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藥性,為臨床診療提供可靠的實驗室依據(jù)。方法 統(tǒng)計分析2014年1月~11月醫(y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的中段尿培養(yǎng)及藥敏結果。結果 從2014年1月~11月319例中段尿標本中檢出致病菌208株。其中,革蘭氏陰性桿菌169株,占檢出率81.3%;革蘭氏陽性球菌23株,占檢出率11.1%;酵母樣真菌16株,占檢出率7.7%。結論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耐藥性日益嚴重,耐藥菌株不斷增多,臨床應根據(jù)藥敏實驗結果選用合理有效的抗生素,以減少細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
關鍵詞:泌尿系;病原菌;耐藥率
泌尿系感染是臨床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為了給臨床醫(yī)生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現(xiàn)將我院2014年1月~11月中段尿標本中分離出的208株病原菌及其對抗生素的耐藥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1月~11月醫(y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的中段尿標本319例,分離培養(yǎng)出病原菌208株。
1.2方法 標本處理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儀器及配套鑒定藥敏試卡均來自生物梅里埃公司。
1.3質(zhì)控菌株 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糞腸球菌ATCC29212。標準菌株購自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
2結果
319例中段尿培養(yǎng)中共分離致病菌208株,致病菌檢出率為65.2%。分離數(shù)在前6位的是:大腸埃希菌(占51.4%)、肺炎克雷伯菌(占8.2%)、糞腸球菌(占6.3%)、銅綠假單胞菌(占5.8%)、白色念珠菌(占2.9%)、金黃色葡萄球菌(占2.9%)。各致病菌具體分布,見表1;主要革蘭氏陰性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情況,見表2;主要革蘭氏陽性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情況,見表3。
3結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我院2014年1月~11月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糞腸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泌尿系感染菌前6位。大腸埃希菌是引起我院泌尿系感染主要的革蘭氏陰性菌,本結果證實泌尿系感染常見病原菌多數(shù)來源于內(nèi)源性腸道菌感染[1]。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和頭孢哌酮/舒巴坦對革蘭氏陰性菌有較好的抗菌活性,因此可作為治療嚴重尿路感染的首選藥物。
糞腸球菌是引起我院泌尿系感染的主要革蘭氏陽性菌,檢出率占6.3%,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可能與臨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以及不合理應用抗生素及侵入性治療的增加有關[2]。近年來,腸球菌屬氨芐西林耐藥株和慶大霉素高耐藥株逐漸增多,耐萬古霉素的腸球菌也有較多報道,已使腸球菌所致重癥感染的治療成為臨床棘手的問題。研究顯示,我院糞腸球菌對萬古霉素敏感性較高,建議臨床首選萬古霉素治療。
酵母樣真菌檢出率占我院泌尿系感染病原菌7.7%,高于有關文獻報告[3],分析原因可能與臨床廣泛使用抗菌藥物有一定的相關性。建議臨床應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減少真菌感染發(fā)生率。
泌尿系感染是臨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由于廣譜抗菌藥物的長期應用,病原菌的種類和耐藥性不斷變化,因此,了解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情況,加強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耐藥性檢測,并進行動態(tài)分析,對控制耐藥菌株傳播、指導臨床合理應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吳安華,任南,文細毛,等.國醫(yī)院感染監(jiān)控網(wǎng)1998-1999年檢測資料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6):401-403.
[2]徐英春,張小江,陳民鈞.腸桿菌屬的耐藥調(diào)查及抗感染用藥探討[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1,11(3):230-232.
[3]張獻.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4):1643-1644.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