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高校正大力開展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難以適應教學模式和教學實際的需求,實驗教學難以有序開展。所以,高校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進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升級,著力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推動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進而顯著提升高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成效。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實驗教學;教學模式
近年來,云計算和3G、4G通信網絡正大力普及,各行各業(yè)要求得生存和發(fā)展,都要大規(guī)模引進網絡技術人才。由此,高校要科學設置計算機網絡相關專業(yè),大力培養(yǎng)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的網絡人才。各高校要將網絡技術人才培養(yǎng)計劃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成效。但接下來,高校仍要致力于提高課堂教學成效,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科學設置課程,更新教學方法和內容,從而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網絡工程師。本文基于當前具體形式,提出要進行教學反思,著力提升課程教學成效,為社會輸送更多的網絡工程師,推動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
一、計算機網絡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1.教學理論陳舊,且篇幅較長
長期以來,高校計算機網絡教學中所使用的課本過分注重理論教學,絕大部分篇幅都用在了講解“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上,導致理論與實際的嚴重脫軌。在學習過程中,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常常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此外,學生對新知識和新技能一般都充滿好奇,但是教材較少涉及,教學內容嚴重跟不上時代發(fā)展。
2.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
當前,高校計算機網絡教學教材的基本內容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七層協(xié)議模型和通訊技術,理論知識晦澀,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進步。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實驗設計一直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缺少檢驗理論知識的實踐機會,這在無形中增加了教學難度。
3.教學手段單一
當前,部分高校仍將黑板和講臺作為計算機網絡課程的主要依托媒介,教師在對具體的工作原理進行講解時,只是簡單地在黑板上演示。但是網絡協(xié)議較為抽象,簡單的敘述語言不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4.教學評價不合理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考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它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己私Y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部分高校在計算機網絡教學考核過程中,依舊沿襲傳統(tǒng)的理論考試形式,實踐考核較少涉及,這不利于提高高校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應用能力。
二、改革高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有效方法
1.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內容
計算機網絡教學是計算機的核心專業(yè),它是進行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前提和基礎。由此,筆者在對計算機網絡教材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
(1)進一步簡化OSI參考模型的基本內容,將TCP/IP的內容進行擴充,以Andrew S·Tanenbaum的建議作為教學的基本技術和原理。在國際上,ISO的提出是為了進一步研究OSI參考模型,從而實現(xiàn)網絡的標準化,但是受實際情況的影響,OSI參考模型的效率極低。但不管怎樣,眾多研究結果表明,ISO的提出有利于推動網絡的進一步發(fā)展和進步。而TCP/IP則順應了形勢,制訂了正確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逐漸成為大眾接受和認可的工業(yè)新標準,但有關其參考模型的研究卻相對薄弱。所以,要保證計算機網絡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高校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將TCP/IP參考模型和OSI參考模型的優(yōu)點進行有機結合,盡可能選擇相對折中的方案,推動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
(2)加大新技術的研發(fā),不斷順應形勢發(fā)展需求。各高校要加強創(chuàng)新,不斷修訂和更新教學內容,盡可能簡化X·25、幀中繼等基本淘汰的技術,適當增加ATM技術、支撐TCP/IP網絡骨架的路由器技術以及網絡安全管理技術等新技術,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升級。
2.大力引進和培養(yǎng)實踐與理論并重的網絡技術人才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充分把握自身的角色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計算機網絡技術有著較強的實用性和實踐性,所以,網絡課程教師除了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以外,還要有相對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只有有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基礎,教師才能準確把握教學重點,將實踐和理論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讓學生增長知識,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開設各類實驗,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
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力開展實踐教學,多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技能性實驗,盡可能減少驗證性實驗,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綜合運用能力。驗證性實驗主要是重復課本知識,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實驗大綱提前公布給學生,并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引導學生自主改善和改良實驗過程或步驟。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自主設計和完成實驗,顯著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
計算機網絡技術作為一門綜合性交叉學科,融合了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諸多特點,有著較強的實踐性、理論性和系統(tǒng)性。所以,高校要將改革和發(fā)展計算機網絡課程放在突出位置,進一步提高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網絡人才。
參考文獻:
韓志耕,陳耿,吳慧玲.面向知識鏈構建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組織模式[J].計算機教育,2013.
?誗編輯 趙飛飛