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剪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民間工藝,也是世界藝術(shù)寶庫中的一種珍藏。剪紙作為中國珍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剪紙有對稱性、可動手、操作性和趣味性強等特點,使剪紙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具有很強的應(yīng)用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起學生更多的興趣、加深學習的印象;剪紙本身所蘊含的文化成分還可以作為文化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運用剪紙可以教授漢字、成語等,并且可以將剪紙作為工具進行教學。
【關(guān)鍵詞】:剪紙;對外漢語教學;應(yīng)用性
一、剪紙與漢字教學
剪紙與漢語中的許多單音節(jié)漢字一樣具有對稱性的特點,這一共性為將剪紙運用到漢字教學中提供了可能。漢語中的許多單音節(jié)漢字如“天、人、大”等等都是對稱的,完全可以運用剪紙來教學。
老師首先可以向?qū)W生展示相關(guān)課堂上需要學習的漢字的剪紙成品,然后教學生做這些漢字的剪紙,然后用師生一起完成的漢字剪紙成品作為教學的對象教授學生如何來寫這些漢字,在教授寫漢字的過程中要格外注意筆順,注意橫平豎直,因為這是剪紙這一手工教學無法實現(xiàn)的,這也是剪紙的一個弊病所在。
下面以教授“天”字為例。老師首先在課堂伊始的時候向?qū)W生展示已經(jīng)準備好的“天”字剪紙并告訴學生這堂課需要學習這種剪紙,然后老師指導(dǎo)學生學習該漢字的剪紙。剪紙完成后,老師示意學生們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提出表揚;以學生中剪得好的成品作為學習的對象,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的新字是“天”,這里需要借助PPT或者黑板板書將“天”字的正確筆順展示出來,最后帶領(lǐng)學生一筆一順地寫所學的生字。將剪紙運用到漢字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改善漢字這一大難點的教與學,讓學生學得輕松有效,老師教得得心應(yīng)手。
二、剪紙與漢語語法教學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說,語法的教學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個難以攻克的關(guān)卡,因為語法既難以講解又枯燥無味,所以教師在教的時候很難把握好尺度和方法,講的深學生無法理解,講的淺又無法實現(xiàn)教學目的;而學生在學語法時,課堂緊張壓抑,往往學生努力學習也無法達到理想狀態(tài),使得事倍功半。而將剪紙運用到語法教學中,則能很好地改善這一局面,不僅能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所學的語法點。
以學習剪窗花為例。在中國,逢年過節(jié)、家有喜事之時,人們會選擇貼窗花,以表示熱鬧和喜慶,而所貼窗花的樣式和圖案更是多彩多樣,好似“亂花迷人眼”。剪紙藝術(shù)中有很多窗花的團花圖案,各種四折團花、五折團花、六折團花、八折團花都有著各式各樣的精美造型,而且構(gòu)圖簡單、剪制方便易學,是比較適合剪紙初學者學習的紋樣。
可以從學剪窗花引出的漢語生詞有——中國(zhōngguó)、新年(xīnnián)、喜事(xǐshì)、春節(jié)(chūnjié)、窗戶(chuānghù)、窗花(chuānghu?。?、漂亮(piàoliàng)、喜歡(xǐhuān)。
老師在教授學生成功剪制一種團花圖案的窗花之后,引入當堂課的生詞,在學生完成生詞的學習并能運用和掌握后,趁熱打鐵進行相關(guān)語法教學,老師可以根據(jù)窗花進行提問,問題設(shè)計如下:
老師:你們剛剛在做什么?
學生:我們剛剛在學剪窗花。
老師:你們會剪窗花了嗎?
學生:會/不會。
老師:窗花漂亮嗎?
學生:漂亮/不漂亮。
老師:你喜歡窗花嗎?
學生:喜歡/不喜歡。
老師:窗花可以貼在哪里呢?
學生:窗戶上/墻上/門上。
根據(jù)上面的對答,可以引出漢語的一些語法點“不但……而且……”和“或者”??梢砸浴拔也坏矚g中國而且喜歡剪窗花”和“我想把窗花貼在窗戶上或者墻上”為例句講解相關(guān)語法點的用法。
“不但”與連詞“而且”搭配,表示除了所說的意思之外,還有更進一層的意思,是一種遞進關(guān)系,表示兩種層次。
“或者”是連詞,用在陳述句中,表示一種選擇,放在兩個選項之間,如果有三個選項同時存在,一般情況下,要在每一個選項的前面都加上“或者”,或只在最后兩個選項之間加上“或者”。
通過簡單的剪窗花來進行這兩個語法的教學,有助于漢語課堂變得更加活潑生動,讓學生可以在一種輕松自如的狀態(tài)下就學習到了相關(guān)的漢語知識,更因曾在課堂上親自動手且與老師互問互答,成為一種深刻的形象記憶,不會輕易忘記。
三、剪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傳播
中國剪紙作品具有多種命題形式,基本上都是帶有吉祥祈福祝愿之類的感情色彩。這些剪紙符號被我國古代人民賦予了窺探災(zāi)異禎祥的作用,帶動了“符瑞”觀念的發(fā)展盛行。剪紙中所蘊涵的寓意是通過諧音、隱喻來表現(xiàn)的,如琴、棋、書或者松、竹、梅的剪紙圖案都象征著友誼;蝙蝠、鹿、桃象征了福、祿、壽三種喜事;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四種圖案表述了四季平安的寓意;石榴、花生、葡萄三種水果是祈求多子的符號象征。這種剪紙的諧音民俗,主要是憑借漢語發(fā)音效果而建立起來的符號形式,且?guī)в幸环N刻意組合的意味,如“早生貴子”就是將紅棗、花生、桂圓、蓮子四種符號相組合;祝他人長壽時所用的“耄耋”剪紙圖案就是剪出貓和蝴蝶的圖案組合。
中國古代社會是以一種農(nóng)耕社會的結(jié)構(gòu)存在的,這種自給自足、禮讓仁和、家族為重的傳統(tǒng)社會結(jié)構(gòu)也引導(dǎo)著中國剪紙的基本意象主要是體現(xiàn)“福、壽、祿、喜、豐”五大模式,表達著對家庭和睦、子孫滿堂、幸福長壽等人生理想的期望。農(nóng)耕社會中,農(nóng)民們最基本的需求自然是年豐、豐穰,這是一種對生活富足、衣食無憂的渴望,是農(nóng)耕條件下土地上的勞作者們最基本的期盼。所以“豐”也是在剪紙作品張常見的圖案紋樣。
中國自古以來就存在著“五?!钡恼f法。《尚書·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薄案!笔且磺忻篮美硐氲暮诵模砹碎L壽、富足、安康、順心、善終。這也是因為農(nóng)耕經(jīng)濟的社會結(jié)構(gòu)中,人人以家和事順,人壽年豐、健康平安、兒孫滿堂為福氣的標準。所以“?!本统蔀榱思艏埫袼字袠O具代表性的紋樣。
這些蘊含在中國剪紙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可以通過剪紙教學實現(xiàn)傳播的,教師在教授剪紙時注意將其背后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清晰簡潔地傳達給學生,以實現(xiàn)傳播中華文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許中美,《民間剪紙的寓意圖形》,《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7年第7期。
[2]劉謙功,《中國文化欣賞讀本.上:漢英對照》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
[3]趙越,《將中華才藝引入泰國漢語教學——以竹笛、剪紙、書法三方面為例》,廣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論文。
[4]李旺,《中國剪紙在國際漢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以個人剪紙教學實踐為例》,中央民族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