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復習時間緊,任務重,尤其是文言文復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挑戰(zhàn)。因此,復習中必須以“有效”為原則,深入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給學生當好加油站,幫助學生提高復習效率。
一、了解背景,知人論世
了解文言文的背景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繼而加深對全文的印象。如屈原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蔽覀円Y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楚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屈原,屈原的滿腹才華和愛國熱情無法得到重用,百般無奈之下,只能借助漁人之口,將自己的內心掙扎說了出來。正如我們內心掙扎的過程一樣,天使和魔鬼之間的較量?!皾O人”便是那個慫恿屈原同流合污的魔鬼,而“三閭大夫”雖然落魄至此,但仍然用內心的堅定戰(zhàn)勝了魔鬼,堅持自我,哪怕最后投河。了解了屈原所處的環(huán)境,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他的苦悶與執(zhí)著。
二、熟讀成誦,語感先行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讀?!狈磸偷睦首x可以形成牢固的感性認識,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增強理解。文言文是高三復習的重點,也是學生復習最頭疼的板塊。因此,探索文言文的有效復習方法,對于提高復習效率十分必要。在諸多的復習文言文方法中,熟讀成誦效果最佳。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今齊地方千里”,應當把“地”和“方”分開來讀,解釋為“土地方圓”,如果放到一起讀語意就會出現(xiàn)偏差。在高三文言文復習中,每一篇文言文在文章的理解賞析中,都有獨特之處,在復習中逐個記憶,難度較大,而只要反復誦讀,就可以突破文章的界限,利用語感找到文言中的共性,復習效果要更勝一籌。
三、回歸課本,扎實積累
隨著高考時間的臨近,師生難免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到課外文言文的復習上,無論是題海戰(zhàn)術,還是猜題押寶,然而這種做法難免有本末倒置之嫌。因此,文言文還要回歸課本。例如,2011年江西高考試卷中關于虛詞的試題,分別是“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以勇氣聞于諸侯”“作《師說》以遺之”“今人有大功而擊之”,然而這四句話均出自課文《師說》《廉頗藺相如列傳》。如果考生把握了這些課文內容,答對試卷不成問題??剂繗v年來高考考點,幾乎都能夠從教材中找到相關知識點。因此,高三文言文復習無論是實詞、虛詞、語法、句式,還是翻譯均來源于課本,本著“回歸語文能力本位,回歸語文教材”的理念,積累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識,穩(wěn)扎穩(wěn)打,就一定能在最短時間內取得成效。當然,回歸教材并不是放棄課外拓展,為了更好地鞏固課內積累,教師應幫助學生選擇一些文言名著閱讀,如《聊齋志異》《三國演義》等,這些內容淺顯易懂,學生讀起來饒有趣味,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四、結合語境,掌握技巧
文言文作為我國古代的一種語言,無論實詞、虛詞,還是特殊句式都是一個完成語境的呈現(xiàn),只有處于語境之中詞語才能表情達意。然而在高三復習中,有些學生緊緊抓住120個實詞和18個虛詞開始背誦,把課本拋到一邊,認為背過這些詞語就萬事大吉,殊不知這種做法短期內有效,從長遠角度看事倍功半。例如,《信陵君竊符救趙》一文中,“欲以客往赴秦軍”中的“以”字,字典上多解釋為憑借,用、把等意思,而在這里融入語境,應該理解為“率領”,如果單純按照字典上的意思理解就會出現(xiàn)錯誤。為此,高三文言文復習中實詞、虛詞的分辨與記憶,可采用代入法,分析是否符合語境,與文章上下文是否一致。
高三語文復習方法不拘一格,但都應以“實效”作為復習的準則。教師在引導復習過程中要避免機械施壓,給學生以趣味引導,以方法指導,以情感誘導,讓學生在充滿激情與自信的氛圍中扎實有序復習,攀登一個又一個語文知識的巔峰,備戰(zhàn)高考,實現(xiàn)突破。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