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實施是教學改革深化的必然結(jié)果,其重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是顯而易見的?,F(xiàn)階段施行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是必要的,既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有利于教師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教與學在相對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相輔相成,互相激發(fā),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因材施教,學生的接受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分級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3-0157-02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潮流中,世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不同文化之間的交融不斷深化,在這一背景下,作為某種文化符號的語言就顯得尤其重要,只有了解一個國家的語言,才有可能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才能為相互之間的交流提供對話的平臺。歷史發(fā)展到這一階段,英語國家在主導著世界經(jīng)濟,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因此,我們需要尊重現(xiàn)實、順應時代潮流。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特別是外語教學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學習是國際形勢的必須,是當代知識分子開闊眼界,豐富思維的重要途徑。英語不只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它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播,思想的繼承和發(fā)揚。伴隨著我國高校近幾年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等教育正在逐漸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zhuǎn)變。使高等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生源質(zhì)量參差不齊就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從而給大學英語授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各校紛紛對新的課程教學任務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離這一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目前的英語教育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為主體,上課的進度、學生的目標、教學的方法往往是相同的,但因為學生來自于不同地區(qū),所以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傳統(tǒng)的英語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多層次的英語學習要求。為全面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教育部辦公廳于2007年7月印發(fā)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指出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qū)、各高校之間情況差異較大,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1]。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既要照顧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又要使那些英語起點水平較高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能夠有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為了更好地貫徹教育部對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指示,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是教學改革深化的必然結(jié)果,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近年來,英語教學形勢不斷發(fā)展變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而分級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通過分級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學系統(tǒng)的優(yōu)化,教學效率的提高。自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堯?qū)W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以來,很多專家學者都提出了大學英語實行分級教學的主張,如閻志堅等就提出“分級教學,分類指導,使不同學生、不同學校的英語應用能力和教學水平都能有所提高”[2]。本文以南通大學杏林學院英語分級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分析分級教學模式的有效性,評估分級教學模式的效果,為分級教學的全面實施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依據(jù)。
一、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必要性
筆者所在的南通大學杏林學院始建于1999年2月,是江蘇省首批按新機制、新模式設置的本科層次民辦二級學院,于2005年5月經(jīng)教育部批準轉(zhuǎn)辦為獨立學院。學院屬于本三批次招生,學生學習自律性稍有欠缺。從而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目前在學院全國大學英語等級考試成績還是與學生學士學位授予有一定的關聯(lián),學生通過全國大學英語等級考試,既可以提高學院學位授予率,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自身競爭力,以適應當前激烈的就業(yè)形勢。同時,學習英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個長期的過程,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重不同學生的劃分,因材施教,使來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英語水平的各層次學生都能有所提高。因此,筆者認為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實施是有其必要性的,誠然,在實施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一定的困難,但是分級教學所具有的“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等特點,一定會對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南通大學杏林學院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一是英語教學班級的劃分。新生入學以后必須參加學院統(tǒng)一安排的英語分級測試,按測試成績分成A、B班。第一學期所有學生都不允許參加CET4考試,第二學期A班學生參加CET4考試,B班學生不允許參加CET4考試。第三學期A班未通過CET4考試的學生單獨組班,A、B班學生都可參加CET4考試。第四學期未通過CET4考試的學生重新分班組織教學,參加CET4考試。
二是教學安排。大學英語教學計劃安排在第一、二學期(每學期80學時)進行,三、四學期安排未能通過國家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繼續(xù)學習(每學期80學時)。學院在第三、四學期開設英語六級及中級口譯培訓班(40學時),通過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選修(只能選擇一種培訓班,不選者視為自動放棄),并參加相應考試,獲得六級或中級口譯證書者可沖抵公共選修課4個學分;未獲得證書,但通過相應培訓班考試者,可沖抵公共選修課2個學分。
三、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效果及所存在的問題
從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實施的方法模式上可以看出,分級教學對于英語水平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需求已經(jīng)充分考慮,正視了大學生已經(jīng)獲得的英語基礎、學習英語速度的差異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fā)展空間和發(fā)展機會,充分體現(xiàn)了英語教學上“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diào)了教學個性化、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有利于提高來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英語水平的各層次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一方面,鼓勵了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使得他們的競爭意識得到增強,另一方面,也為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更高更寬泛的平臺。在這種教學模式上,無論是處于何種英語水平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機會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開發(fā)個人潛力,不斷提高。當然在實際教學中,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也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筆者所在學院是從2009級新生開始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在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之前,學院英語是以新生入學的行政班為單位,然后從大學英語一、二、三、四冊,按部就班的,學完大學英語四冊書,由于教師是統(tǒng)一授課,所以造成部分英語層次較低的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授課進度,而部分英語層次較高的學生又覺得教授內(nèi)容較簡單,容易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從而造成英語授課效率較低。最明顯的現(xiàn)象就是造成了當大學英語四冊書學完后,該年級學生全國英語四級通過率較低。就目前從2009級、2010級、2011級、2012級的四個年級,從分級教學實踐的效果來看,本院學生的英語成績和實際應用水平較前幾年取得了明顯提高。學生在實行分級教學后,全國英語四級通過率較未實行前提高有10%~15%。
但在實施過程也存在著一些具體問題,值得我們?nèi)ニ伎?,其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一是在實施分級教學的過程中,大學生的心理會有一定的變化,而這些心理變化在實際中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有調(diào)查顯示:原有的自然行政班級的劃分被分級教學所打破,造成部分英語水平較低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等心理因素的波動。這在基礎差的學生班級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諸如曠課、遲到、上課紀律不好等現(xiàn)象成為常態(tài)。二是在實際操作中,學生的分級無法做到真正的客觀公正。將學生分級是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實施的前提。目前學院還只是簡單分級,主要依據(jù)為學生的入學水平測試成績。這種做法的弊端在于:入學水平測試是在學生高考完后,高考的壓力一下子釋放,在暑假里沒有學習英語,而入學后又面臨新生軍訓,來不及系統(tǒng)復習這一情況下進行的,這顯然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對學生的分級也就無法做到公正。三是在分級教學中管理并不科學。由于原有的按專業(yè)劃分的自然行政班級被打破,這就不可避免地在教學管理中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問題。按照學生英語水平進行分班,每個班可能會有多個專業(yè)的學生,而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各個班級的學生可能會隨學期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這些都會增加教務處排課、統(tǒng)計成績、存檔甚至學生學籍管理的難度。
四、結(jié)論
筆者認為: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提出: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這就為我國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客觀的制定了一個英語學習與實踐應用的標準。一般要求是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為有條件的學校根據(jù)自己的辦學定位、類型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所選擇的標準而推薦的。各高等學校應根據(jù)本校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目標,并創(chuàng)造條件,使那些英語起點水平較高、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夠達到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因此,現(xiàn)階段施行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是必要的,既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有利于教師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這樣一來,教與學在相對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相輔相成,互相激發(fā),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因材施教,學生的接受能力也相應得到了提高。總體而言,上述要求的精神在學院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實施方案中得到了充分貫徹。
參考文獻:
[1]吳偉英.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以中山大學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09(144):201-204.
[2]王欣.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探討[J].資治文摘·管理版,2009(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