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要求:“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語文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則是語文實踐?!碧招兄壬舱f:“教育是生活化的,一切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起作用?!彼?,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架起語文學習和生活之間的橋梁,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
一、營造生活化教學環(huán)境
我們的傳統(tǒng)語文課堂過于強調學習功能,忽視了營造溫馨樂學的環(huán)境,忽視了建立良好師生關系,這樣其實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墒?,模擬生活化課堂環(huán)境,則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無拘無束的生活場景中表達感情、交流思想。因此,在學習高中語文教材時,我常常把課桌椅拼成一個大大的圓,學生圍坐在一起,就像在家里一樣,這樣便于學生積極思考,學生主動合作、盡情交流,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怎能不思潮涌動?怎么能不侃侃而談呢?除此之外,我還在教室里模擬布置了“游樂天地”“春夏秋冬”“購物超市”等,讓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成為學生的學習好伙伴,讓學生在生活情趣中收獲了語文知識。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新課導入時,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要想讓我們的課堂“動”起來,要想讓我們的課堂“活”起來,要想讓我們的學生做自由翱翔的雄鷹,教師就應該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去自我感悟。例如在學習《我與地壇》一課時,上課伊始,我就用閻維文的《母親》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在歌曲中融入角色,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母親形象反復體會作者情感,讓語言文字變成了生活畫面。
三、深挖教材生活因素
隨著課改的逐步深入,我們的高中語文教材更加充滿生活氣息,教材中所選入的文章很多富有生活趣味,可謂是來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以課堂作為起點進行生活化教學,積極鼓勵學生用生活標準詮釋生活經(jīng)驗,判斷生活底蘊,說出生活體驗。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紀念劉和珍君》時,由于學生對當時的歷史知之甚少,他們不能深刻理解魯迅先生的那種強烈悲憤,教學過程中我組織學生運用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引導他們多角度、全方位了解生活背景,深刻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
生活,永遠是語文的源頭活水,語文教學因生活而精彩,生活也因語文而多姿,學習語文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遵循語文課程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用科學多樣的教學方法打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界限,把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整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收獲語文,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