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詹姆遜站在批判的角度,審視了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的特點和表現(xiàn),這對認識我國文化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后現(xiàn)代主義特點具有相當重大的借鑒意義。同時,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文化拓展了陣地,網絡成為新興而又即為重要的領域。運用詹姆遜的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理論,有利于我們辨析網絡文化中所出現(xiàn)與后現(xiàn)代相吻合的特點,從而更全面地看待網絡文化發(fā)展中的問題,為網絡文化的健康發(fā)展提出實際可行的對策。
關鍵詞:詹姆遜;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理論;網絡文化
中圖分類號:G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6-0136-02
一、詹姆遜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內容
詹姆遜是美國當代著名的新馬克思主義批評家和后現(xiàn)代文化理論家,他的理論兼有馬克思主義特色和后現(xiàn)代主義色彩。他站在批判的角度,分析了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理論的特點,如深度消失、主體性消失以及文化的大眾化。深刻把握詹姆遜的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理論有利于指導我們分析發(fā)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1.深度消失
詹姆遜認為,“一種嶄新的平面而無深度的感覺,正是后現(xiàn)代文化的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特征”,又被稱為“平面感”[1]。詹姆遜指出,深度消失與后現(xiàn)代文化邏輯相一致,它借用話語和文本為載體,消解崇高、消解歷史、消解中心,旨在表達淺層含義,拒絕對文本本身的闡釋,或是說沒有潛藏在語言背后的深層意義,推崇的是一種坦白無遺地表露,不需要深究其內在意義和終極價值,用表層和現(xiàn)象來取代深層和本質,追求人物、時空以及觀念的平面化。一切文化作品都無須解釋,這說明后現(xiàn)代主義的作品,他重在呈現(xiàn)形式。
2.主體性消失
主體的消失是詹姆遜后現(xiàn)代理論的第二個突出特點。在后現(xiàn)代主義的相關作品里個人化的情感都消失了,主觀性是依然存在的,后現(xiàn)代文化模式突出強調所有的情感并非來自個人感受。同時在后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精神世界被徹底的離散了。人自身集中精力工作了一天之后,精力已經被耗盡,現(xiàn)代主義模式下的人的焦慮不會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人自我身心徹底肢解的零散化。人體味的不是一種完整的世界與自我,反而體味的是變形后的外部世界,就好像是夢游狀態(tài)下的自身。人人已經無法掌控自身的存在,那是一個缺乏情緒表達、感動和感覺的主體,無法把現(xiàn)在、過去和未來聯(lián)系在一起,無法感受自己本身和現(xiàn)實的密切聯(lián)系,也無法使自己能完整的統(tǒng)一起來。
3.大眾化
詹姆遜指出,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階段,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的距離正在消失,以“反中心、反權威、消解”為特點的后現(xiàn)代主義為大眾文化的盛行打開了一扇門。文化打破高雅圈層走向生活化,這正是市場經濟和科技傳媒作用的結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與商品相容,以往精英文化所倡導的純粹文化審美讓位于商品化的文化,再加上科技發(fā)展,復制使得原創(chuàng)不再珍貴,文化
詹姆遜辯證地對待大眾文化,一方面肯定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一樣,都是文化存在的類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社會功能;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大眾文化有以商品拜物教為意識形態(tài),在某種程度上控制并整合了大眾的思想[2]。
二、網絡文化的“后現(xiàn)代特征”
1.娛樂化
在詹姆遜后現(xiàn)代語境下,“娛樂”是文化的一大特點,也是詹姆遜所指的“深度消失”的具體表現(xiàn)。眾人尋找“快感”、不追問背后深層意義,忽視社會責任感,追求自我壓力的釋放。文化娛樂化已是當今的一個突出現(xiàn)象,而在網絡環(huán)境下娛樂化得到了最大化。清華大學教授肖鷹曾說,網絡全面娛樂化的結果就是真實的信息得不到確認,嚴肅的教育得不到傳播,還有社會、民族、文化的正能量,“都被娛樂化了”[3]。
網絡世界給大眾提供了一個全民娛樂、全民狂歡的空間。在利益的追逐下,網絡文化呈現(xiàn)出了亞健康狀態(tài),膚淺、低俗的文化內容橫行。我們要警惕在網絡文化豐富繁多的背后,可能會是另一種“缺失”,即除了娛樂外,我們一無所獲。過度娛樂化使得謠言橫飛,八卦色情等消息充斥在網絡事件中,長期在這么一個環(huán)境下,會使得我們的精神世界貧乏空洞,缺少關心時事政治的熱忱,疏于對社會個人終極價值的追問,沉迷于瑣碎、無聊、娛樂的低俗事件,在日復一日的娛樂后,人生價值沒有得到提升。“現(xiàn)在的網絡被嚴重地娛樂化、游戲化、低俗化,網絡從高科技的工具退化為使人們玩物喪志并進而危害社會的玩具?!边@句話不是危言聳聽,更是對我們敲響了警鐘。
2.大眾化
網絡文化是“草根文化”,有著很強的大眾性,這與詹姆遜所說的大眾化即為吻合。從互聯(lián)網上可以及時搜集到大量信息,使得少數(shù)人對信息和知識的壟斷難以為繼,給普通民眾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輿論平臺。每個人都可在網絡上“發(fā)聲”,各抒己見,人們不再仰視專家和學者,而是將他們的觀點與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從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較之傳統(tǒng)媒介下普通民眾話語權的缺失來說,網絡對整個文化的普及和推廣都是很好的。當然我們在看到文化大眾化的同時,也要看到可能存在的消極方面。大眾群體推波助瀾,導致色情、暴力等信息的傳播,惡意無聊事件的炒作,網上的各種惡搞、謠言很大程度上與網絡過于自由性,平民化缺少約束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們要看到大眾化有導致媚俗化的一面,值得我們認真對待。
3.盲從性
盲從性正是詹姆遜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中“主體性消失”的表現(xiàn),網絡中的主體在網絡文化中迷失了自我,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就自然是跟風、盲從。網絡的大眾化讓大家都受到了文化普及的同時,也導致了眾人對少數(shù)人的“網絡暴力”,網絡娛樂化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導致我們對任何一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都會潛意識的開啟“娛樂他人、揣測、質疑他人”的模式,網絡言論自由同時也助長了部分網民對社會話題的盲目跟從,甚者是借機誹謗、詆毀他人。尤其是在名人生活全方位暴露在眾人視野下,一些敏感話題往往會導致網民易人云亦云、盲目跟帖、評論粗暴、喪失理性,有失偏頗。如“炫富事件”“明星吸毒”等事件后,部分網民的評論暴露出了其仇富、失衡的心態(tài),抑或是表達出對整個社會的不滿,其實大部分網民并沒有對事件本身做出調查,純粹是為發(fā)泄而言論,媒體漸漸代替了我們的思維,與其說是網民在發(fā)表評論,不如說是媒體在“牽引”大眾的輿論導向,我們缺少反省精神,考慮問題單一性。從而為散布謠言、危害國家安全的不發(fā)分子提供了缺口。
三、優(yōu)化網絡文化
1.搶占網絡輿論陣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4]。
網絡陣地作為新世紀文化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義不容辭的貫徹黨的文化方針,加強網絡領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搶占輿論制高點,引領網絡文化的發(fā)展方向。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文明”“和諧”“法治”不僅是網絡文化建設力爭達到的標準,而且也是指導網絡文化建設的方針。部分網友由于缺失正確價值觀的引領,精神極度空虛無聊,只能求助于網絡的花邊新聞打發(fā)時間,這部分人群更易被消極價值觀侵襲,喪失自我。所以,只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才能幫助廣大網民樹立科學、向上的價值觀,提升廣大網民的精神境界,充實他們的精神需求,才能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扭曲的價值觀相抗衡,從而傳播正能量,促進網絡文化健康發(fā)展,從而為社會主義建設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2.完善和普及網絡法規(guī),加強網絡監(jiān)管
加大網絡監(jiān)管力度,堅決打擊嚴厲打擊,推動互聯(lián)網信息發(fā)布和網絡經營行為規(guī)范化。雖然我國目前已有較完備的網絡法律,如《互聯(lián)網站禁止傳播淫穢、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規(guī)范》等,但網絡的自由性和隱蔽性一直向網絡法律法規(guī)提出挑戰(zhàn),提高網絡法律的質量任重道遠,我們仍要不斷地專研網絡特點從而使之趨于完備。健全網絡法律法規(guī)是為了嚴格貫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蓖瑯邮蔷W絡法律法規(guī)的宗旨。對利用網絡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的違法犯罪行為,以及網絡造謠傳謠行為和影響網絡信息發(fā)布及規(guī)范化的行為都要給予嚴厲打擊。因此有必要從宏觀上充分發(fā)揮政府的職能,加強對網絡新聞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這樣不僅有利于防止因過度娛樂化而造成的理性缺位,更對提高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因此要不斷完善有關網絡媒體的法規(guī),這樣才能使網絡新聞媒介生態(tài)環(huán)境更加法制化。
3.重視網絡主體地位、提高網民素養(yǎng)
網絡文化的主體是廣大網民,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下,網民對信息的篩選、取向尤為重要。網民應具有較高素養(yǎng),對網絡各類的謠言和錯誤觀點具有分析、批判眼光。廣大網民應培養(yǎng)自我對網絡信息的把握能力,充分利用網絡的快捷性,獲取真實可靠、對社會和自我有提升價值的信息,而對負能量、低俗趣味、有損他人權利、危害社會安全的言論等信息具有一定的免疫、分析、解讀能力,成為網絡真正意義上的“主人”,避免被網絡“異化”,盲目跟從,迷失自己。每一個人都要爭做一名理性的網民,主動攝取積極向上的信息,關注國家大事,在網絡環(huán)境下也要學會“自律”“慎獨”,嚴格遵守網絡法律法規(guī),從自身做起,為網絡文明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韓雅麗.詹姆遜的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0:69.
[2]李里.解讀詹姆遜的后現(xiàn)代主義大眾文化[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7).
[3]中國網絡最大危害是全面娛樂化[EB/OL].[2014-11-2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9-13/5279828.shtml.
[4]習近平.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EB/OL].[2014-11-22].http://www.ah.xinhuanet.com/20
14-10/28/c_1113002396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