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期間我到孝感市中心醫(yī)院婦產科進修學習了一段時間,主要是在腫瘤婦科,之前也經常到醫(yī)院進修學習,主要是積累更多的臨床經驗、收集一些婦產科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的病例資料和了解目前婦產科臨床最新的發(fā)展動態(tài),為理論教學提供更多的資料。但感覺這次收獲特別大,也讓我認識到了如果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不斷更新教材
這次進修之余我會翻翻實習生帶過去的第八版婦產科教材,主要是因為想了解臨床上治療病人不懂的地方或跟以前相比有變動的地方,但在仔細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這本教材跟之前的教材相比變動的地方還不少,臨床針對性很強,也讓我發(fā)覺,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守著一本教材一成不變地教學是不行的,因為醫(yī)學在發(fā)展,知識也在不斷更新,我們從事臨床的手段和方法當然也要變化,否則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很難運用到實際臨床,一出校門就落后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多看書,要隨時將最新的知識傳遞給學生。
二、要多從事臨床實踐
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能悶頭教書,只是把枯燥的課本知識介紹給學生,這種純粹的理論教學是無法讓高職出來的醫(yī)學生盡快順利地進入臨床的。我們所做的一切教學都是為了讓學生進入臨床,所以我們也要不斷地融入臨床實踐中,除了得到大量的臨床案例和學習實踐操作技巧,還要得到最新臨床知識的更新。
三、要多思考總結
醫(yī)學教學一般分為兩部分,學校的教學和醫(yī)院的臨床實習部分。那么如何讓高職只學三年的醫(yī)學學生在畢業(yè)后能夠盡快進入臨床醫(yī)生角色呢?這就需要我們高職教師在教學方面加強知識的遷移和轉化,能夠讓學生最快速地將學校教學和醫(yī)院臨床實習部分知識融合。比產前檢查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檢查,即四步觸診法,第二步教材描述檢查者雙手掌分別置于腹部兩側,輕輕深按檢查。那么這種輕是怎樣的輕,是個什么力度就要告知學生,你的這種力量可以感覺到胎兒的部位就可以,如果輕到什么都感覺不到就不對了。這種具體的描述就可以讓學生將這種抽象的詞轉化為可以量化的指標,以便理解和操作。
四、要強調書本理論知識的學習
每一本教材都是那些專家和教授經驗的總結,是精華,也是我們從事臨床的根本和指導,所以強調書本知識的學習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極為重要的。我上臨床時碰到好多實習生,他們都只注重實踐操作的學習,根本不看書,問起來怎么不帶書來看的時候就回答說,會做就行了,還需要看書嗎?其實臨床出發(fā)的根本就是教材書本,如果只是舍本求末,就會得到一些錯誤的知識,并且會限制自身醫(yī)學長遠的發(fā)展。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