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奈的《睡蓮》是美術(shù)史上閃閃發(fā)光的明珠,在印象派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文章主要分析莫奈不同發(fā)展階段所創(chuàng)作《睡蓮》的藝術(shù)特征。
【關(guān)鍵詞】:莫奈;睡蓮;光與色
莫奈,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終其一生追求和表現(xiàn)著瞬間的視覺印象,描繪著大自然中變化無窮的光與色,哪怕是在后期雙眼患有白內(nèi)障,也還在忠實地表現(xiàn)著那盛開著的蓮花。在筆者看來,他最讓人心動的藝術(shù)作品不是被稱為印象派開山之作的《日出印象》,而是他的《睡蓮》系列。相信看過畫的人都會沉入那片暗綠幽靜的池塘!那些“睡著”又“醒著”的花,會烙印般地在觀者的腦中久久開著。
19 世紀法國印象派是繪畫上的一項重要的革新,印象派的創(chuàng)始人雖說是馬奈,但真正使其發(fā)揚光大的卻是莫奈,因為他對光影之于風景的變化的描繪,已到爐火純青的境地。他對光色的專注遠遠超越物體的形象,使得物體在畫布上的表現(xiàn)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讓世人重新體悟到光與自然的結(jié)構(gòu)。所以這一視野的嬗變,以往甚至難以想象,它所散發(fā)出的光線、色彩、運動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繪畫中僵死的構(gòu)圖和不敢有絲毫創(chuàng)新的傳統(tǒng)主義。莫奈在《睡蓮》中竭盡全力描繪水的無窮魅力。水照見了世界上一切可能有的色彩。水在莫奈的筆下,完全成為世上所能有的色彩繪出的最奇妙和富麗堂皇的織錦緞。
莫奈少年時代在風景宜人的港口城市阿爾度過,18 歲到巴黎進入古典主義畫家格萊爾的畫室學習。在巴黎,他生活窘迫,藝術(shù)上受到主流派的排斥,但是他頑強地堅持著,組織了印象派畫家的多次展覽,隨著時間的延續(xù)他們逐漸得到了社會的承認。中年以后的莫奈在繪畫上有了市場,經(jīng)濟狀況大為好轉(zhuǎn)。于是他在巴黎郊外的吉維尼村建造了一個人工的池塘,并引入河水,形成一個水上花園。莫奈還在池塘周圍種植了各種垂柳和花卉,在池塘里則繁殖了大量睡蓮。在午后
的陽光下,如鏡子般的水面上,睡蓮漂浮,這些異常的水生植物,大葉子向外平攤開來,和令人神往的花朵奇怪地移動著,西方的色彩、光線和東方的詩意情調(diào)在這里巧妙地交匯在一起。晚年的莫奈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有關(guān)睡蓮的創(chuàng)作當中去了。莫奈展出了第一批12 張睡蓮池塘作品,當時作品中還有日本式的小橋,它從蒼翠遮天的樹叢中拱起,形象十分生動別致。1904年以后,莫奈又畫了48張睡蓮畫作,這里已經(jīng)沒有了小橋,池內(nèi)的睡蓮更加簡練,有的時候天空看不見,水畫得很深沉。展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時的評論家不再吝惜他們的贊美:“我們認為較早的那些組畫不能夠和這些非凡的池塘景色相比。它們把春天俘獲到畫廊里。淡藍和深藍的水,金液一般的水,反映著天空和池岸邊的變化莫測的水,在倒影之中淡色的睡蓮和濃艷的睡蓮盛開著。繪畫如此近似音樂和詩歌,誰曾見過?這些繪畫中含有內(nèi)在的美,精練、深邃;是戲劇和協(xié)奏的美,是造型和理想的美。”
晚年的莫奈視力越來越差,白內(nèi)障幾乎使他失明,但他仍然堅持作畫,在風格上更加簡潔、抽象;具體的花卉、睡蓮都消融了,只有顫動的筆觸和閃爍、跳躍的色彩。我們分不清哪里是水面,哪里是水底,哪里是倒影,作品具有東方式的夢幻氣息。有人認為莫奈晚年的睡蓮題材過于單一,過于講究技巧,不如他19世紀的作品那樣有革新性。因此在他去世后,他的池塘花園和畫室長期空置,很少有人過問。然而在1950 年以后,隨著抽象表現(xiàn)藝術(shù)的興起,人們逐漸認識到畫家的睡蓮實際上離開了印象派對自然的自然主義的描摹,走向了前人從未有過的自由的、主觀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畫家在表現(xiàn)池塘時,將自己的意愿凌駕于自然之上,這無疑在藝術(shù)史上是突破性的進展。如今法國政府在吉維尼村他的池塘邊建造了一座圓廳形的博物館,廳內(nèi)墻壁懸掛著《睡蓮》系列作品。這些作品環(huán)繞在觀眾周圍,池水和蓮葉無邊無際,虛幻縹緲,讓人們好像漂浮在水面上,十分奇幻和迷人。
莫奈不僅僅是自然的觀察者,也是人生的觀察者。 法國后印象派杰出畫家之一,現(xiàn)代繪畫之父塞尚曾贊美莫奈:“莫奈啊,只不過是只眼睛,但美好的上帝,那是何等獨特的眼睛啊!”由于對大自然的風景情調(diào)有著極其敏銳的感受,這只“眼睛”不但抓住了事物瞬間的形象,而且也把握了它們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非常富有想象力。他的畫是他對自然景物的瞬間感覺的闡釋。
組畫《睡蓮》是印象主義的“光與色的絕唱”。畫面中沒有具象的睡蓮,只有燦爛如火的紅和黃,熱烈奔放和流動的光影,疏落有致、有著隨意但奔放流暢的線條,從火到水,從動到靜,從熾熱到深沉。自然的寧靜中略帶憂傷,從自然光無窮變幻中表達一瞬間的感動,留住剎那間的永恒。畫壇中名家不朽的作品大多數(shù)是因為畫面中描繪了美好的意境,這正如袁枚所說的:“畫家有讀畫之說,余謂畫無可讀者,讀其詩也。”畫中隱隱的睡蓮,盛開在清涼的夏日,流動的水流,如夢境般幽美。這種深遠的境界,有中國畫般寫意的感覺。
莫奈是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大自然的風景畫家。自由的光和色撲捉瞬間的印象中,藏著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理解。大型油畫《睡蓮》是他對以前一系列睡蓮組畫的總結(jié),它被安置于法國巴黎奧郎熱利的橢圓形博物館內(nèi)。這對莫奈的《睡蓮》是一種認可。這位用光和色來詮釋人生,給我們留下那片花的海洋的藝術(shù)大師可以欣慰了,他畫的睡蓮和他種的睡蓮永遠光華燦爛。
參考文獻:
[1]王亞林. 莫奈繪畫的藝術(shù)特征——以《睡蓮》為例. 芒種. 2013
[2]李慧慧. 淺談莫奈《睡蓮》的藝術(shù)價值.美術(shù)大觀.2009年11期
[3]郭永強.光與色的絕唱——莫奈組畫《睡蓮》的藝術(shù)分析.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