員,也做過教育次長,不免是政府派。(現(xiàn)在周先生任參政員兼北大教授,他的表現(xiàn)十足站在民主方面了。)

        (見馬敘倫《我在六十歲以前》,岳麓書院,1998年版,第65頁)

        在北京大學,除法學院院長等職務外,周炳琳還兼有各種各樣的行政職務。如在1946—1948年間,他同時身兼大學一年級課業(yè)委員會委員、校址校舍設(shè)計委員會委員、圖書委員會委員、出版委員會委員、訓導委員會委員和校行政會議會員等職務。有時還代理法律學系主任和政治學系主任。實際上,他在北京大學起的作用要比他名義上的職務還要重要得多,長期在北京大學任教的經(jīng)濟學系主任趙迺摶教授說過:“我在北大同仁中最佩服三個人:孑民先生寬宏大度,一代宗師;適之先生學識淵博,才思敏捷;枚蓀先生沖撙俎,膽識過人?!?/p>

        北京大學經(jīng)濟學家樊弘教授也認為,周先生的辯才是了不起的,我們誰也及不得他。

        長期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主任的鄭昕教授在1952年曾經(jīng)指出,因為周炳琳是國民黨政策在北大的執(zhí)行者,而且擔負著替國民黨拉攏和收羅教育界的使命,所以受到蔣夢麟、胡適的格外看重。他說:“胡適、傅斯年那樣驕傲,自以為‘學問老子天下第一’,但關(guān)于學校的大事在作出決定前都要問問枚蓀,遇事讓他三分。蔣夢麟在北大那樣專橫跋扈,‘說我從來就姓蔣’,在國民黨內(nèi)具有老資格,在北大是專制魔王,誰也不敢碰他,只有枚蓀敢和他吵架,這憑的是什么?甚至當枚蓀出去做官,做什么廳長、次長的時候,北大法學院院長這個位置還空著等他,不讓別人來做,為什么?是什么東西造成他在北大的地位呢?說穿了,他是‘挾國民黨以見重于北大’的?!保ā侗贝笕纯靾蟆?952年4月23日)鄭昕教授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

        六、出任河北省教育廳廳長和教育部常務次長

        1934年春,華北在日軍威脅下處于特殊狀態(tài),南京政府教育部任命周炳琳為河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要他注意使河北青年免受日本帝國主義的奴化教育,周炳琳應命到河北省任職,在職期間整頓河北省各院校,爭取增加教育經(jīng)費,購買愛國圖片分發(fā)各地方教育館。在1934年秋的第18屆華北運動會上,周炳琳號召當此國難時期要鍛煉身體,發(fā)揚國力、建國防、復興民族。他還以教育廳長的身份發(fā)表廣播講話:“在華北這種局面下,還是要鍛煉身體,建設(shè)國防。”這些話竟被駐在華北的日本軍隊作為周炳琳實行排日教育的罪證,向南京政府華北最高負責人黃郛提出抗議,要周炳琳認罪和去職,周拒不屈節(jié),向河北省主席于學忠將軍辭去了河北省政府委員和教育廳廳長職務,于年底回到北京大學任教授和法學院院長。

        在離任辦理移交時,有一筆教育廳公款的利息約數(shù)千元理應移交,不意繼任的鄭道儒廳長(他后來任貴州省政府秘書長時,我到貴州南明河他的公館見過他)拒絕接受。原來舊政府有一陋規(guī)積習,各機關(guān)領(lǐng)到公款,恒以主管人名義存入銀行,所得利息“按例歸主管人”。周炳琳則認為公款的利息也是公款,私人不得侵吞,而接受方則認為,“按例此款項不列入移交內(nèi)容,否則此例一開,后來人難以為繼”。周仍堅持寧破慣例,拒收此款。

        1935年2月22日,周炳琳的母親陳太夫人70壽辰在浙江杭州大華飯店舉行,蔡元培先生作了一對祝壽聯(lián),并且親筆用大字寫出:

        杯酒賓筵介壽歌,母儀贍仰樂祥和;

        西湖梅柳爭春候,不及萱枝愛日多。

        弟兄競爽盡英才,畫荻當年教養(yǎng)來;

        欲報恩勤何處是,為君重賦北山萊。

        (此祝壽聯(lián)原件原存杭州皮市巷子156號周宅,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下落不明。)

        1935年,華北有少數(shù)漢奸假借民意,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實行賣國陰謀。周炳琳竭力反對此種分裂行動,他和傅斯年一同起草并于12月2日發(fā)出《國立平津院校教職員聯(lián)合會宣言》,其中聲稱:

        近有假借民意,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實行賣國陰謀,天津北平國立學校全體教職員二千六百余人,堅決反對,同時并深信華北全體民眾均一致反對此種舉動。中華民國為吾人祖先數(shù)千年披荊斬棘艱難創(chuàng)造之遺產(chǎn),中華民族為我四萬萬共同血統(tǒng)、共同歷史、共同語言文化之同胞所組成,絕對不容分裂,大義所在,責無旁貸,吾人當盡全力向中央及地方當局請求立即制止此種運動以保領(lǐng)土,而維主權(quán),并盼全國同胞一致奮起,共救危亡。

        同日,周炳琳與傅斯年又一同起草并發(fā)出《平津國立院校全體教職員通電》,電文稱:“南京中央黨部國民政府各院部署鈞鑒:今有假借民意,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實行賣國陰謀,國人等堅決反對,并發(fā)表宣言,喚起全國同胞一致奮起,共救危亡。務懇迅即設(shè)法制止此種運動,以保領(lǐng)土,而維主權(quán),不勝迫切待命之至。”(見《國聞周報》第12卷第48期,1935年12月)

        1935年12月3日,周炳琳、傅斯年受北平教育界的推舉和委托,到保定商震宅會見何應欽,歡迎何應欽赴北平坐鎮(zhèn),下午二時何與周、傅等同車到達北平。12月4日,傅斯年、周炳琳與徐誦明、梅貽琦、李蒸、陸志韋、陶孟和、蔣廷黻、張奚若、劉運籌、顧毓琇等十余位教授、大學校長赴中南海居仁堂見何應欽,報告華北時局經(jīng)過情形。

        1936年華北政府特殊化日益嚴重。周炳琳在《獨立評論》第228號(1936年11月22日)上發(fā)表《冀察政局》一文,抨擊冀察政權(quán)特殊化。張奚若在《獨立評論》第229號(1936年11月29日)上也發(fā)表《冀察不應以特殊自居》一文,這兩篇文章使《獨立評論》周刊于1936年底遭到“立即停刊”的處分。

        1936年北京學生掀起反日帝國的“一二·九”運動,學生游行受到鎮(zhèn)壓后宣布罷課。周炳琳既認為反對華北政權(quán)特殊化是有必要的,但又認為罷課會影響學業(yè)和學校秩序而加以勸阻。他勸告同學們:我們要抗戰(zhàn),但是要有準備,不能輕舉妄動。抗日自可由政府來主張,政府目前已在確確實實準備抗日。在北京大學學生罷課中,周炳琳站在漢花園大街(現(xiàn)五四大街)北京大學第一院大門口(即紅樓前),與勸告同學罷課的糾察隊對著干。周炳琳說:“好罷,你們勸他們不上課,我來勸他們上課。”胡適在1936年1月4日的日記中寫道:“枚蓀站在門口,自上午八時直到下午三時。第一院(即北大文學院和法學院所在地)上課可說是他一人之功?!保ㄒ姟逗m日記全編》第6卷,第568—569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937年春,經(jīng)蔡元培先生推薦,周炳琳出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常務次長。在任期間,遇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強迫北京各大學解聘進步教授之事。周炳琳認為大學應有一定的學術(shù)自由,聘不聘教授的權(quán)力應歸大學校長,作為上級主管的教育部只能撤聘校長,而不能解聘教授,頂住了國民黨黨部的這一無理要求。

        周炳琳在教育部常務次長任上,曾給曹禺的劇作發(fā)獎,鼓勵青年作家。新中國成立后,曹禺和巴金結(jié)伴來到北京中老胡同北大教授宿舍看望周炳琳教授,對周執(zhí)弟子之禮,十分尊敬。周炳琳請他們在沙發(fā)坐,他們不坐,只在沙發(fā)扶手上靠了一下。

        七、饋贈禮物給剛到陜北的毛澤東主席

        周炳琳和毛澤東主席的政治觀點雖然不同,但周炳琳是一向尊敬和關(guān)心毛澤東主席的。周炳琳夫人魏璧、許德珩夫人勞君展是早期新民學會會員,曾同毛澤東一起參加驅(qū)逐湖南督軍張敬堯的斗爭。1936年毛澤東經(jīng)過長征到達陜北后,周炳琳、許德珩、魏璧、勞君展一起商量給毛澤東選送些陜北急需的東西,并由魏璧、勞君展在張曉梅的陪同下,坐洋車(人力車)到王府井大街東安市場選購了一批金華火腿、懷表(當時那種只有會移動的阿拉伯數(shù)字而沒有時針和分針的懷表)和布鞋,用周炳琳、魏璧、許德珩、勞君展四人的名義,委托在北京的中共地下黨人邢西萍(徐冰)教授和夫人張曉梅,設(shè)法同其他物資一起用一輛卡車送往陜北給毛澤東。毛澤東收到后,曾回信表示衷心地感謝。原信是:

        各位教授先生們:

        收到惠贈各物(火腿、時表等),衷心感謝,不勝榮幸!我們與你們之間,精神上完全是一致的。我們的敵人只有一個,就是日本帝國主義,我們正準備一切迅速地進行團結(jié)全國出兵抗日,我們與你們見面之期已不遠了。為驅(qū)逐日本帝國主義而奮斗,為中華民主共和國而奮斗,這是全國人民的旗幟,也就是我們與你們的共同的旗幟!

        謹致

        民族革命的敬禮!

        毛澤東

        1936年11月2號

        (見《毛澤東書信選集》第84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在重慶南友新村周炳琳、魏璧夫婦收到從延安送來的在大生產(chǎn)運動中紡織的有梅花鹿圖案的羊毛地毯一塊,作為答謝。

        (未完待續(xù))

        猜你喜歡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首都發(fā)展新年論壇(2022)舉行
        北京大學首都發(fā)展新年論壇(2021)舉行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給主人的一封信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北京大學醫(yī)學人文學院簡介
        民國時期北京大學西夏文課程開設(shè)始末
        西夏學(2019年1期)2019-02-10 06:22:56
        一道北京大學數(shù)學金秋營試題引發(fā)的思考
        Le r?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法語學習(2016年1期)2016-12-18 22:26:20
        La solitude
        法語學習(2016年6期)2016-11-24 09:39:38
        国产一线二线三线女| 久久精品伊人久久精品伊人| 精品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人妻丝袜无码国产一区| 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精品久久久少妇一区二区|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国产一品道av在线一二三区| 一级无码啪啪| 午夜免费观看日韩一级片| 国产片精品av在线观看夜色| 天天干成人网| 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美女狂喷白浆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av在线免费观看网站免费| 最爽无遮挡行房视频| 亚洲中文无码成人影院在线播放 | 99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a| 日本乱子人伦在线视频| 免费 无码 国产精品| 国产毛片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女人被男人爽到呻吟的视频| 色综合无码av网站| 视频女同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白浆一区二区免费看|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一级三级在线观看 | 成熟的女人毛茸茸色视频|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亚洲一区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 天堂…在线最新版资源| 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天堂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网址|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蜜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