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因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少高中生都對語文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厭學的學生按照語文成績可以分為三種類型。針對這三種類型學生的厭學情況,根據教學經驗,總結了應對方法。
關鍵詞:高中生;厭學;語文;對策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十二年的學習生涯中,語文一直陪伴著學生成長。也正是因為如此,許多學生認為語文學習很容易,或者語文學與不學沒差別。到了高中階段,這種情況就更嚴重了,學生出現了厭倦的狀態(tài)。我所任教的是一所普通高中,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學習能力比較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語文課堂上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一、厭學的學生按照語文成績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厭學情緒最嚴重的、成績最低的那部分學生
他們似乎對高中的課程都不感興趣,覺得學什么都學不會,聽什么都聽不懂。所以,一上課就打瞌睡,不讓趴桌子,他就坐著睡;不讓睡就說話,干擾課堂紀律,前后左右總能聊得不亦樂乎;不讓睡覺,又不讓說話,他就開始“打坐”,雙目無神,兩眼空詞,好像什么都沒想,又好像在思考著重大的人生課題。
2.厭學情緒化的、成績中等的那部分學生
他們聽課,但不認真,專注力不集中,上課開始十五分鐘聽得非常認真,十五到二十分鐘之后就開始溜號,老師一提醒他,他就回過神來繼續(xù)聽課。有時,這部分學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情緒化嚴重,用他們的話說,他們是很有原則的一類人,他們的原則就三個字:看心情。這類學生有一定的語文基礎,有一定的語感,有一定的閱讀見解。他們往往思想活躍,思維敏捷,只是缺乏耐心。
3.厭學情緒偶爾化、成績最高的那部分學生
他們知道學習的意義,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他們會根據老師講課的內容,決定自己聽與不聽。因為他們認為語文不像數理化,一個環(huán)節(jié)落下,再銜接會很困難。所以,有時他們會在語文課上做其他科的作業(yè)。
二、應對策略
針對我所觀察到的這些學生厭學語文的狀況,根據我從教幾年來的教學經驗,在面對以上這三種類型學生的厭學狀況時,我總結了一些應對的方法。
1.委以重任,給予信心
針對第一種類型的學生,我的方法是讓他們做我的課代表。很多老師在選課代表的時候,都會選擇該學科成績最好的那個學生。因為這個學生可以幫助老師給成績差的學生補習,可以當老師的小助教給全班同學講題,可以幫助老師批改作業(yè)。我正是看到一個課代表可以比其他同學有更多時間和機會與老師接觸這一點,才發(fā)現這正是一個可以改變那些學生厭學的機會,讓這一類型的學生當課代表,使其從中受到鼓勵。
肯定與贊揚是每個學生所渴求的,關注與鼓勵都是每個學生所期許的。所以,給他們機會,給他們得到關注和贊美的機會,他們就如得到灌溉的嫩苗,茁壯成長。
2.貼近生活,化繁為簡
第二種類型的厭學學生,他們有明顯的情緒化傾向,同時又思想活躍,思維敏捷。他們對能貼近他們生活的、新鮮的事情很感興趣。這就要求老師在講授知識的時候,適時地找到知識點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以恰當的切入點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我的方法是每節(jié)課的前三分鐘做新聞小評議,結合前一天的時事要聞,挑選與當堂課內容相關的新聞素材,讓學生對新聞進行評議,當有不同見解時,可以進行簡短的辯論。在高考題型的語言表達題中就有一個題為新聞評述,這樣,既結合了考點,又聯系了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所學的知識并不是遠離生活,毫無實際效用的。
3.拓展知識,文史合一
第三種類型的學生,他們不是不想聽課,而是他們想聽到更多他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他們更渴望了解到書本之外的知識。因為憑借他們的知識水平,自學的能力還是可以的,課前他們會自行閱讀書本上已有的知識、相關練習冊和教材全解中關于課文的解析。他們自學之后,很多知識已經吸收,那么,課堂上,老師要是還重復他們已知的內容,他們自然覺得無用,認為會浪費時間,這時,他們就把語文課當成了自習課,做其他科作業(yè)。所以,針對這類學生,我會在課前備課時,準備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歷史知識,既讓學生了解那段歷史、文章背景、人物形象,同時又對學生展開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鼓勵他們閱讀史書,感悟經典。
其實,要想真正改變學生厭學語文的狀況,絕不僅僅是一兩種方法、一兩天就能做到的。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同一層次的學生也會有不同的差異,所以,教師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需要的是什么,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做主角,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收獲進步。
參考文獻:
[1]王艷.高中生厭學語文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07).
[2]方興捷.高中生厭學語文現象調查及成因分析報告[J].考試周刊,2011(05).
作者簡介:張娜,女,1983年5月1日出生,黑龍江人,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