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漢兩種語言的詞性轉化規(guī)則,既有相同點,又有所不同。了解其異同,對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詞匯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英語詞匯教學;詞性;轉化
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漢語所對應的英文詞匯,在詞性發(fā)生變化時,其音和形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例如,如何將漢語“這類火車是慢車”和“火車放慢了速度”中的“慢”用英語表達?多數學生可以正確使用slow這個英語單詞。但是是否可以同理使用英文單詞breath來表達漢語“屏住呼吸”和“呼吸新鮮空氣”中“呼吸”呢?上面這樣的例子非常多,學生經常為此感到困擾,這就是英漢語言中詞性轉化的問題。
詞性轉化的目的是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從而達到一定的修辭效果。在英漢兩種語言中,詞性轉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構詞法的手段。但是其規(guī)則不盡相同,那么哪些差異構成了中國學生在使用英語詞匯中的困難呢?
本文將分析英漢兩種語言中詞性轉化的語法規(guī)則,對比其異同,然后通過普雷特“難度等級”來分析和預測中國學生在詞類轉化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其難度等級,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中國學生正確地使用英語詞匯。
首先,“轉化”這個概念指的是一個單詞在從一種詞性轉化為另一種詞性而不改變單詞形態(tài)。中英詞性轉化的語法規(guī)則見如下的表1和表2。
在漢語的詞性轉化中,單詞僅轉化詞性,在詞形和發(fā)音方面沒有任何變化,例如:
他在吸煙。(動詞)
吸煙有害健康。(名詞)
但是在英文的詞性轉化中,詞形、發(fā)音、詞義則可能發(fā)生改變,例如:
(1)詞形發(fā)生變化
I will take a bath before going to bed.(名詞)睡覺前我要洗個澡。
Whatever water is left is used to bathe the babies.(動詞)用剩下的水給寶貝們洗個澡吧。
(2)重音發(fā)生變化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in industry has greatly helped to increase [in'kri:s] production.(動詞)計算機在工業(yè)中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產量。
An increase ['inkri:s] in taxes produced an outcry from the tax-payers.(名詞)增加賦稅引起了納稅人的一片抗議之聲。
(3)詞義發(fā)生變化
We need to record and keep a file of all our expenses of the project.(名詞)我們需要把該項目的所有開銷進行記錄并存檔。
After the class, students filed out of the classroom.(動詞)下課了,孩子們從教室里魚貫而出。
(4)音、義均發(fā)生變化
The leaves rustled in the wind [wind].(名詞)風吹樹葉沙沙響。
As it winds [waind] through the magnificent scenery of the Alps, the Orient Express crosses countryside that consistently displays its finest.(動詞)東方快車蜿蜒駛過阿爾卑斯山脈,沿途風光秀麗,鄉(xiāng)村美景盡收眼底。
相比漢語的詞性轉化,最重要的英語詞性轉化有三種類型,其特點如下:
類型1.詞性轉化與漢語完全相同(無詞形、發(fā)音變化)
(1)名詞轉化為動詞,例如:
book,document,house,snow,witness等
(2)動詞轉化為名詞,例如:
look,run,smell,swim,talk等
(3)形容詞轉化為動詞, 例如:
better,busy,double,empty,slow,wrong等
(4)形容詞轉化為名詞,例如:
average,final,noble,right,reverse等
(5)名詞轉化為形容詞或副詞,例如:
fun,home,paper,quality,standard
類型2.詞匯轉化發(fā)生音、形變化
(1)重音發(fā)生變化:
conflict 名詞['k?蘅nflikt],動詞[k?藜n'flikt]
discount 名詞['dis ka?尬nt] 或[dis'kaunt],動詞[dis'kaunt]
insult名詞['ins?蘧lt],動詞[in's?蘧lt]
produce名詞['pr?蘅dju:s],動詞[pr?藜'dju:s]
record名詞['rek?蘅:d],動詞[ri'k?蘅:d]
transport名詞['tr?覸nsp?蘅:t],動詞[tr?覸ns'p?蘅:t]
(2)清濁輔音發(fā)生變化:
abuse名詞[?藜'bju:s],動詞[?藜'bjuz]
excuse名詞[iks'kju:s],動詞[iks'kju:z]
house名詞[ha?尬s],動詞[ha?尬z]
mouth名詞[ma?尬?夼],動詞[ma?尬?奩]
use名詞[ju:s],動詞[ju:z]
(3)音、形均發(fā)生變化
bath名詞[ba:?夼],bathe動詞[bei?奩]
breath名詞[bre?夼],breathe動詞[bri:?奩]
cloth名詞[kl?鬑?夼],clothe動詞[kl?藜?尬?奩]
sheath名詞[?蘩i:?夼],sheathe動詞[?蘩i:?奩]
wreath名詞“花環(huán)”,wreathe動詞“編織花環(huán)”
類型3.詞匯轉化發(fā)生一詞多義現象
(1)名詞轉化為動詞
book名詞“書”,動詞“預定”
object名詞“物體”,動詞“反對”
subject名詞“科目”“主題”,動詞“隸屬于……”
wind名詞“風”,動詞“纏繞”“蜿蜒前行”
(2)動詞轉化為名詞
affect名詞“情感”,動詞“影響”
construct動詞“建造”,名詞“構想”“概念”
divide動詞“分割”,名詞“分水嶺”
run動詞“跑”,名詞“跑步”,但同時還有“短期旅行”的新意
stand動詞“站立”,名詞“看臺”“立場”
watch動詞“觀看”,名詞“觀看”,還有“手表”的含義
按照難度等級,學生學習英語詞性轉化的難度從易到難分為3級:
■
類型1中,英漢詞性轉化形式相同,沒有區(qū)別,屬于正遷移,英語作為母語沒有對目標語言的學習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學生學習該類詞性轉化的難度最低。
類型3中,英漢詞性轉化形式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漢語中名詞“書”,英語中為book,而book由名詞轉化為動詞時,有“預定”(to arrange in advance to have)的含義,漢語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含義。但是按照道布朗的觀點,母語和第二語言的差異越大,并不一定意味著其難度也越大。例如,漢語中“書”沒有“預定”的含義,英文book“預定”完全要按照新單詞進行記憶,母語對目標語沒有造成負遷移,只是對該類詞性轉化增加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其難度級別被界定為2級中等難度。
類型2中,英漢詞性轉化時,發(fā)生了音、型變化。按照奧勒和扎阿侯賽尼的觀點,如果母語和目標語言的詞匯、語音、語法項目越接近,則母語對目標語的干擾越大。因此在類型2中,由于轉化后含義沒有發(fā)生變化,學生往往容易忽視其拼寫和發(fā)音發(fā)生改變,這對于學生的目標語學習會造成更大的障礙,因而其難度等級為3級。
除了上述3中主要類型之外,在漢語的詞性轉化中,有一些規(guī)律在英語中是不存在的,例如,下面這些形容詞可以轉化為動詞:勉強、講究、分散、集中、平均、突出、團結、深入等。例如:
這個房間布置得很講究。(形容詞)
他現在講究吃穿。(動詞)
英語詞性轉化中,還有一些次要的轉化類型。次要詞類轉化是指那些轉化不太活躍的詞類,比如副詞、數詞、感嘆詞等轉化為其他詞類。它們不是主流規(guī)律,因此要求學生大致了解即可。
(1)感嘆詞轉化為動詞,例如:
He was busy writing something and only ohed and ahed my question.他忙著寫東西,對我提出的問題嗯嗯啊啊。
(2)介詞轉化為名詞,例如:
We should rely on our own efforts instead of asking help from above.我們應該憑借我們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上面有人”。
The travelers climbed the steep mountain on all fours.這些旅游者手腳并用爬上陡峭的大山。
(3)連詞轉化為名詞,例如:
His talk contains too many ifs and buts.他的談話里有太多的“如果”和“但是”。
總之,詞性轉化的作用是使得語言更加豐富多彩、人們的思維更加活躍,使語言能夠更加細膩地表現人們對周圍事物的感受,對事物的描述更加精準,因而使語言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掌握英語詞性轉化的規(guī)律,通過與母語漢語轉化規(guī)律的對比,預測和分析英語詞性轉化的難度等級及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通過對學生前期英語詞匯掌握的深度與廣度,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避免發(fā)生母語對目標語的負遷移,并通過大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使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語詞性轉化的規(guī)律,加強詞匯記憶,并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周領順. 英漢名動轉類詞對比研究 [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0(5).
[2]Prator,C.H.Hierarchy of Difficulty.Unpublished classroom
lecture [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67.
[3]Zhang,D.A Practical English Grammar[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1984.
[4]Crystal,D.A First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M]. England: Andre Deutsch Publishing House,1980.
[5]Brown,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N.J: Prentice-Hall,1987.
[6]Oller,J. W. and Ziahosseiny,S. M.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and Spelling Errors[A].In Language Learning ,1970(20):183-189.
[7] 胡明楊.詞類問題考察[M].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馬振旗,男,北京市人,首都師范大學講師,語言學碩士,教育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英語實用語言學(TESOL),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