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的教育體制也在不斷改革,與此同時,國家的法制建設也在不斷完善。法制教育已經納入了國民教育體系,并且已經著手編寫中小學法制教材,組織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實踐基地試點活動。我國正在不斷加強依法治國建設,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是保證依法治國順利進行的前提。要提高法律意識,就要從教育抓起,建設法治社會,就要完善我國的法律實踐教學。目前,我國的法制教育正在努力與實踐活動相融合,完善法律實踐教學方案。
一、分析我國法律實踐教學的現(xiàn)狀,促進法治社會發(fā)展
在新形勢下,為了使教學、實踐、法律三者之間完美地聯(lián)系到一起,我國嘗試采用了模擬法庭、義務咨詢、專業(yè)辯論、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畢業(yè)實踐等法律實踐教學模式。為了響應課改的號召,實現(xiàn)啟發(fā)式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要想徹底改變這種長期以來的保守觀念還需要時間。首先,這幾種形式都只是治標不治本,模擬法庭和專業(yè)辯論賽通常都只是以一種活動的形式開展,過后就忘了,可能給人沒有留下任何心理上的影響。而且,活動的參與對象也許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可實際上只有少部分的學生參與其中。還有,雖說學校給模擬法庭提供了各種硬件設施和場地,但內容和目標還不明確。其次,畢業(yè)實習的效率低下。學生通常都是采取自主實習的方式,這就使得很多學生都只是隨便找個單位蓋一個章簽一個字就完事了。
二、新形勢下完善法律教學的對策
首先,要想完善法律教學,就必須從改變學生的傳統(tǒng)觀念開始。對于實習而言,本來文科和理工科的實習都是一樣的。可很多人都認為文科的實習都只是走走過場,這也導致了學生本身的不重視。其實,我們都知道實習正是將理論付諸于實踐的關鍵,是在工作前給我們的一次演習機會。實習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是非觀。其次,學習國外先進經驗,探索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法律實踐教學模式。國外通過法律診所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通過真實的法律案例來鍛煉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快地獨當一面。
我們都知道,凡事都要講一個理。但是,社會并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世事皆正義,處處好風光。我們必須更早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百態(tài)。學校法律實踐教學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他們能夠學以致用,更快地適應社會而不是離開學校就失業(yè)了。新的形勢下,我相信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應該意識到法律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正視起來而不是走形式。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