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正成為影響學生身心發(fā)育的重要問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日益得到教育者的重視,尤其是小學階段正是學生生長與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如果小學不打下堅實的心理健康基礎,那么日后必會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與健全的心理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F(xiàn)結合教育實踐從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加強與學生交流、開辟第二課堂這三個方面來對如何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心理健康 情感交流 第二課堂
小學階段是學生長身體、長智力的重要階段。但受家庭、社會等的影響,目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這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重點關注的話題。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我們要改變以往只重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模式,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在抓好德育與智育的同時,要更加重視學生心理的健全、性情的陶冶,以讓學生在擁有健康的體魄、扎實的知識的同時擁有開朗的性格、樂觀的精神與積極的情緒,促進學生德智體美性情的全面發(fā)展。那么在小學階段如何來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也呈現(xiàn)多元化的趨勢,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xiàn)代的教師不再只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而是扮演著更多的角色,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教師心理健康,才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有效疏導,同時也能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平時教師要更加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清醒認識、理性思考,學會自我調節(jié)、自我減壓,讓自己的心胸更開闊,空間更寬廣。這是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不要有太多奢侈的欲望,不要因教師的工資低而煩惱,將這些消極情緒帶到工作中來,而是要有一個泰然之心,合理消費,要真切地體會到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偉大。不要因為我們天天面對一群調皮搗蛋的小學生而苦惱憤怒,而是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聽,用心去觀察,你自然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可愛,會產(chǎn)生更多的積極情感,這樣也才能真切地體會到作為一個師者的樂趣。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與同事斤斤計較,要豁達,以開闊的胸懷去包容。不要因為生活中一些挫折而失去信心,而是要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來對抗挫折,最終定能戰(zhàn)勝挫折,快樂生活。因為作為教師要時刻反思,善于改變,學會自我調節(jié),以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教育并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而是師生互相溝通與交流的過程。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少學生并不能自由表達、深入交流,教師并不能全面掌握學生的心理現(xiàn)狀,不能有針性地展開教育工作。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想辦法與學生展開積極的交流。
1.熱愛學生,走進學生。要想讓學生敞開心扉,與教師展開對話,首先就必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教師能夠真正地走進學生的世界。教師首先就要熱愛學生。熱愛是教育成功的秘訣,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就像冬日的暖陽,可以帶給學生以光明與溫暖,消除學生與教師的隔閡,拉近師生關系。熱愛學生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表現(xiàn)在實際行動上,體現(xiàn)在細節(jié)上,要付出真心,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如學生成績下滑,我們要問清原因,也許學生是因為家庭問題而影響學習,也許是因為與學生相處不當影響心情。我們要找準癥結,幫助學生排憂解難,這才是真正的師愛,這樣才能讓教師能夠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心里,讓學生能夠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2.多種交流,積極對話。一是文字交流。許多學生性格內(nèi)向或不愿他人知道等原因而不能與教師進行直接的交流與對話,此時我們可以利用發(fā)郵件、發(fā)信息、寫信等文字形式來進行交流,這樣的交流方式具有相對的私密性,可以讓那些不愿直接語言交流的學生能夠將心中的郁結向教師傾吐,以便教師加以有針對生地個別輔導。當然教師要做好保密工作,否則就會失去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而讓學生再次封閉自己。二是一對一談心。這樣的交談更具針對性,可以讓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及進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以便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排除不良情緒,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與調節(jié),以讓學生重樹信心,重拾勇氣,力挫困難,讓學生和睦相處、快樂學習、樂觀生活。
三、積極開辟第二課堂
小學生認知水平低下,依靠課堂教學時間來采用成人化的教育手段讓學生來理解抽象的心理健康知識,這是不可能的。只有站在小學生的角度,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認知水平,以小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展開,才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學生才能積極參與、深刻理解,從而將這些理論準則轉化為自覺行為。第二課堂是課堂的補充與延伸,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這正是小學生所喜愛的重要活動之一。因此,我們要本著“課外求發(fā)展”的原則來開辟第二課堂,將抽象而枯燥的心理健康知識巧妙地寓于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的課外活動之中,寓教于樂,從而讓學生在積極地參與活動中去感受,自覺地用于指導行為實踐,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全的心理。實踐證明開辟第二課堂,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如針對班內(nèi)學生的共性問題開展專題講座,如如何盡快適應學校學習生活、考試前如何克服焦慮心理;利用校內(nèi)資源開展宣傳活動:利用校內(nèi)廣播、班級黑板報、班級手抄報等大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情景劇大賽:這樣的活動迎合小學生的表演天性,更能激起學生參與的動力,同時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以更直接的方式來展現(xiàn)學生微妙的心理活動,這樣更能幫助學生自我認識,掌握調適心理的方法。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系統(tǒng)而復雜的工程,必將經(jīng)歷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此教師要正確認識,要心中有學生,對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情感動態(tài)等全面掌握,這樣才能結合學生的特點,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從而整體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讓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心理,這樣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相美,顏士文.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新校園·上旬刊,2014,(10).
[2]王澤讓.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10).
[3]馮立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討.甘肅教育,2014,(14).
[4]王洪偉.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