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大部分高中英語教師的上課過程就是執(zhí)行教案的過程,教師是中心者、執(zhí)行者,學生則是被動學習知識的接受者,很少有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這就導致課堂氣氛極其壓抑沉悶,課堂教學也難以達到較高的效果。所以,作為新時代的高中英語教師,必須有意識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課堂學習權利歸還給學生,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英語課堂。
關鍵詞:主體;高中英語;問題情境;教學手段
我們該如何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英語課堂呢?下面,本文就從以下兩個方面,對此論題進行闡述。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明代學者陳獻章曾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边@句話告知我們一個道理,即生疑、發(fā)問很重要,疑問是推動學生進行一切學習思考活動的源泉。而且,高中階段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對于不理解的事物,他們都富有強烈的求知心理。所以,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我們就可針對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提出富有啟發(fā)意義的問題,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問題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以主體者的身份,參與課堂學習。
比如,在學習Good friends這一單元時,一上課,我就向?qū)W生提出了以下問題:(1)Do you like to make friends?(2)Do you think you are a good people for your friends?(3)What should a good friend be like?(4)What qualities should a good friend have?因為這些問題和學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一經(jīng)提出,就得到了學生的踴躍回應,在我們由這些問題引出本單元的教學課題時,學生也都充滿了興趣,并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其中,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二、采用合理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參與熱情
我們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指揮者,要積極利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機會,讓學生覺得自己不再是課堂學習的傀儡,而是有自身存在的價值,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參與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比如,在學習Good manners這一單元時,我就要求學生自由結(jié)合成小組,利用網(wǎng)絡技術自行搜集有關西方文明中飯桌禮儀的信息資料,并將其利用PPT課件形式整理出來,課堂上派出小組代表對課件進行演示和講解,如此,我便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體參與熱情,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跨文化知識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禮儀修養(yǎng)。
以上為我個人對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英語課堂的兩點粗淺看法,希望可以為廣大同仁在高中英語教學問題上提供些許幫助。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