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以古詩的鑒賞方法為探究對象,提出古詩鑒賞的方法和步驟:捕捉信息,讀懂古詩的表層含義;分析意象,體悟古詩的深層含義;讓學生明確古詩鑒賞的方法思路,對學生的古詩鑒賞作出指導。
關鍵詞:古詩教學;鑒賞;方法
詩歌是人類最優(yōu)美的語言,也是文學領域里最璀璨的一顆明珠。閱讀鑒賞古詩,能夠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學習古詩,可以陶冶情操、純凈心靈、提高文學修養(yǎng),古詩鑒賞也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授給學生古詩鑒賞的方法與步驟尤為重要,教師需要在此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指導和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掌握合理有效的古詩鑒賞的方法和步驟。
一、捕捉信息,讀懂古詩的表層含義
讀懂古詩的表層含義,是解答古代詩歌鑒賞試題的基本要求。我們要讀懂全詩,就要學會捕捉古詩的有關信息。
1.標題
古代詩歌的標題往往是全詩的眼睛,對理解全詩有指向作用,是解讀詩歌的切入口。它可能揭示跟詩作有關的季節(jié)或時令特征,如杜甫的《閣夜》中的“夜”;它可能直接點明作品內容涉及的主體或重點,如鄭板橋的《詠竹》;它可能直接點明的是情感,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作者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風格等,有助于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創(chuàng)作風格方面: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邁飄逸、王昌齡的雄健高昂、杜牧的輕健俊爽、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維的詩畫一體、溫庭筠的綺麗香艷、高適的悲壯蒼涼、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陸游的悲壯愛國……
3.注釋
命題人往往有意識地添加注釋,注釋有時交代了詩作的寫作背景,暗示了本詩的思想內容。
4.古詩內容
詞義。積累常見的古詩文的名詞有助于理解古詩的表層含義。如詩句“揚子江頭幾問津”,若不理解“津”的含義,詩句的含義就無法理解,這里的“津”就是古詩文中常見的“津”,意為“渡口”。
句式。因為字數的限制,省略和倒裝是古詩中常用到的特殊形式,要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注意從語法上來對詩句進行調整。如“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應是“遠離故國三千里,幽閉深宮二十年”的省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應是“竹喧浣女歸,蓮動下漁舟”。
技巧。古詩中常用到的一些技巧如借代、諧音、互文等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如“秦時明月漢時關”是互文,“低頭弄蓮子”中的“蓮”諧音為“憐”“六宮粉黛無顏色”中的“粉黛”借代的是容貌姣好的女子。
二、分析意象,體悟古詩的深層含義
鑒賞古代詩歌,在通過對詩句、文辭的準確解讀理解了古詩的表層含義后,要進一步通過詩句窺見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而要準確理解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我們就必須認真研讀詩歌中的意象,體悟詩歌所營造的意境。
對詩歌意象的解析要注意分析意象本身的特點,挖掘意象背后的內蘊,要注意把握多個意象之間的聯系,體會詩人從中表達的感情。因此,在詩歌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發(fā)揮聯想和想象力,捕捉意象,再從整體上感知解讀,體會詩歌的意境。
意象就是詩歌作品中凝聚著作者主觀情感的形象。這一藝術形象,即詩人所寫之“景”,所詠之“物”。不外乎這幾類:人物形象(包括英雄、親屬、名流、友人等)、自然形象(包括植物、動物、地名風物等)、音樂曲調形象等。
所以,我們讀完詩歌,就要看詩歌中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形象把握住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
1.把握一些典型的意象
如杜鵑(杜宇、子規(guī))——啼血、不如歸去—純潔、失意、哀怨、悲涼思歸等;孔雀徘徊、鴛鴦戲水——戀偶、和美自在、幸福美滿;鴻雁遷徙——游子思鄉(xiāng)懷親和羈旅傷愁;鴻雁傳書——寄托情思,充滿浪漫色彩;楊花、柳絮、飛蓬、浮萍——身世飄零、蕭瑟悲涼、感傷離別等;燕子——歷史變遷,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興亡……
2.關注對意象的修飾性字詞或描寫,注意意象用法的“特殊性”,比如,詩歌作者常用美麗的意象來表達悲涼的感情
古典詩歌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熠熠閃光的瑰寶,詩歌是我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惫旁婅b賞重在積累,掌握必備的文學常識、文化知識,了解我國古代文學的人文精神,全面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是提高古詩鑒賞能力的關鍵,而掌握古詩鑒賞的方法和步驟是必要前提。在此,希望通過對古詩鑒賞方法和步驟的探究,“授人以漁”,讓學生找到古詩鑒賞的切入點,明確古詩鑒賞的方法思路,為學生打開一扇學習探究之窗。
參考文獻:
劉躍萍.古詩詞鑒賞方法談[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11).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