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乘我校體育課改東風,游泳課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如自由泳教學、實用游泳技術教學、水上救生教學等。助浮式水球是在自由泳教學的間歇時間為活躍課堂氣氛組織學生開展水中籃球的游戲中發(fā)展起來的。最初是使用直徑為23厘米的氣排球在1.2~1.4米的淺水區(qū)進行,全班分為人數(shù)相等的兩隊,一隊戴泳帽,另一隊不戴泳帽,通過接球將球投進對方的“籃圈”,以進球多者為勝。后來部分學生嫌人多場地擁擠,在套上救生圈的情況下到人少場地多的深水區(qū)開辟“第二戰(zhàn)場”。筆者從中獲得靈感,對水中籃球這一游戲進行了改良,助浮式水球應運而生。
一、裝備與場地
助浮式水球采用防滑的“興達仕”牌全國女子水球比賽用球,按3人一球配置。學生每人一件“泳樂寶”充氣式成人游泳救生衣,分紅、藍兩種顏色,以便分組比賽。便攜充氣式水球門寬2米,高0.75米,配備2副,浮于場地兩端中央,并用繩索固定。場地在水深1.7~2.0米的深水區(qū),長21米,寬12.5米。
二、教學內容
據(jù)筆者調查,目前全國尚沒有助浮式水球教學的先例,根據(jù)我校游泳教學的實際,課題組決定在提高班展開試驗,每節(jié)課的下課前30分鐘開展助浮式水球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移動技術和教學比賽兩部分。
1.移動技術
當學生穿上救生衣后面臨的首個問題是如何在水中控制好身體姿勢。救生衣將人體懸浮在水中,重心、體位和流體力學都發(fā)生了改變,這時候想在水中保持身體平衡或改變方向會變得困難,最明顯的例子是在前進游時,由于重心的前移導致腿部上浮至接近水面,身體接近水平,當想停止前進站立起來時,傳統(tǒng)的收腿站立方法已經(jīng)不能有效地使身體形成直立懸浮姿勢,結果出現(xiàn)了“直不起”“停不了”現(xiàn)象。移動技術教學應從救生衣的使用方法入手,教師通過講解、示范調節(jié)身體重心的要領,指導學生練習直立踩水懸浮、俯臥前進游、仰臥后退游等基本的徒手移動技術。在第一次課時,教師可采用分組輪換的方式通過哨聲指揮學生集體練習:單哨聲代表前進游或直立踩水,雙哨聲代表后退游,長哨聲代表側臥前進游等。在學生熟練掌握移動技術后,可配合傳接球和射門練習,以后的課程無須要再進行徒手移動的專門練習。由于身穿救生衣在水中移動阻力大,速度慢,體能消耗極大,因而對于普通大學生來說練習密度不宜過大,練習量不宜過多。
2.教學比賽
教學比賽由教師將學生分為實力均等的2~3隊,每隊上場7~9人,每場比賽8分鐘或先打進3球的隊伍為勝,允許中途換人。初期的教學比賽為方便參與,應使用簡明易行的比賽規(guī)則,如學生最為熟知的籃球規(guī)則:打手犯規(guī)、拉人犯規(guī)、持球5秒違例等,待雙方技戰(zhàn)術水平提高后,規(guī)則亦可雙方賽前約定,如禁區(qū)內犯規(guī)將被判點球等。比賽采用“信任制”,利益受害方可隨時叫停,指出對方犯規(guī)或違例事實,如有糾紛則可由教師仲裁判罰。教師要及時制止比賽中隊員因失誤或失敗產(chǎn)生的相互埋怨相互指責行為,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合作與競爭、成功與成敗。
三、教學實施
1.基本構思
筆者認為,既然助浮式水球來源于游戲,就應該讓它在玩游戲中發(fā)展,既然是游戲就應該避免對技戰(zhàn)術的精細講解,應該更注重滿足學生內在需求和對個性心理傾向如興趣、情感、意志、團隊合作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整個過程始終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以移動技術為基礎,以教學比賽為重點,以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為主線,以發(fā)展人際關系和團隊精神為目標展開教學。
2.教學組織
(1)激情引趣。課題組充分利用大學生的好奇心和休閑娛樂需要,創(chuàng)設由自由泳的苦學切入到水中籃球游戲的玩樂,再由水中籃球的玩樂過渡到助浮式水球學習的情景:課前將氣排球擺放在岸邊,當學生自由泳打腿練到筋疲力盡的時候,教師宣布休息10分鐘并借故離開。部分“調皮”的學生開始玩起氣排球,在學生玩得興致勃勃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繼續(xù)練習自由泳打腿并加大練習量和難度,學生毫不客氣地“反抗”,這時教師故意“妥協(xié)”:那你們打一場水中籃球比賽代替,學生歡天喜地、心甘情愿地掉進了預先設好的“陷阱”,教師順勢指導學生分組比賽。比賽結束后,教師宣布下節(jié)課要將比賽移到深水區(qū),教師講解并示范充氣式救生衣的使用方法,全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了救生衣的使用技巧。
(2)小組合作學習。為了教學比賽易于組織和管理,教師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將學生分為人數(shù)相等的3~4個小組,設組長一名。同其他集體性球類項目一樣,助浮式水球也采用前鋒后衛(wèi)陣式,由組長來分配組員的角色。在學生掌握救生衣的使用方法后,教師要淡化傳球、射門等個人技術的傳授,而是強調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將籃球、足球攻防技戰(zhàn)術“遷移”到助浮式水球中來。
(3)自主探究學習?!敖處煘橹鲗W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決定了在內容上應該強調“發(fā)現(xiàn)學習”,不要把主要內容提供給學生,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發(fā)現(xiàn),然后加以內化形成學習動機。如教師要求給助浮式水球制定比賽規(guī)則,學生通過比賽實踐列舉出一系列的規(guī)則:打手、拉人、持球超過5秒、故意潑水等。在“發(fā)現(xiàn)內容”的同時,在形式上強調“自主探索”,培養(yǎng)鉆研精神。如在穿著充氣式救生的情況下哪種游進方式速度最快?學生進行各種嘗試,最后得出結論蛙泳腿爬泳手的游進方式速度最快。又如采取何種方式才能抓住漂浮在前方的球?學生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正面接近球會在波浪的作用下越漂越遠,而從上往下抓的時候,球因浮力和水的流動往前滾而不容易抓住,最后學生得出用手從下往上把球“撈起來”最能把球抓住的結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沿著“疑問—實踐—驗證—認識”的順序去理解技術和掌握學習方法,在學習中享受運動的樂趣,體驗進步與成功的喜悅,最終達到教師對教學的設想。
3.教學評價
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給以鼓勵,哪怕是一個搶斷、一次助攻、一次撲救都應及時送上充滿激勵的評價,讓學生不斷獲得前進的動力,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每一次課結束教師都要根據(jù)觀察準確地做出評價:不光評價比賽的勝負,更要評價是否遵守規(guī)則,是否踴躍參與,是否主動合作,是否與人和諧相處等。
四、助浮式水球的推廣價值
1.充氣式救生衣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充氣式救生衣使得參與者可以克服對深水區(qū)的恐懼心理,即使在體能不足或腿部抽筋的情況下也能提供足夠的安全保護,無需擔心溺水。充氣式救生衣的使用提高了深水區(qū)場地資源利用率,破解了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深水區(qū)的場地資源展開游泳教學這一難題。
2.助浮式水球適應范圍廣
助浮式水球沒有性別、年齡、游泳技能水平、體質等限制,器材便宜,規(guī)則易懂,技術簡單,是一個簡單易學的娛樂項目。參與者只需掌握移動的技巧就能得心應手地參與比賽,如此之低的入門門檻為它今后在校園游泳教學中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如能對青少年進行大范圍推廣,則可以擴大水球的人口基礎,或許對中國水球運動發(fā)展有所幫助。
3.助浮式水球兼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籃球、足球項目技戰(zhàn)術和規(guī)則
學生可以輕松地將籃球、足球的傳接球、攻防技戰(zhàn)術經(jīng)驗運用到其中來,因而普遍踴躍參與,氣氛熱烈。助浮式水球豐富了游泳課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與枯燥的往返游相比,教學比賽強度大密度高,健身效果更明顯,其高娛樂性轉移了學生對疲勞的注意力。
五、收獲與體會
自游泳課開展助浮式水球教學以來,教師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高、運動興趣濃厚、練習認真、教學內容實施順暢、教學任務快速達成,拓展性思維、開創(chuàng)性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合作精神與團隊精神也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
[1]陶旼.創(chuàng)新的水中娛樂項目:水中排球[J].游泳,2014(3).
[2]張瑛瑋.快樂體育教學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9(3).
?誗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