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幫助學生提高理解美術作品的能力,從而增強審美能力及藝術素養(yǎng),但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美術鑒賞的過程當中。主要研究了互動教學在高中美術鑒賞中的應用嘗試,以提高學生自主參與的能力。
關鍵詞:互動教學;美術鑒賞;應用
隨著新課改的出臺,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高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要在不斷深入改革教學中重視互動教學在美術鑒賞中的應用。美術教師在教學中一直在追求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卻無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知識。本文主要從兩個環(huán)節(jié)來研究如何在高中美術鑒賞中通過互動教學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
教師要設計出令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才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高中美術教師都力求課堂教學氛圍十分熱鬧活躍,但是學生實際的參與時間很短暫,教師無法從中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并且,若是頻繁的變換教學方式,只會降低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在進行美術鑒賞的教學時,要充分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從生活和自我中了解鑒賞中所具備的時代特色,在鑒賞中外優(yōu)秀作品當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例如,在鑒賞《拾穗》時,教師可以將其與《搗練圖》進行對比,讓學生找出兩幅作品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分析存在差異的原因,通過對比欣賞更能令學生引發(fā)思考,從而達到教學的目標。
二、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在教學中經常犯下同一個錯誤,就是將課堂的主動權完全地交給學生,雖然能夠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但卻容易導致課堂教學“走形式”。教師在進行美術鑒賞教學時要將正確的引導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關鍵,通過巧設疑點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充分發(fā)揮其靈感,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互動分析,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例如,在進行《黃山日出》的攝影作品展示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可以提出問題:“這幅攝影作品與繪畫作品的意境是相同的嗎?不同在哪里?攝影的工具是否會影響到意境?”學生可以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來增加學生的互動能力,通過互動教學來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從而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主要研究了互動教學在高中美術鑒賞中的應用嘗試,通過課前互動和課堂互動來進行美術鑒賞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