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于斯為盛”,千百年來,湖湘文化作為一種特征鮮明的地域性文化傳承至今。作為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湖南的民間舞蹈—花鼓戲,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淵源。
花鼓戲是中國漢族地方戲曲劇種,最早起源于宋代名叫“花鼓”的民間技藝,初步發(fā)展與明代,在乾嘉年間最為盛行并流傳至今。在湖北、江西、安徽、河南、陜西等省均有同名的地方劇種,但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戲。湖南花鼓戲大約在十八世紀末就出現(xiàn)其雛形,已有兩百多年歷史,它是湖南各地花鼓戲流派的總稱。由于流行地區(qū)不同而有長沙花鼓戲、岳陽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零陵花鼓戲等六個流派之分。湖南花鼓戲是在民間歌舞“地花鼓”“竹馬燈”等形式上發(fā)展起來的小戲,它的表演形式由最初的一旦一丑發(fā)展成為三小戲(小旦、小丑、小生);它的表演方式以歌舞戲為主,“載歌載舞”是漢族民間舞蹈藝術(shù)的一大特色,它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有很強地感染力,便于群眾理解和掌握,可以達到“歌以詠言,舞以盡意”的藝術(shù)效果。湖南花鼓戲的劇目曲調(diào)繁多,各地花鼓戲的傳統(tǒng)劇目約有四百多個,音樂曲調(diào)三百余支。按其結(jié)構(gòu)和音樂風格的不同可分為川調(diào)、打鑼腔、牌子、小調(diào)四類,它們都有著粗獷爽朗、地方色彩濃郁的特點。
相對其他的地方戲曲來說,湖南花鼓戲比較樸素、通俗、動作明確,簡練而又細膩,豐富的舞蹈動作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中人物的身體形態(tài),其表現(xiàn)如《補鍋》中的“拉風箱”、《劉海砍樵》中的“砍柴”等舞蹈動作大多是將人們在勞動中的動作表現(xiàn)的舞臺化而已。
一般來說,戲曲的角色可分為生、旦、凈、末、丑等行當,而湖南花鼓戲卻有所不同,它起初多為一旦一丑,其中小旦、小丑為主角(與國粹京劇相似之處),后來逐漸發(fā)展為三小戲(小旦、小丑、小生)。小旦的打扮一般是勞動婦女形象,它表演的身段、手法都富有家庭生活的氣味,動作樸素,眼神明媚,手形多用蘭花手(大指微貼于中指第三關(guān)節(jié),食指伸直,無名指與小指稍微彎曲)。小丑則是個活潑詼諧的形象,多是根據(jù)猴的特點表演,眼神靈敏,手形為雞爪形,身段靈活緊湊,充分變現(xiàn)了人的機智、靈活的性格,步伐常用矮子步(雙膝彎曲,上身始終保持直立左右循環(huán)前進或后退)。而小生則是比較年輕的男性角色,他的表演風流而灑脫,特點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較清秀、英俊。
舞蹈作為一種表演藝術(shù),它是使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yōu)雅或高難度動作的,一般都有音樂的伴奏;因此,它是一種以有節(jié)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藝術(shù)形式。湖南花鼓戲作為一種民間舞蹈,其組成元素豐富多彩,由步伐、手形、肩、面部表情、道具等諸多元素組成。下面將一一對其進行介紹:
角色的主要表演步伐有便步、縱步、三步半、碎步、丁字步、小跳步、十字步、退步、云步、俏步、矮子步等。其中,縱步:似錯步,一腳在前,一腳在后相距半步,重心落于后退之上,然后兩腳同時向前跳躍。丁字步:一腳橫站,另一腳直站,橫站腳腳跟垂直靠左,直站腳凹的地方身體微側(cè)。碎步:走路基本由腳尖著地,細而快的擦地前進。
手形多用蘭花手,烏鵲口手,柳葉掌,佛手,釣子手等。其中,烏鵲口手:中指、無名指、小指彎曲并攏,大指與食指伸直。佛手:中指和無名指彎并攏與大指相捏,食指和小指伸直。
肩在湖南花鼓戲中的運用也很多,主要用在整裝亮相,二人相互傳情等場合,“干脆”是肩的動作的要點,同時也是湖南花鼓戲突出的特點。
面部表情是由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組成。眼睛可分為笑眼、留情眼、回憶眼、呆眼、沉眼、媚眼、恨眼等;鼻子有嗡鼻;嘴巴分為歪嘴、啄嘴、逗嘴等;耳朵主要是配合其他部位,沒有特定的動作,屬于靈活運用。
花扇是湖南花鼓戲的主要道具,它是演員表演時感情交流的媒介,它可以表達多種人物的性格和情緒,還可以模擬花和蝴蝶等各種形象。扇子的拿法有合扇、開扇、鳳頭扇、擒邊、夾邊、抓扇等;扇形有堅扇、倒扇、平扇垂扇、斜扇、傾扇、挽花、團扇、搖頭擺尾等,民間對扇形總結(jié)了十字決“挽團傾搖擺,豎倒垂平斜”。這些千姿百態(tài)的舞扇動作,對表達情感,塑造人物性格,美化舞姿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總體來說,湖南花鼓戲的舞蹈講究的是手眼身法步相結(jié)合,表演中要做到“氣沉丹田,頭頂虛實,全憑腰轉(zhuǎn),兩肩輕松”。如果一個花鼓戲演員能夠正確的掌握這些表演技巧,并加以靈活運用,那他就能夠把湖南花鼓戲的角色表演得細膩傳情,惟妙惟肖。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jīng)世致用、實事求是”是湖湘文化的精髓,而湖南花鼓戲的傳承與發(fā)展正需要這樣一種精神,它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地為之付出,需要我們繼往開來,不斷創(chuàng)新。要做到這些,我們?nèi)沃囟肋h。美國作家哈羅德·羅森堡曾經(jīng)說過:“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承擔起屬于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下死于荒野。”我們是幸運的,實現(xiàn)湖南花鼓戲偉大復(fù)興的重任落在我們肩上,我們沒有理由不挑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托,而對于這一重托,屈子道出了我們的心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