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必須重視學生的禮儀教育,本文就如何通過游戲開展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禮儀的興趣,詮釋知識進行探討。
關鍵詞:游戲 教學 禮儀
一、學好禮儀課程對學生的作用
人們從生命初始到人生結束都是離不開禮儀的。這也就意味著對禮儀這門課所要講的知識,學生早就接觸了并在應用著,這就導致不少學生對學習禮儀提不起興趣,覺得這些東西自己都懂,過去沒學這門課也生活了十幾年,學不學都無所謂。
可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與他人交往時并非處處都能做到恰當?shù)皿w、有禮貌。學生只是本能地應用禮儀知識與人交往,并沒有真正樹立禮儀意識,他們對禮儀的認識或是不全面的,或是有誤區(qū)的,或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會不自信、膽怯等,這種種原因導致部分學生說活詞不達意,交往欠分寸,行為沒節(jié)制,形象不得體,成為不受歡迎的人。因此,學校的教學必須重視禮儀教育,教師要讓學生對這門每天生活、學習離不開的而又忽略了的知識感興趣,使學生愿意學、樂意學禮儀知識。
二、通過游戲開展教學的課堂實踐案例
筆者學校禮儀這門課所用教材是《禮儀規(guī)范教程》(主編 孫慧竹),第一章是“禮儀概述”。概述是人類對一個復雜的過程或事物的理解,是抽象的、普遍的觀念。為了講清楚第一節(jié)“明禮”,筆者的教學活動以“猜詞語”游戲開始。
1.規(guī)則
參加人員,2人;由全班學生提供詞語(如掃地、打籃球、吃西瓜、金雞獨立);科代表主持,由他從學生提供的眾多詞語中抽出一個寫在黑板上;自組團隊,兩人協(xié)商誰做提示者、誰做猜者,兩人之間可以互動;提示時只能使用肢體語言、口頭語言進行詮釋,使用口頭語言時不能涉及那個答案(詞語),否則算犯規(guī);時間,1~2分鐘。
2.目的
以游戲輔助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詮釋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3.游戲和所授知識間的關聯(lián)
一是禮儀無處不在,禮儀和人際交往如影相隨。人在交往中要樹立禮儀意識。二是禮儀是對禮節(jié)、儀式的統(tǒng)稱,是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三是禮儀是由信息的發(fā)射、傳遞、接收、反饋所構成的有意義的互動過程。四是禮儀是一門藝術和科學,具有復雜性、多解性,而人際交往是經常性的,不懂得禮儀不善于交往會使人在與他人接觸時面臨各種困難。五是人際交往是有目的性和雙向性,發(fā)起者不管對方是否知道確切的目的及能否達到自己的目的,都會將信息傳遞出去;目的的實現(xiàn)也許傳遞一次就達到了,也許要經過多次傳遞和反饋;達到預期目的就是有效交往,否則就是無效交往;要達到目的就必須主動出擊,同時還要有禮貌,否則別人是不愿意理你的。六是信息傳遞的方式有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肢體語言三種。七是在交際活動中要懂得換位思考,講究參與性、合作性和協(xié)調性。
4.教學片斷
以詞語“金雞獨立”為例。
提示者:早上會叫的,動物。
猜者:狗?(笑聲)幾個字?
提示者:四個。
猜者:雞。
提示者:對。它這樣(學生做了個單腳獨立,雙臂張開的動作)
猜者:金雞獨立
提示著:對?。ㄕ坡暎?/p>
5.教師的作用
教師是課堂的設計者和引導者,要對活動中的情況進行實時點評,將要講的知識穿插在點評中。如學生說話聲音過小,就提醒:說話聲音太小,別人聽不見或聽起來費勁,別人就沒有耐心聽你說話了,你就達不到交往的目的。
6.注意事項
一是游戲要與教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要服務于知識的學習,不能流于形式,如果沒有和教學相關的內在知識在游戲這種形式中,游戲就是多余的;二是要找準游戲與知識的關聯(lián)點,游戲要具有趣味性、形象性、啟發(fā)性和參與性,多一些情感性,少一些機械的灌輸,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技能;三是游戲要“小”,要考慮環(huán)境因素,一是教室空間,二是聲音對周圍的影響;四是游戲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用具簡便,如“猜詞語”就只需要紙和筆。
7.教學效果
教師的教學舍棄了傳統(tǒng)以講為主的說教模式,以“玩”的方式替代了枯燥機械的聽課活動,寓教于樂,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對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學生有著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希望獲得贊賞、得到肯定,而游戲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展現(xiàn)自我,增強自信,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所以課堂氣氛活躍而和諧。
三、小結
游戲教學的模式有助于改變學生單純、被動地接受教師知識傳輸?shù)膶W習方式,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獲取知識的多種渠道以及將所學知識加以綜合應用的機會,學生也在游戲過程中鍛煉了各種能力。
(作者單位:汕頭市林百欣科技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