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導學”導學稿讓學生的預習有了書面呈現,能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載體,能引導學生自主、有效地學習,讓課堂對話因有備而精彩。它還能反饋學生“已知的和未知的”的學情,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問題導學;雙向價值;構成設計;問題質疑
“問題導學”導學稿的設計有三大目的:一是鼓勵學生超前閱讀。課堂因為有備才會出現有效交流,同時讓學生在有序的預習過程中,養(yǎng)成有效的自主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二是了解學生課文預習的學情?;陬A習反饋區(qū)分“已知的和未知的”的學情,結合文本恰當地調整教學任務,讓課堂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為“問題導學型”課堂學習設計好學習思路。因此,“問題導學”導學稿,具備“導學、導教”的雙向價值。
一、“問題導學”導學稿的構成
“問題導學”導學稿可以由三個部分構成:學習目標、課前自學、課文研討與交流。
1.學習目標
學前起到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并在學習完成后起到反饋、總結的作用?!皩W習目標”不同于老師的“教學目標”,它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標,注重知識與技能目標,可操作性強,語言必須準確具體。
2.課前自學
包含三大方面內容:文本背景資料、基礎知識、閱讀感悟和疑惑。其中以“閱讀感悟和疑惑”最有價值,“感悟”與“疑惑”的收集基于學情調整教學設計,并在學生問題中基于“文本特質”做問題匯總、梳理。
3.研討與交流
在正確、深刻的文本解讀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已知與未知,進行精心的、有層次梯度的、以“導學、導思”為目的的、圍繞“研討與交流”的問題設計,以供學生課前預習時做前置性的、有針對的、有深度的思考,這樣課堂上思維的火花才能碰撞出精彩的光芒。
二、“問題導學”導學稿的問題設計
關于“導學、導思”的問題設計,我們首先應該明確自己是“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問題研究的組織者、問題解決的指導者、學生學習的鼓勵者?!把杏懪c交流”是問題導學中最能體現“問題意識”的部分。問題設計主要符合以下要求:
1.問題設計有目標
問題應圍繞學習目標來設計,而不能“跑偏”。圍繞制定的學習目標,選取能引發(fā)思考的內容設計問題。比如:在教學《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時,圍繞“梳理結構和體會聞一多先生治學嚴謹、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這一學習目標,可以這樣設計導學稿中研討的主問題:(1)作為詩人的聞一多是如何說、如何做的?作為革命戰(zhàn)士的聞一多又是如何說、如何做的?(以表格形式讓學生梳理結構)(2)臧克家用詩人的語言與崇敬的感情記錄了聞一多先生的許多細節(jié),請抓住一個詞、一個短語來體會人物形象。我從短語(詞)讀懂了聞一多先生。這種鳥瞰式的主問題設計,可以使學生充分把握文章的內容結構或寫作思路,提高整體感知文章的閱讀能力。
2.問題設計要適度
適度,包括問題本身的難度要適度以及探究時間上的適度,以2~3個問題為最佳。適度的問題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與空間內保證學生導學稿的完成和課堂展示的完成。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應該是難易適度的,探究主題要選擇重點或者關鍵內容能促使學生利用舊知探究新知,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過程。問題過易或過難都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問題設計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又能激發(fā)學生興趣,還要落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錢夢龍老師強調“以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有效避免“碎問碎答”帶來的高耗低效。
3.問題設計要開放
“問題導學”導學稿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個以上的開放性問題。設置開放性問題的目的就是轉變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定式,激活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開放的問題能培養(yǎng)孩子的思辨能力,通常不會只有一個簡單的答案,這為對話和爭論提供了素材。如魯迅先生的《社戲》一文,以“我”看社戲的經過為中心情節(jié),可以將本文的情節(jié)從“事情”的角度概括為“隨母歸省—釣蝦放牛—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頭看戲—月下歸航—歸航偷豆—六一送豆”八段情節(jié)以后,設計兩個研討的主問題:(1)你讀哪一段情節(jié)覺得最有趣味,說說理由。(2)你認為文中哪個段落或句子寫得最精彩,說說理由。因為文中有很多充滿童真童趣的情節(jié)可以調動學生童年生活的體驗,所以能觸動學生的興趣點與情感點,因而學生在導學稿中有可以書寫的內容,課堂上更是說得興味盎然。
4.問題設計要“合作”
探究問題的設計最好要體現在合作學習活動中。有“合作價值”的問題往往是能夠讓學生深刻、全面、綜合地理解文本主旨的問題,也是能夠拓寬學生思維視角、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問題。設計時要注意細節(jié),包括活動的設計、任務的設計與給予等細節(jié)都要考慮周全,才能有效地引領學生個體投入合作學習。
如《羚羊木雕》導學案中設計了“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女兒既然已經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事情怎樣處理才更妥當?”要求組長匯總每位組員的想法,得出較完整的處理方案,并讓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負責匯報。
5.問題設計要有層次
問題設計要體現“導學”“導思”的層次性,可以把問題層次劃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識別級(文體、概括內容、文言文字詞等——寫什么);第二層次,品析、理解級(語言品析到內容還原——寫什么,為什么寫);第三層次,品悟、應用級(深層解讀文本內涵及文本特質——為什么寫,怎么寫);第四層次,拓展級。目標大的問題進行分化分解,難度大的問題要進行層次分解。
三、“問題導學”運用的“質疑方法”
“問題導學”導學稿中“質疑”這一問題的設計,是要真正教會學生“提問的藝術”,是“生本課堂”實踐的基礎,是“問題導學”導學稿有效運行的基石。
1.從課題質疑
俗話說:“題好文一半。”經常推敲標題,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內容的能力。如:題目取“濟南的冬天”有什么妙處?
2.對教材矛盾之處質疑
如:題目為“濟南的冬天”,結尾為何寫成“冬天的濟南”。
3.從語句重復處質疑
如:《濟南的冬天》中多次寫到“點”字,有什么妙處?
4.從內容沒有寫清楚(或沒寫完)處質疑
如:《濟南的冬天》中“像我”獨立成段有什么含義?
5.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尤其是那些與中心緊密相關的詞句 如:“最妙是下點小雪”一句,妙在何處?
6.對文章運用的標點符號、表達方法等進行局部質疑
如:《濟南的冬天》中寫水的一段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這樣寫有何表達效果?
以上質疑之處,抓住了文章重點、難點、關鍵點,發(fā)現了這些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就能理解文本,走向文本的深處。
四、“問題導學”適用的“課堂模式”
“問題導學”的閱讀課可以適當采用“一二一式課堂教學模式”即10分鐘組內小展示,20分鐘各組間大展示的課堂形式,10分鐘鞏固提升。“問題導學”導學稿中學生問題的匯總與“文本價值”的交匯整合成少數幾個有價值的提綱挈領的主問題,這些問題通常不進行小組間的私下交流,而由學科代表或者老師組織在全班進行“大展示”。課堂在老師的引導下,針對幾個主問題進行深度研討與交流,“主問題教學意識”貫穿整個教學?!皩W—疑—思—釋—怡”組成我們教學的過程。當然教學模式的采用要適時適當,切不可僵化死板地套用。
課堂轉變借力“問題導學”導學稿,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增加課堂容量。同時讓學生真正擁有課堂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之下深刻體會每一文本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陳隆升.語文課堂”學情視角”重構[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陳劍鋒.以能力為本位的問題群導學[J].中學語文教學,2014(1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